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论文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论文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李伟1,马玉环2

(1.吉林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吉林吉林 132000)

摘要: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展,农民教育信息化的内容逐渐得到重视,只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升级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农民教育的发展,因为网络主导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并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而是对教育目标以及内容、模式和手段方面教育体系的全面颠覆。本文所探讨的是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及农业信息现代化培训方向性问题,关系各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成长。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信息化

自2014年农业部启动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始。这项以农民和农业企业为主体,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过程,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但培训中教育信息化仍然有所弱化,如果仍忽视这一问题,势必影响培训质量。

1 概念内涵阐释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其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具体分为三种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

1.1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是指培训教师能够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深入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信息资源,进而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农民带头人。

其含义有两层:一是要把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农业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与科研中,培育教师要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系统为实现一体化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大部分医院选用第三方的PIVAS系统与HIS系统对接[3],数据在不同系统间导入、导出,其准确性、及时性均存在一定问题[4]。同时,由于不同系统的架构与编程语言不同,对于医院的信息需求不易协调到位;在碰到异常情况时,不同软件公司容易互相推诿,解决问题的时间成本较高。

1.2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给予”问题,表面充足,数量大,但内容上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2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即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时代化。

2.1 对教育信息化重视不够

培育农民信息化发展,涉及培育形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传统培训方式,推动农民教育信息化。教师要转变传统培训的思维定势,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农民带头人。

2.2 信息化内容和农民需求不匹配

多年的培训让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导致培育内容难以跟上农民的现实需求。很多培育内容多以比较空洞的生产技术为主,较为成熟的种养技术和新科技的内容偏少。市场服务、互联网应用、加工营销、电商平台等经营性、保障性的信息化培训内容不足,无法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3 教育信息单一

1.3 手术方法 两组从切开皮肤、皮下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至显露腹股沟管,整体游离精索与疝囊,将补片放置于腹横筋膜表面与精索水平面之间,向下超过耻骨结节1.5cm,外侧达腹股沟韧带,内侧超过联合肌腱,上方超过内环口5cm,并缝合固定,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重建外环口,缝合切口等操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寻找及对疝囊的处理、显露内环口及腹膜前间隙的方法。

2.4 教育信息化体系有待完善

要完善农业培训机构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据和资源,资源与服务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形成覆盖城乡并满足学校、乡镇、农民家庭需求的远程教育网络。

3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3.1 转变针对培育农民的信息化教育观

通常认为农民文化素质低,教师授课只要能让农民听明白即可,往往忽略教育信息化。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培训的开展,农民素质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互联网+当代农业”的大背景下,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使用,农民通过互联网接受培训的理念和学习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很多农民已经是现代农场主或者带头人,其更能够接受前沿的教育。反而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落后于农民的实际需求,信息内容不够丰富,方式方法单一。

3.2 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目前,教育信息化培育手段多停留在线下阶段。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工作机制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和低效现象。想要加速发展,需要多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推进,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需要后续跟踪服务的配套机制跟进,才能真正实现农民教育信息化。

3.3 完善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网络数字新技术和新资源,深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数字化来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加以应用,构建农民身份的学习者中心,融合课堂内外学习资源,完善农村学习网建设,提高学习与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实现农民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

各地培育的现状反映出培训方式单一,传统课堂讲授仍然占据主体,而受欢迎的是田间地头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和实践基地观摩等形式。因为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让理论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深入人心。但是受限于师资力量和教师实践性不足等多种因素,实践性教学方式很难成为培育的主要方式,所以,亟须教育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系统性。

3.4 优化创新教育信息化培育模式

继续做好线下培育工作,传承好的培育方法,如田间地头授课,对接当地的龙头企业和建立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合作等,同时要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等平台,对接各地专家教授的教学内容,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乃至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并实现移动互联全程跟踪服务和指导,提高培育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展,真正网络空间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模式的呈现,必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我打算说点什么,想向他保证,我可以撑下去,也许吧——,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知为什么。可能因为我不想再看到艾瑞克那张脸,也不喜欢他盯着我,甚至永远不想让他再看我。

完成注意力与定向力测试的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3],在完成量表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连线测试具有完成时间越短,认知功能越好的特点,包括两部分即为TMT-A以及TMT-B,相比较TMT-A,TMT-B难度更大。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9.051

作者简介: 李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教育工作;马玉环,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远程多维学习法的研究、提高学习质量的研究等。

标签:;  ;  ;  ;  ;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