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于丹丹,宋晓霞

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B组新生儿给予鸟巢式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相关检测指标情况,并观察新生儿身高、头围及体质量的增长情况。结果:A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出箱时间、疼痛评分高于B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身高、头围及体质量增长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新生儿较快的生长。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效果

胎儿娩出且结扎脐带后,之后的28天时间均为新生儿时期,此时期为其一生中抵抗力最差的时期,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会增加新生儿患病几率,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护理对提升其抵抗力及免疫力十分重要,但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显示,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促使新生儿较为快速的适应外界环境,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本院给予新生儿护理时,即采用鸟巢式护理,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作出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男45例,女35例;胎龄37~40周,平均(38.5±1.4)周;出生体重1700~3100g,平均(2926±134)g;顺产84例,剖宫产38例。纳入标准:新生儿无先天性病变,孕妇无妊娠期并发症;排除新生儿伴有严重并发症、产生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新生儿在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如下:为新生儿做好保暖工作,注意对室内光线和温度的调节和控制,积极预防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的各项物品做到专用,预防交叉感染,定期对尿布、毛巾等物品消毒。每天帮助新生儿洗澡,完成后,将爽身粉涂擦在皮肤褶皱处,保证皮肤干燥[1]。脐窝、脐带残端利用75%乙醇消毒,同时,消毒范围该应包含包扎的绑带。洗澡完成后,新生儿眼睛利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对新生儿鼻腔、耳部进行定期清洁。

B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方法如下:以绒棉布为材料,制成椭圆形的“鸟巢”,应保证选择的绒棉布大小适当、柔软适中,使用前,先对其预热,保证“鸟巢”的温度在888833℃左右[2]。新生儿取侧卧位,微微弯曲四肢,于新生儿背部、臀部紧贴布卷,环绕在新生儿身体四周,对布卷的松紧度、护圈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相关监测指标情况,包含体温变化幅度、出箱时间、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疼痛评分(利用新生儿疼痛量表进行)。观察两组新生儿身高、头围及体质量的增长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监测指标分析

A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出箱时间、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A组相比,*P<0.05。

2.2新生儿身高、头围、体质量增加情况比较

A组新生儿身高、头围、体质量增加幅度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A组相比,*P<0.05。

3讨论

胎儿位于子宫内部时,采取胎头俯屈体位,颌部与胸壁的距离比较近,屈曲肘关节,于胸前平行放置前壁或交叉放置前壁,大腿与腹壁相贴近,小腿在宫心内平行蜷缩或交叉蜷缩。已有研究证实,胎儿在子宫内部采取这种体位时,安全感及舒适感最高[3]。新生儿出生后,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减少新生儿时期相关疾病的发生,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但常规护理中并未对新生儿出生后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充分关注,导致效果并不理想。鸟巢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理念,通过浴巾、襁包卷等,制成“鸟巢”,实际上,“鸟巢”相当于“人造子宫”,将新生儿置入“鸟巢”中后,新生儿的姿势相似于母体子宫内的体位,增强新生儿在暖箱内的安全感、舒适感,将惊跳反应、哭闹次数等减少,促进新生儿良好的生长发育[4]。

研究显示,在新生儿护理方面,鸟巢式护理的优势十分显著,“鸟巢”与胎盘、子宫内环境比较相似,将新生儿放入到“鸟巢”中后,其会缱绻四肢,促使触及面部的难度降低,并可以开展肢体活动,提升新生儿的安全感[5]。利用鸟巢式护理方法护理新生儿时,可促进其胃肠道活动的进行,增加胃酸分泌,有利于吸收、消化母乳,同时,还可有效的协调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促使垂体激素分泌增加,促使新生儿较为快速的生长及发展。鸟巢式护理中,新生儿四种的温度可保持恒定,开关暖箱室门时,外界冷风进入后,对流、温箱散热面积均可在“鸟巢”作用下减少,避免新生儿的体温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促进新生儿生长。在本研究中,A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新生儿采用鸟巢式护理方法,经过护理后,A组新生儿的出箱时间、体温变化幅度及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睡眠时间低于B组新生儿,此外,A组新生儿的生长速度也低于B组,具有明显差异,可见,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后,可避免新生儿在暖箱室内的体温出现大幅度变化,促使新生儿尽早出箱,延长其睡眠时间,减少哭闹次数,提升新生儿的安全感与舒适感,促使新生儿良好的生长及发育。

参考文献:

[1]裴小瑜.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11):250-251.

[2]劳亚利.鸟巢式护理在88例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14):240-241.

[3]温碧霞,林明珠,左雪梅.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16(04):521-522.

[4]项崇悟,高丽娟,施维,季欢,蒋慧玲.早产儿生长发育中“鸟巢式”体位的护理应用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10(15):160-163+168.

[5]张玉霞.关于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11):257-258.

论文作者:于丹丹,宋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于丹丹,宋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