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对健忘症的治疗探究论文_李松翰1,陈以国2通讯作者

百会穴对健忘症的治疗探究论文_李松翰1,陈以国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

摘要:现如今,健忘症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记忆力功能障碍,但临床上却尚未出现治疗健忘症的特效药物,而百会穴作为中医临床的一处常用穴位,则可以很好的改善人脑记忆水平。本文将结合中医学术与临床,来阐述百会穴对健忘症各个证型的治疗作用,并以此肯定百会穴治疗健忘症的可行性。

关键词:健忘症;百会穴

健忘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回想困难等症状,是人体老化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多是由于大脑检索能力出现障碍所致,可归类于轻度认知障碍,同时,也是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虽然该症患者老年人居多,但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健忘症已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当代医学不得不重点考虑的健康问题,但由于没有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因此很难得到有效根治。

而中医的针灸疗法,是将患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辨证取穴的治疗方式从根本上平衡恢复人体,对改善人脑记忆功能,往往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其中,百会穴作为临床常用穴位之一,也是治疗健忘症的要穴。

1 浅析百会穴

百会穴,一名始见于《针灸甲乙经》中,其位于人体巅顶处,在头部前发际中线上5寸,两耳尖连线中点,为督脉第一要穴,是阳气汇聚之所,由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五条经脉共同交汇于此,所以古时亦有别名,称为“三阳五会”之穴。由于其具有升阳通络,益智开窍,理气安神等功效,所以常被用于治疗痴呆,失语,健忘等神志疾病。

古文中多有记载,该穴能够有效改善健忘症状。如《针灸大成》有云:“百会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说明了百会穴可以镇定情绪,使患者心安不惧,达到思维稳固,恢复由情志原因引起的健忘症状。又如《针灸资生经》所说:“百会……灸此穴而心气愈……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同为百会穴治疗健忘的例证,也说明了灸百会穴具有补心气,强健记忆力的功效。

2 中医健忘症

健忘作为中医病名,最早可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其曰:“夫心者,精神之本……气血俱虚,精神离散,恒多忧虑,耳目不聪,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而在此之前,健忘症于中医古籍中多被记载为喜忘、善忘等名称,以此查阅信息,可发现历代医家在治疗健忘方面,已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记录于医书之上。

健忘症按照中医理解,根据其病机可划分为5个证型,分别是:一、髓海不足,二、瘀血阻络,三、心脾两虚,四、肝郁气滞,五、肾精亏虚。而由于病因复杂多变,如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乃至情志不遂,皆可引起健忘症的发生,所以在辩证时,要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着眼于源头细致思考,以“补虚健元,通络开窍”为总的治疗原则,才能从中医角度认识和治疗健忘症[1]。

3 对证治疗

3.1 髓海不足

脑为髓海,亦为元神之府,能够控制全身机能和精神活动,被现代医学称为是人体的“司令部”,因此,大脑出现问题,可谓是引起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首要因素。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记载,髓海充足,会使人精神充沛,灵活有力,不足则会出现耳鸣、眩晕、眼花、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而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更是直接提到:“小儿善忘,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脑渐空也”,说明了记忆与脑的关系[2]。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得出,脑的病变是健忘症的关键所在。而先贤医者常言:“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百会穴即为督脉与三阳经交会之所,位于头顶,下方正对应于脑。所以,针灸百会穴既可以通补督脉阳气,使髓海得到濡养,同时又能发挥近治作用,达到填髓健脑,益智开窍的功效,直接改善人体记忆功能,有效对抗健忘症状[3]。

3.2 瘀血阻络

造成健忘症的根源,在于人体的衰老,而中医理论中的“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可谓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老化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4]。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曾提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说明了瘀血与健忘的关系,而瘀血的出现和阳气盈亏与否亦有所关联。《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只有当人体阳气充沛时,脏腑经络才能得以温通,使体内气血不会因为凝滞停留,而产生血瘀痰浊,进而闭阻经脉。

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又为督脉要穴,与三阳经相交,因此对百会穴施以针刺或艾灸,都能使该证型有所改善。针之则通络活血,行阳气以化滞塞;灸之则壮补督阳,使瘀血温而消散。以宣通经络气血之功效[3],对瘀血型健忘症起到治疗作用。

3.3 心脾两虚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可推动血液循行;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能生血供给人体。两者共同维护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使脑等重要器官得到养分,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云:“心藏神,脾藏意”,其中“神”指代人的一切神志活动,“意”则为五脏精气所化生,可理解为记忆,思维,和推测、意度之义[5]。正如《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所记载:“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说明了心脾两虚是引起健忘症的因素之一。

《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百会位于头顶,又为多条阳经所会之穴,故本穴既可使气血上行,助心脾之血,又能安定调节精神,使“神”与“意”内守不乱,让脑络得到补益和安稳。而经过临床验证,百会穴也确实能够治疗由心脾两虚引起的记忆力减退症状[6]。

3.4 肝郁气滞

由情志因素诱发的疾病,在当今社会较为常见。许多健忘症患者,也是因为情绪抑郁,体内气机逆乱,血脉不畅所致。如《素问?调经论》所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就是这个道理。而情志出现问题,患者往往会出现肝郁气滞的证型,进一步影响记忆功能。如《辨证录?健忘门》所云:“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此乃肝气之滞,非心肾之虚耗也。”便是在强调,肝的问题也是治疗健忘症时不能忽视的因素,甚至有现代学者认为,肝脉失养和郁滞是引起健忘症的始因[7]。

百会穴的通络与安神功效,正对应于该证型的治疗。不仅因为其为阳穴,可振奋阳气,开郁散结,更由于其处于重要的人体位置,连于足厥阴肝经,故有医者认为,其天然具有调气开郁之能,凡是肝郁气滞所致症状,在临床上皆可应用得效[8]。

3.5 肾精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上文又提到脑为髓海,故说明脑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肾精充盈,髓海得养,记忆认知功能才能照常发挥。正如《灵枢?经脉》所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与现代医学认为的胎儿脑发育也有所关联,故有学者认为,肾精不足确实会影响到人脑功能运转,进而出现记忆力减弱等情况发生[9]。所以,肾精亏虚,也是造成健忘症的病因之一,甚至在中医角度,可理解为致病的根本因素。

而查督脉走向,可见督脉连属于肾脏,入脑内,上至巅顶(百会)。故此,有医家指出,百会穴为督脉上的要穴,针刺百会,可疏通督脉经气,调节肾精肾气,使肾生之髓,上注于脑[10]。进而能够推断出,百会穴对肾精亏虚型健忘症,亦有疗效。

4 小结

《资生经》有云:“百会百病皆主”。百会穴在治疗疾病方面,作用范围广泛,取穴方便易行,且安全性高,确实是中医临床上对抗多类疾病的“灵丹妙药”,特别是针对健忘症这种当代与日俱增的病症,无论用于哪一种证型,都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效,故而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以及预后效果。

然而,产生疾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治疗当中,医生不能仅依靠单一穴位,妄图治愈所有健忘证型,具体施治时还需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来决定针灸处方,配合其他穴位以达到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灿辉,林汉平,卢友祥,等.卢永兵治疗老年健忘症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08,27(3):177-178.

[2] 董东梅,常诚.健忘中医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7(5):945-946.

[3] 程为平,韦燕博,张茜茹.论百会穴穴性及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

[4] 沈宇平,陈以国.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临床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8):115-117

[5] 张伯华.中医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2-43.

[6] 徐世芬,庄礼兴,尹平,等.调督安神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1-34.

[7] 方家选,马作峰.中老年记忆力减退的从肝论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10(31):119-119.

[8] 费国瑾.百会穴的临床应用[J].江苏中医药,1983(1).

[9] 田辉,郑洪新,任路.腧穴-肾精-大脑功能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59-61.

[10] 李斌.针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05.

论文作者:李松翰1,陈以国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百会穴对健忘症的治疗探究论文_李松翰1,陈以国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