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如果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改良就直接进行工程施工,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总体质量,甚至会对于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就结合某地具体工程实例,对于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开展提供一份基础的理论保障。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施工工作开展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关乎着施工进度能否正常开展。此项工作的落实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选择最为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彰显技术的应用优势,进一步保证地基处理效果。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若地基含水量过大,那么将无法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基于这一缺点,必须运用最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同时,还要对传统的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减少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接下来则主要针对软土路基的特点进行分析,只有明确路径特点,方可进一步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逐步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1软土地基的相关特点概述
1.1容易产生压力形变
软土地基具有与其他材料不同的物理性质与特点,在公路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软土地基很容易发生形变。与此同时,如果外部的压力过大,公路的周围很有可能会发生地面滑动和变形的现象,如果情况严重还会使得软土地基出现坍塌,进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1.2容易出现沉降情况
一般而言,公路施工建设中的软土地基主要是由粉尘和砂层构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土质层。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建成公路的安全和质量,软土地基是影响这两项关键要素的重要隐患。主要的原因在于在软土地基影响下的软土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会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推移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对公路使用中的整体效果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1.3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地周围的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的含水量较高,这就会使得软土地基的土质较为酥松,不易被固定和定型,与此同时,存在于软土地基之中的水分会大量滞留,渗透到公路的地基的其他部位,容易对公路地基产生腐蚀。由于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这会对建立在软土地基之上的公路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正常施工的进展,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影响公路建设的质量,增加风险系数。
2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2.1表面处理
相对于前一类处理方式而言,表面处理方式相对来说更为简单。通过排水、填料等简单的方法来提升地表的强度,即可避免地基在受到重力以后出现变形的情况,从而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有序开展。对于一些地表层较为错脆弱的地基而言,表面处理方法的实际作用较为明显。对于地表土质优良但含水量较多的地基来说,则可以采用开挖沟槽的方式,排出一定量的存水,通过降低含水量,来确保工程的有序开展。
2.2粘性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对于粘性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通常会涉及垂直排水柱的安装,通过提升排水效率来缩短排水耗时,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在建筑材料的选取方面,砂井和纸板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进行排水砂井的设计时,应当明确砂井的大小,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来计算沉降结果,如果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必须及时调整数据,重新核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沉降软土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极易出现沉降问题,面对此类问题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软土低级的强度,确保在路面填土时不会因沉降问题的出现而造成严重的破坏问题。在软土地基中,砂层的上中部含水量较高,可以采取钢板维护的方式来降低周边地基的含水量,避免对于周边环境造成干扰性的影响。
3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
3.1换填改善法
换成改善法的应用主要是对原土路基进行开挖,要求施工单位在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将软土全部挖掉,而后再将其拉走,用硬度以及承载力达标的土壤进行换填,此方法仅适用于软土地基相对较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软土路基都不超过三米,超过三米这种处理方式的应用将不适宜,若仍旧采用此种方法将会大大增加施工压力,甚至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施工进度无法按计划开展。换点改善法可以直接改变软土路基的土壤,使之性质发生变化,从根源上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但是,换填改善法的应用所涉及的工程量较大,若软土路基相对较厚,那么则要避免使用此方法。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公路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技术,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比如,可有效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有效改善软土质,从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预应力管桩,投入管桩前需对软土位置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保证技术落实到位。此工作完成后,还要对位置进行检测,确定位置的合理性,进而保证管桩施工的精准度。不仅如此,还要根据测量结果,进一步确定管桩是否投放到指定位置,管桩施工环节需要确保管桩与施工环境相契合,从而满足施工需求。管桩打好后,要求施工人员贴上相应的标志牌,进而提高路基处理效果。
3.3排水板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软土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加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长时间的降雨,致使土壤过于松软,增加了地基密实度,此情况的出现将会给施工工作带来诸多阻碍。针对此现象,可有效利用排水板处理方法,运用塑料排水板,将软土路基中的大部分水分排出,进而增强软土的坚固性与耐压性,现阶段,排水板处理技术已被施工单位广泛应用,这一处理方法应用较为便捷,同时处理成本也相对较低,加之易于控制,从而被大部分施工单位优先选择。
3.4格栅铺设
将碎石土层找平后开始土工格栅的铺设施工,在铺设过程中应注意将其拉平,保持平顺,并与下承层保持紧贴,避免出现重叠、扭曲及褶皱,在土工格栅的两端应做1m的回弯处理,在回弯间填充30cm以上的填料。格栅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使用尼龙绳按之字形进行绑扎,然后用U型钢筋予以加固,其设置的间隔距离按1m控制,搭接时的长度控制在30~60cm范围内。将格栅铺设好之后立即进行填料的回填,减少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
3.5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
公路工程施工前的软土路基处理可是极其必要的环节,针对这一情况,可有效利用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从而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应用加载预压排水固结,需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需求,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较为常见的有塑料排水带、袋装砂井与塑料板等等,以上排水固结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基本满足路桥施工需求。
结语
在我国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之中,软土地基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软土地基的不利影响。通过相关的解决措施和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地控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提高公路使用过程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2):251-252.
[2]郭仁兴,邓和平.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1):32+34.
[3]廖裕武,鲍萌.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9.
论文作者:朱自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土地论文; 公路论文; 土路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方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