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成因与教训_金融论文

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成因与教训_金融论文

东南亚地区金融动荡的原因及其教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动荡论文,教训论文,原因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个时期,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出现汇率和股市动荡,余波扩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自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较大规模的震动,引起世界各国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高度关注。如何认识此次金融动荡的原因和影响,我国应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现初步分析如下。

一、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基本情况

东南亚金融动荡起因于泰国货币危机。今年5月中旬, 由于泰国经济形势严峻以及国外投机资金对泰铢的冲击,触发了外汇市场大量抛售泰铢的风潮。5月16日泰铢对美元汇价跌到26.75铢兑1美元的10 年来历史最低水平。虽然其后泰国中央银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配合下对市场进行了干预,使汇价一度回升,但也使泰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为减轻维持泰铢汇价的负担,同时刺激经济和贸易出口,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汇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放弃了维系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汇率制。当天泰铢进一步贬值,汇率由日前1 美元兑25.85铢贬值至29.45铢,随后一贬再贬,累计贬值约60%。 10 月30日泰铢一度跌到1美元兑换39.90~40.00铢的破记录低谷。 泰国金融市场也一度陷入混乱,股市暴跌,大盘指数从1990年的1789点峰值跌至目前的500点左右,3年跌去70%。市场银根空前吃紧,利率居高不下,许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58家金融公司被迫关闭。据估计,泰国的经济损失约为2万亿铢(800亿美元),占其GDP的1/3。受其影响, 东南亚地区情况基本类似,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先后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汇市、股市出现连锁动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韩国等汇价和股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就连经常帐户顺差、拥有800 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台湾,也在10月17日放弃台币与美元的挂钩,新台币至今已贬值10%以上。接着是香港受到冲击。泰国于今年7月2日宣布泰铢自由浮动后,香港一度成为东南亚资金的避风港,股市在8 月7 日创出16820的历史高位。但在8月下旬,外国投机者开始冲击港元联系汇率制,港元现汇汇率一度跌破7.75的心理关口。为维护联系汇率制,8 月1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高隔夜同业拆息。8月底至9月初,港股下跌2000多点,此后单日反弹近千点并基本回稳。10月17日,由于台湾突然允许新台币自由浮动,国际炒家卷土重来。10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为大力反击港元炒家,从同业市场拆入大量资金,隔夜同业拆息一度高达300%。各银行也纷纷宣布调高最优惠贷款利率。10月23日, 港股比前日收市一度暴跌1871.05,最低为9766.72点,收市报10426.30点,跌1211.47点,跌幅10.41%。10月28日,受美股大跌的影响港股再次大幅下挫,恒指一度见低8775.88点,收市报9059.89 点, 比前日收市大跌1438.31点。随着美国大公司宣布回购股份而使美股大幅反弹,10 月29日港股又随之大幅反弹1705.41点。近一个时期香港股市大起大落, 总体趋势走低,到11月10日止报收9992.84点,与8月7日的峰值相比, 跌4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拉美等全球大多数地区股市也全面下跌。

这一轮由东南亚金融动荡引起的国际金融波动,至今尚未结束,后续影响还难以预料。仅就目前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动荡使东南亚地区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体制已不复存在。除了香港仍继续保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体制之外,其他国家纷纷脱离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关系,或改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浮动汇率制,或提高与美元汇价的浮动范围。在其后的一段时间,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出口贸易受货币贬值之惠,但也将面临复杂多变的汇率情况和国际市场环境,企业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国家宏观调控体制与政策也需要经历一个由固定汇率体制向市场汇率体制的转换和改革过程。

其次,外债负担增加,债信降低。由于泰铢的被迫贬值,泰国政府和企业归还外债的负担骤然提高30%以上。东南亚地区外债总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原来就较高,现在随货币的贬值又不同程度地提高,从而加重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此次金融动荡中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先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贷款援助,在对外经济形象上大受损伤,这将会影响到今后的外资流入。

第三,经济面临痛苦的调整,快速增长的步伐将被打断。泰国近年一直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去年受外贸赤字影响经济增幅回落到6.4%。今年经金融动荡的打击,预计经济增长只有2.0%。多数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也将进入一个调整时期。

第四,货币政策持续紧缩,金融业经营受到影响。东南亚货币被迫贬值后,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货币的基本稳定。泰国和菲律宾更是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削减预算支出,实现财政盈余;限制工资增长等)。受国际资本抽逃的影响,各国金融机构面临对外偿债危机和对内支付危机的双重压力,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使各国金融机构饱受资金占压之苦,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金融业的经营将要受到大量呆帐的威胁和困扰。

二、东南亚地区金融动荡的原因分析

此次东南亚地区金融动荡是内外各种原因影响造成的。其外部原因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力量的猛烈冲击。但多数分析认为,更深层次、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战略和金融体制存在的内部问题和弱点。从泰国来看,近年来经济内部存在一些重大体制缺陷和政策失误。其金融体制不健全,对短期外资控制不力,甚至存在过分依赖外资的情况,房地产市场过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急剧增加。在汇率政策上,泰国政府没能够及时调整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使泰铢随美元对日元的升值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高估。为将此汇率保持下去,泰国政府进一步收缩国内金融,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又使国外资金的流入和泰国企业对外资依赖等矛盾不断积累、集中。早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组织的专家就曾做过下一个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很可能是泰国的预言。

泰国金融危机波及东南亚地区,主要原因也在于这些国家内部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外资战略以及金融管理体制等存在趋同性,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似的问题。

首先,从经济发展战略来看,亚洲地区的日本、“四小龙”以及“第五小虎”泰国等基本上都是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廉价劳动力优势,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外部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这一战略虽然开始时在日本、韩国取得了成功,但东南亚地区国家作为后来者采取相同战略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入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大大增加了。我国及周边地区、东欧和新近开始发展的非洲一些国家普遍采用出口导向战略,使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发达国家如美欧国家度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步入缓慢发展的成熟期。美国由于内外赤字的持续膨胀加强了贸易保护措施,进口倾向减弱;欧洲致力于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对欧共体以外的国家也有一定的排斥。这使得一些国家的出口战略难以实现,有的已经开始出现经常性项目的逆差,直接影响了经济成长的健全性和发展前景,甚至导致了重大的经济金融危机。这次泰国金融动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年以来,泰国经济依赖出口带动快速增长。但10年来泰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基本没变,始终是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缺乏后劲。据统计,1991年至1995年泰国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8.7%,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9%;而去年出口大幅度下滑,仅增长0.1%,外贸赤字增加,经济也受此影响放缓至6.4%。今年以来进出口形势不佳, 经常性项目赤字已达14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经济体系各方面矛盾开始激化,加上房地产业不振造成银行体系呆账激增、经营困难,最终导致出现大量外资抽逃、泰铢被迫大幅贬值的金融市场大动荡的局势。

其次,从利用外资战略来看,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增长较快,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受到外资的追捧,外资大量流入,国内经济一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一些国家没有注意把握和安排好外资的流向,使经济呈畸形发展和过热状态,房地产市场也逐步走向过热。为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平稳,一些国家甚至开始依赖外资流入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和国际贸易的赤字。外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泰国已达到46%,菲律宾高达54%,印尼为47 %, 马来西亚为39%。借入的外债中,短期的投机性负债占很大比重。跨国投资者大量投资于新兴工业国家是为了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水平投资回报,一旦过热的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的调整,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规模的外资外逃,使已经出现问题的经济雪上加霜。

第三,从金融管理体制来看,一些国家受西方金融自由化潮流的影响,过早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进入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限制,而短期外资的骤进骤出很容易引起国内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动荡,冲击国内货币。同时,国内金融监管弱化,据估计,泰国银行投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占其贷款总额的30%左右,各金融公司对房地产市场的贷款占总贷款的50%左右,随着房地产热的降温,国内金融机构大量的房地产贷款变为呆账,金融风险积聚,也是影响经济增长、造成投资者信心动摇和资金外逃、引发金融动荡和危机的重要原因。泰国共有15家银行,91家金融公司。今年7月初,中央银行被迫关闭317家资不抵债的金融公司,后又将这一范围扩大到58家,多数银行也都遇到了支付危机,有些已被迫寻求外资控股。

第四,从汇率体制来看,东南亚国家为促进经贸关系的发展,基本上采取了同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本币同美元基本保持人为的固定汇兑关系,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这种汇率制度近年来已脱离国际主流,也不适应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关系变化下的实际需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资料,钉住单一货币汇率体制的国家总数百分比已由1976年的62.6%降为1989年的38.2%,其中钉住美元的国家所占比例也由43%降到23.7%;而“管理浮动”、“独立浮动”及“按指标调整”的汇率安排国家由14%上升到33.6%,“钉住复合货币(如特别提款权)”的汇率安排国家也由23.4%上升到28.2%。今年以来美元兑日元持续呈现强势,泰铢、菲比索等东南亚国家货币也随之升值,造成了币值的高估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减弱,同时也成为国际投机资金冲击的对象。为了保护本币的汇率制度,东南亚国家面对市场冲击不但大量损失外汇储备,而且要牺牲国内经济,被迫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靠吸引短期外资维持外汇市场的平衡。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今年东南亚金融动荡的情况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表面上推迟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但实质上是将矛盾积累、集中起来,使经济的扭曲加深,也使潜在危机的暴发更严重和更具破坏性,并使外部投机势力有隙可乘。

三、东南亚金融动荡对我国的影响和应吸取的教训

东南亚金融动荡主要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即外部投机势力的冲击和内部经济增长遇到的困难。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形势看,东南亚金融动荡不大可能对我国人民币的稳定和经济增长构成大的威胁。首先,近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在经济“软着陆”的基础上,物价增长进一步回落,进出口贸易在稳步增长下保持顺差,国内总供求基本平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虽然在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但由于宏观调控卓有成效,宏观经济指标较好,整体经济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外商的投资安全和潜在利益,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而动摇其信心,国际投机者也就难以获得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机会。其次,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在去年12月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外汇出入,特别是短期资本项目仍处于严格管理监督之下。我国对借用国外贷款实行全口径计划管理,对不同的外债分别实行指标控制和规模控制;短期商业贷款依据《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实行余额控制额度管理;外商投资也以国务院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依据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我国外汇储备中存在部分“假引资”、滥用信用证等方式进来的短期外资,但从去年两次降息没有引起大量外资抽逃来看,这部分外资规模很小,且要逃避我国外汇管理的检查,操作也不容易,难以构成对我外汇市场或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的压力和威胁。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政府虽然适时进行干预,但不对市场汇率水平承诺和承担维持责任。即使出现对均衡汇率的偏离,也会通过市场汇率的逐步调节得以纠正,而不会酿成大矛盾和危机。第三,我国近年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规模巨大。近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除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供大于求的因素外,充裕的外汇储备发挥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和对投机游资的威慑作用。

虽然此次金融动荡不会直接波及我国内地的汇率和金融市场,从而对经济造成直接的损害,但可能会造成一些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后我国际贸易面临压力增大和影响发达国家外资向亚洲地区流动的势头等方面。但也应当看到,在东盟国家经济不景气之后,国际资本更加重视中国市场的有利一面。对于我国而言,主要应当从此次东南亚地区金融动荡中汲取一些教训,以及时纠正我国经济发展中战略、政策上的偏差,消除潜在的风险和威胁。我们认为,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中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预防性的考虑和准备:

一是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应立足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对外贸易方面,既要认识到我国与亚洲“四小龙”和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相比占据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也要看到与越南、缅甸等一批外向型经济刚刚起步的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又处于较高的位置,而在资金、技术方面相对领先。因此,以外需带动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战略,特别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实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日本经济就经历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出口导向向扩大内需发展的两个经济增长阶段。近5—10 年我国外向型经济可能还有一个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更长远的发展还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应充分注意这一转型的出现和时机,避免转型滞后带来大的经济或金融风险。

二是利用外资战略上,在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为我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注意监测、控制外债的规模和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吸引外资的前提下,注意跟踪监测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偿债率以及长短期外债结构的变化。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历史经验来看,不少国家都因外债水平过高或运用效益差等种种原因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影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要从加强对外资的管理,注意引导外资流向,否则,大量外资投入房地产、股市等虚拟经济部门时,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的膨胀,为今后的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我们要充分认识外债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趋利避害。

三是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安排上,首先要促进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政府适当干预外汇市场以防止汇率出现过大波动,而当汇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进行基本调整时,政府应尊重市场的选择;其次要防止在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出现的本币高估倾向;其三是不可过早放开资本项目兑换管制,控制短期外债的规模,加强对经常性项目结售汇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资本项目混入经常项目结售汇。

四是针对我国传统粗放经营方式造成的经济增长效益差,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庞大,经济运行风险较高的形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和进度,早日分散和化解国内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增强我国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抵抗力,不给国际投机者以可乘之机。

标签:;  ;  ;  ;  ;  ;  ;  ;  ;  

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成因与教训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