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哈拉恰西·吐尔逊

哈拉恰西·吐尔逊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839200

【摘 要】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肘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取全身麻醉+肘关节手术,观察组3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肘关节手术,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成功率为100.00%,和对照组的80.56%比较明显更高(P<0.05)。此外,在术后VAS评分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肘关节手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够达到优良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肘关节手术

从近年来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广泛使用在上肢手术及镇痛过程中,能够发挥很好的镇痛的效果,安全性高,且操作简单。为了提高麻醉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针对肘关节手术患者,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1]。本次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肘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72例肘关节手术患者,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我院,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I级标准[2],未合并严重全身系统疾病,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及对相关麻醉药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23-64岁,年龄均值为(45.8±1.3)岁;ASA分级:I级11例、II级25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9例、桡骨头/颈骨折11例、尺骨鹰嘴骨折16例。对照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24-63岁,年龄均值为(45.9±1.2)岁;ASA分级:I级12例、II级24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9例、桡骨头/颈骨折11例、尺骨鹰嘴骨折16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纳入比较的意义。

1.2方法

(1)手术准备:本次纳入研究的全部患者均需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药品等,确保均处于备用状态;进入手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等指标水平进行持续监测,使用储氧面罩吸氧,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负荷剂量1μg/kg输注15分钟之后,改成0.4μg/kg/h,持续泵注)。

(2)对照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具有操作为:使用2.0mg/kg的丙泊酚,0.3μg/kg的舒芬太尼、0.6mg/khg的罗库溴铵,进行诱导处理;及你不使用4-6mg/kg/h的丙泊酚和0.1-0.2μg/kg/min的瑞芬太尼,持续泵入维持。

(3)观察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基于超声引导的条件下,实施腋路神经阻滞,使用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30ml,添加5mg的地塞米松,进一步基于平面内采取多点注射方式,依次在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附近分别注射局部麻醉7ml,确立腋动脉实现局麻药物的完全包饶。

此外,手术之后,两组患者均需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加以术后疼痛处理;并在术后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评价。

1.3判定标准

本次涉及的评价指标包括:①麻醉操作时间;②麻醉起效时间;③麻醉镇痛时间;④阻滞成功率。此外,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0-10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麻醉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成功率为,和对照组的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3±0.2)分;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为(2.4±0.3)分。有数据可知,在术后VAS评分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基于肘部骨科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使用广泛,其安全性高,由于臂丛在腋窝部位的位置表浅,非常适应经过超声引导穿刺[4]。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方法具备可视化的作用,能够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基于神经旁准确地给药,使局部麻醉药物的用药剂量降低,进一步使操作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而且还能够使阻滞的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学者表示,基于超声条件下,采取多点穿刺的方法,要比一点法或者两点法的效果更好,麻醉效果能够达到更为显著的作用。和全麻比较,臂丛神经阻滞手术麻醉的手术过程操作更加简单,能够降低麻醉风险,还能够提高麻醉镇痛效果[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全麻比较,主要优势为:麻醉操作时间更短,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麻醉镇痛时间更长,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此外,还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所以,可以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肘关节手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够达到优良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琳,罗宇,钱家树,李高炜,刘江涛,林学正.不同麻醉方法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065-2067.

[2]刘欣.超声引导或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7,26(11):154-155.

[3]武科,任素敏,赵丽敏,闫志永,姜柏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7,5(02):119-124.

[4]朱延浩,王守义,吴博,吴荭.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1):1614-1616.

[5]杜秋.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4,35(06):666-667.

[6]董喆,章敏,周玲,谢言虎,柴小青.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6):23-24+26.

论文作者:哈拉恰西·吐尔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哈拉恰西·吐尔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