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9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玉龙

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9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玉龙

(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等,临床效果颇佳。

【关键词】心内膜炎;头孢菌素类;炎琥宁;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13-0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往往由毒力强的病原体所致,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未经治疗的可在数天至数周内死亡[1]。因此,选择一种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院应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4.5±8.1)岁,病程为5~15d,平均病程为(8.1±2.6)d。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患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脓肿、赘生物,血培养结果呈阳性,最终判定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②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菌素类杭生素敏感性较强的;③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排除标准:①携带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采用Duke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为:具备两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其中主要标准:①2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致病菌;②超声心动图示心瓣膜或心流出道或支持组织、心脏人工植片上有摆动的团块影、瓣周脓肿、人工瓣部分松动或瓣周漏,新出现瓣膜反流性杂音。

1.3 方法

2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前均接受吸氧、心功能纠正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哇钠进行治疗,将2.0g头孢替哇钠加人500ml生理盐水中,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患者连续接受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160mg炎琥宁注射液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患者连续用药2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自觉症状、体温、脾脏大小、血沉、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尿常规、血培养结果、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疗效标准:①治愈:治疗后体温和血沉、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脾缩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尿常规转阴,且停用抗生素后第1、2和6周血培养均阴性;②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偶有发热现象,但体温较前降低,血沉、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尿常规较前改善;③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发热持续,体温无下降趋势,需改用其他抗生素,采取新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21例,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内膜的炎性病变所致。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原体侵入血流,心瓣膜异常以及防御机制的抑制,病原体侵入血流主要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和菌血症,从而对心内膜造成一定的侵袭,心瓣膜异常则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寄居有利。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发生于正常的心脏,致病菌的毒性较强,起病较急,并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现象,症状表现十分明显,病程一般较急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表现为感染症状、心脏体征、栓塞症状三个方面的症状[3],其中,感染症状最主要表现为发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发热时间较长,极个别患者无发热症状,患者伴有一定的盗汗、批发、食欲减退、皮肤长白等现象,心脏体征主要表现为多数患者会出现心脏杂音,主要是由于心脏病或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受到损害,继而出现杂音,原有的心脏杂音会因为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而发生改变,无心脏杂音者会出现低钝的杂音,栓塞症状多发生在病程的后期,皮肤栓塞可以看见一些小雨点,触碰时有痛感,内脏栓塞会导致脾大、血尿、便血、腹痛等症状,肺栓塞可伴有咳嗽、胸痛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脑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失语、抽搐,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

本病的首要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且应遵循足量、联合、长期的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由单纯头孢替唑钠治疗的对照组可见,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亦得到改善,证明针对病原微生物选择敏感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然而观察组通过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88%,明显高于单纯的头孢替唑钠治疗组,说明炎琥宁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亦起到了显著作用。研究发现炎琥宁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炎、抑菌、解热等药理活性,且具有促进炎性病灶的快速吸收以及机体快速退热等特性。

综上所述,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炎症水平,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轶.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170.

[2]仇菊萍.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下):28-29.

[3]黄元桃,王继波.头抱曲松钠与炎唬宁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6,13(2):434-436.

论文作者:孙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  ;  ;  ;  ;  ;  ;  ;  

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9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孙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