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闫慧1 乔莉莉2

闫 慧1 乔莉莉2

1.临汾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山西 临汾 041000;2.临汾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 对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 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苯溴马隆治疗,分析这两组患者治疗9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5%(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以及血尿酸的检查结果明显优先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临床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63-02

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一种终产物,是由细胞代谢分解而成的核酸以及其他嘌呤类化合物、食物内的嘌呤经酶作用而成的,其中有80%属于内源性尿酸,有20%属于外源性尿酸.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作为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高尿酸血症是因为尿酸生成偏多或排泄偏少而造成的一种症状.通过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3%至41.4%[1].为此,笔者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分别采取别嘌醇片以及苯溴马隆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在9周后的疗效,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抽取1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其一,血尿酸高于500μmol/L.其二,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其三,无肾结石.其四,在30天内并没有服用降尿酸药物.其五,非急性关节炎期.将这12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观察组:男45例,女16 例,年龄35至69岁,平均年龄(53.22±13.2)岁,高血压症25例,高血脂症17例,痛风症29例.对照组:男47例,女14例,年龄34至71岁,平均年龄(54.11±14.1)岁,高血压症26例,高血脂症15例,痛风症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取常规治疗,控制饮食总热量,禁止食用高嘌呤食物,禁止给予抑制尿酸排泄药物,禁止吸烟、喝酒,每天饮用2000 毫升以上水.1.2.1 对照组 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别嘌醇片,每次100毫克,每天一次,连续口服八周,早餐前叮嘱患者服用.1.2.2 观察组 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加以治疗,每次50毫克,每天一次.连续口服八周,早餐前叮嘱患者服用.两组患者在口服降尿酸药物的4周及9周后,进行血尿酸、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检查.

1.3 疗效判定 按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9周后的血尿酸值,分析治疗效果;按照白细胞、谷丙转氨酶以及肌酐检查结果分析药物的治疗安全性.将治疗效果分成三级,显效:通过治疗后,患者血尿酸下降30%以上;有效:通过治疗后,患者血尿酸下降10%至30%;无效:通过治疗后,患者血尿酸下降10%以下.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利用(x- ±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来表示,组间对比则利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肌酐、血尿酸的检查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肌酐、血尿酸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肌酐、血尿酸的检查结果对比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高尿酸血症指的是在温度为37℃的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尿酸含量高于420μmol/L(7mg/dl)的一种症状.正常男性的血尿酸是150μmol/L 至380μmol/L(2.4mg/dl至6.4mg/dl).而正常女性的血尿酸应是100μmol/L 至300μmol/L(1.6mg/dl至5.0mg/dl).采取尿酸酶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男性高于420μmol/L,而女性高于350μmol/L,则确诊为高尿酸血症[2].痛风指的是因单钠尿酸盐沉积而引发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隔阂嘌呤代谢混乱、尿酸排泄减少造成的高尿酸血症有直接的联系,痛风是以高尿酸血症作为重要生化标志.通过调查发现,大约有5%至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痛风[3].苯溴马隆作为促尿酸排泄的一种药物,

能够阻碍肾小管对于尿酸的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还能够降低血浆尿酸的实际浓度.当高尿酸症患者口服苯溴马隆后,大约在4h,血药的浓度将会达到峰值,最终随粪便排出,而少量则随尿液排出.而别嘌醇片作为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种有效药物,同时能够阻碍黄嘌呤氧化酶,降低了血尿酸浓度.口服别嘌醇2至6h后,血药浓度将会达到峰值,并在患者肝脏中代谢出来,其中有70%将会代谢成活性氧嘌呤醇,并随尿液排出,只有少数部分会随粪便排出.但是有关医学文献报道,苯溴马隆对于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别嘌醇,且不良反应较少[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5%,而观察组则为93.34%,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的血白细胞、肌酐、谷丙转氨酶以及血尿酸的检查结果明显优先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吻合[5].综上所述,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中采用苯溴马隆,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管寿明.平胃散合五苓散治疗高尿酸血症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1(05):554-555.[2] 刘洋,张兆杰,胡荫奇.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1(08):2223-2225.[3] 王礼灿,温成平,谢志军.痛风石的诊疗与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0(13):677-679.[4] 于长志,许学猛,刘欣,等.青鹏软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33):223-224.[5] 张文君,杨静.汤散结合治疗原发性痛风缓解期3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09):556-558.

论文作者:闫慧1 乔莉莉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闫慧1 乔莉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