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陈水清

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陈水清

陈水清

(厦门市第五医院药剂科 福建 厦门 361101)

【摘要】 结核病(TB)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感染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从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入手,先简单介绍了比较常用的抗结核药,然后阐述了抗结核新药的研究情况,最后提出了后期抗结核新药的研发策略,旨在为结核病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结核病;研究进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68-02

据相关部门统计发现,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的人数高达100万,而全球大约有170万人/年死于结核病[1],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药物予以治疗。本文主要分析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进展,推动药物研究的良好发展。

1.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

就目前情况来看,比较常用的抗结核药比较多,凑合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根据用药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比较常用的抗结核药分为两种:(1)一线药品,主要用于普通初治、复治患者,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喷汀、链霉素、利福平等;(2)二线药品,主要用于耐药结核病患者,主要包括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等。第二,根据对结核菌的杀菌与抑菌作用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常用的抗结核药分为三种:(1)全效杀菌剂,它指的是在试管内使用常规剂量的药品,其杀菌作用可达到最低抑菌浓度的10倍以上,目前被大家认可的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2)半效杀菌剂,这类药物只对细胞外、碱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可以产生杀菌作用,比如卡那霉素;(3)抑菌剂,它指的是对细胞内、外的细菌只能发挥抑制作用的药物,比如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2.抗结核新药的研究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抗结核药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 抗结核药的西医研究

(1)硝基咪唑类。就目前情况来看,为了获得毒副作用比较低的抗结核活性衍生物,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毒副作用,有学者对5-硝基咪唑类CGI-17341结构进行修饰,目前有两种候选药物,即OPC-67683和PA-824。OPC-67683是一种霉菌酸合成抑制剂;据临床研究显示,PA-824对结核杆菌的蛋白质和霉菌酸的合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

(2)新利福霉素类衍生物。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利福美坦的药动力学性明显优于利福平,其且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

(3)氟喹诺酮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床研究中,人们主要将此类药物的研究目光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型2-吡啶酮类化合物,另一方面是对新氟喹诺酮类修饰物进行结构修饰[3],且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在2-吡啶酮类药物的研究中,其候选物ABT-719对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活性,另外一个候选物KRQ-10018在体外应用时,其抗菌活性高于莫西沙星,在体内应用的疗效略低于莫西沙星,与异烟肼比较接近。

(4)噁唑烷酮类。就目前研究来看,RBx7644已完成一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其对已有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活性。此外,PNU-100480属于噁唑烷酮类硫代吗啉衍生物,目前还在一期临床实验中,据现有研究显示其很有可能可以有效缩短人体药物敏感结核病的治疗疗程[4]。

(5)其他。此外,除上述研究外,目前还有大环内酯类与酮类脂类、二胺类与二哌啶类等西药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展。

2.2 抗结核药的中医研究

中医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从抗结核药的的中医研究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白头翁。对白头翁进行提取,其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据药学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对抗利福平、异烟肼的肝毒性,从而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2)百部。据现代药学研究显示,百部碱具备较强的抗结核作用,可以将结核菌杀死。(3)大蒜素。在结核病患者中,采用高浓度的大蒜素治疗,可以对结核杆菌产生较好的杀菌和抑菌作用。(4)水车前。据研究显示,在人体病灶分类培养的结核杆菌中,应用水车前的水煎浸膏,可以对杆菌产生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直接呈正比。此外,还有巴豆、夏枯草、黄连素、苦参碱等对结核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3.后期抗结核新药的研发策略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中,其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第一,开发出对MDR-TB具有良好疗效的新药,可用于耐药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第二,开发出可以缩短疗程的新药,在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疗程大多为6-9个月,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带来不良影响,且需耗费较大的治疗费用,因此目前致力于开发新药,可以将疗程缩短至2个月;第三,开发治疗潜伏状态的细菌感染新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要想寻求出新的活性化合物,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其一,筛选抗全细胞的化合物,它主要作用于病原体独有靶位的化合物;其二,筛选作用于某种特定生物化合靶子=位的化合物,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是否可以有效穿过细胞膜或者绕过潜在的微生物防卫系统。上述两种筛选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在临床药物开发中,新药试验、对现有药物进行改造等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后期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中,需要不断结合已有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研究出疗效好、疗程短的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结核病,为人类身体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中,需要众多学者、临床工作者不断奋斗,推动医学的良好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控制力,有效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林.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03):14-17.

[2]孙真真.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02):60-63.

[3]安慧茹,吴雪琼.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27-733.

[4]赵伟杰,郭振勇.抗结核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08):679-681.

论文作者:陈水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抗结核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陈水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