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观察论文_江燕松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所使用的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对产妇进行分组。采取常规盆底康复锻炼的33例产妇为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的33例产妇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产后盆底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盆底肌功能;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常见产后并发症,其原因在于妊娠、分娩期间盆底肌功能受损。女性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盆底肌肉压力不断上升,盆底肌张力不断减退;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会给盆底肌肉、神经造成机械性压迫,导致盆底肌肉、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1]。基于此,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现对66例产妇实施分组实验,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希望可以为产妇产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产后盆底肌肌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产后阴道松弛;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炎症;②认知功能障碍者、老年性痴呆、精神疾病;③恶性肿瘤;④中途退出、临床资料不全者。根据产妇所使用的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对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年龄22~40岁,平均(27.27±3.26)岁;孕周35~41周,平均(38.34±0.62)周。实验组:年龄21~38岁,平均(27.13±3.55)岁;孕周35~40周,平均(38.28±0.58)周。比较2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盆底康复锻炼。使产妇取仰卧体位,双腿弯曲,先收缩肛门3~5s,后放松5~10s,20~30次为1个循环周期。嘱咐产妇收缩阴道、肛门肌群,盆底康复锻炼过程中可伴有臀部肌群、大腿内侧肌群以及腹部的收缩,确保阴道、肛门肌群收缩时间在10s以上[2]。每次10min,每天4次,每周锻炼4~5天,锻炼6~8周。

实验组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采用法国PhenixU4生物反馈电刺激仪进行生物电兴奋治疗,产妇治疗前需要排尿,采取平卧体位,双腿弯曲。将电极片贴在髂前上棘皮肤位置,将肌电位探头置入阴道内5~7cm,通过电极对盆底肌肉、神经实施不同电流刺激,促进产妇盆底肌肌力的恢复[3]。第1~2周,频率设置为8~33Hz,脉宽设置为320~740μs,第3~4周,频率设置为20~80Hz,脉宽设置为20~320μs。每周治疗2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功能。阴道收缩压、静息压以及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②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脏器脱垂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用率、x±s描述,X2检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功能

实验组产后盆底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比较(x±s)

2.2产后并发症

实验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由于盆底支持结构受损、缺陷、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产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腔痛等。有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高达40%,且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4]。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其指的是采取非手术措施,来促进盆底肌收缩,提高盆底肌功能。但是,大多数产妇缺乏对盆底肌康复锻炼的正确认识与重视,没有掌握盆底肌康复锻炼的方法,且依从性较差,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借助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对盆底肌产生电刺激,以促进盆底肌收缩,从而形成正确的盆底肌收缩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产妇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还可以减少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分析其原因在于,相比较于单一的盆底功能康复锻炼,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也就是在阴道内、腹壁放置电极,为产妇施加不同程度的电流刺激,可以使产妇正确收缩、放松相关肌肉群,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还有利于提高盆底肌、神经的敏感性,形成自主控制盆底肌收缩的条件反射。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敏.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04):453-456.

[2]李春香,付兰兰,许秀金.盆底康复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4):73-74.

[3]乔汇荃,钱林,裴亚楠,邓洋,李春晓.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21-22.

[4]肖兰凤,孟海霞.盆底表面肌电指导产后盆底康复对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05):423-425

论文作者:江燕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观察论文_江燕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