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的纵向专业化研究_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关系的研究——基于垂直专业化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不平衡论文,汇率论文,视角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0%,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由2005年底的2015.4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底的2663.33亿美元。随着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加剧,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缩小中美贸易不平衡有明显作用。部分研究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1%,会使中美贸易顺差减少12.084%。二是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无直接关系(卢向前、戴国强,2005;沈国兵,2005;刘林奇,2007)。沈国兵(2005)分别通过分析1994-2002年的年度数据和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对1998-200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认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无法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的。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新的国际分工情况下理解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平新乔等(2006)在产品内分工的理论基础上计算了垂直专业化比率,认为在中国输美产品中东亚各国贡献了很大份额,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是东亚各国合力的结果。柳剑平和孙云华(2006)认为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

综合起来看,尽管研究汇率与进出口关系的文献很多,但存在如下缺陷:(1)很多文献都是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没有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无法得出长期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的结论;(2)大多数研究所依据的数据还主要是在钉住汇率体制背景下选取的数据,因而很难保证不会使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发生扭曲和变形。与其他文献不同的地方在于,笔者从垂直专业化视角,采用2001-200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高低对汇率与贸易差额相关性的影响。

二、模型和数据

1.理论和模型

首先考虑一个基于凯恩斯理论的标准比较静态国际收支模型。假设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每个国家都生产一些具有一定差异的商品,商品市场是垄断竞争;部分商品可以进出口,这样进口商品与自己国家商品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中国和美国的进口需求取决于该国总收入水平和相对价格。其中M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Y为国民收入,Pm为进口价格,Px为出口价格,E为汇率。

上述模型是早期的经典模型之一,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问题中应用极为广泛。该模型构造简单,仅使用了四个变量来描述国际贸易状况的受影响因素,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国内物价水平、贸易伙伴国物价水平和汇率是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并且上述四项因素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实证过程易于操作,得出的结果是没有经过调整的回归结果,有较强的说服力。

2.变量分析

(1)经济总量。由于是双边贸易,故选取美国与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值(CAC)来表示,在出口公式中,CAC与出口为正相关,CAC越大,说明两国间的经济差距越大,对出口有促进作用。在进口公式中,CAC与进口负相关。在贸易差额中,CAC与之正相关。

(2)价格指数。选取美国海关记录的进出口中国商品价格指数(PAC)。用PAC代表中国对美国出口和进口价格的比例,预期与出口为正相关,与进口负相关,与贸易差额正相关。

(3)名义汇率。选用E为美元与人民币的名义汇率。预期E与出口负相关,与进口正相关,与贸易差额负相关。

3.垂直专业化指标的计算

计算一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有三种方法:(1)HIY方法。(2)BEC方法。(3)KWW方法。HIY(2001)提出了一国VSI概念,定义为出口的进口投入成分,或者是出口的外国增加值,并且基于一国的投入产出表提供了一个计算VSI的公式。HIY方法假定中间进口产品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例与总中间投入在总产出中的比例相同。由于中国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较大,HIY方法会导致国外增加值的显著低估。BEC方法对此进行了改进,联合国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将贸易数据划分为资本产品、中间品(半成品和零配件)和消费品。但该方法缺乏微观角度。第三种方法就是Deanetal.(2007)综合考虑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进口中间产品投入比例的不同,把投入产出表分离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表,然后计算中间产品进口比例,进行汇总得出垂直专业化比率;Koopman,WangZhi和Shang-jinWei(2008)在DFW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由于难以获得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在出口中所占比例,本研究利用KWW方法进行了修正,计算了中国对美国的垂直专业程度。

由于中国的投入产出表5年编写一次,目前最新的只有到2002年,因此本文基于2002年的系数做出估计。中国对美国加工贸易出口和中国整体加工贸易的进口可以从国研网数据库查到。对于部门数据,笔者根据HS的分类,结合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标准,总共分成20个部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总体上讲,VSI指标接近40%,由于现有的文献要么仅仅计算到2003年,要么只计算截止到2006年制造业整体的VSI值,因而没有可以比较的。但是从计算结果看,2008年中国对美整体出口接近40%都是由国外创造的。而根据Koopmen(2008)对制造业的计算VSI为49.3%。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出口当中有接近一半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在价值链条的低端承接国外的加工业务。

从细分行业来看,对于金属采选、非金属采选等行业等,这些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都低于10%,也就是说出口的产品基本上都来源于国内的资源。而对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和其他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比率都超过40%,说明国外在参与中国的出口创造程度非常高。从中国的出口比例也可以看出来,近几年中国机电大类商品在对美国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50%,这与传统的按照资源禀赋或者比较优势的理论相矛盾,主要是由于中国参与东亚产品内分工,承接东亚国家的产业转移,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加工生产之后再对美欧出口。所以这些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4.数据来源

贸易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统计局国际贸易统计,美国物价指数来源于美国劳工部(BLA),美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

三、实证分析

1.整体情况下汇率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出口看,影响最显著的是两国消费品零售额的比值,而且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有助于中国出口的增加,这也证实了宏观经济理论的观点。中美贸易收支规模对美国经济运行状况的依赖性较强。美国经济波动对两国贸易收支变动的贡献率较高,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表现出来,并且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程度。进出口价格比例与出口之间没有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数据来源于美国海关,而美国进口的价格是CIF价格,出口的是FOB价格,所以造成数据失真,难以反映其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而对于重点关注的汇率,并没有发现汇率对出口造成影响。

从进口看,结果除了两国间的消费品零售额对进口产生影响之外,汇率与进口的关系也是显著的,虽然水平并不高(在10%的水平上显著),符号为负,这符合一般的常识,货币的升值有利于进口的增加。两国GDP比值与进口的关系符号为负,说明两国消费水平差距的缩小会扩大从美国的进口。两国进出口价格比例也对进口没有影响。

就贸易差额而言,只是与两国消费品零售额比值正相关,这也与上面的分析一致,并且对出口和进口的关系都是正相关的,在1%水平上显著,而汇率对出口没有影响,对进口有较小的影响,所以造成作为出口与进口差额的贸易差额只与消费品零售额相关。

综合看来,只有消费才与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相关。汇率对进口有较小影响,对出口和贸易差额没有影响,为什么理论上证明了的汇率变动会对进出口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贸易差额发生变化,但对于中国并没有产生影响呢?这需要进一步考察中国的贸易结构。

2.不同垂直专业化程度下汇率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分析需要,把垂直专业化程度分成两组。一组为垂直专业化程度高于40%的行业,另一组为垂直专业化程度低于40%的行业。根据表3可以看出,汇率的变动对垂直专业化程度高于40%的行业基本上没有影响,对出口和贸易差额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而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VSI高于40%的行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性行业,而这些行业的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由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所生产的产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会用于再出口,人民币升值会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零部件、半成品或组装产品等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和价格下降,从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进口的影响所抵消。而加工贸易主要由三资企业来完成,外资企业在面临汇率变动时更会灵活使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加上不少外资企业处于国际跨国公司产业链的环节中,可采用内部交易等多种调控手段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使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变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垂直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整体出口不会有太大影响。

根据表4可以看出,汇率的变化对对于VSI低于40%的行业的贸易产生了影响。汇率的变动对于出口的5%的水平上显著,并且相关系数为负,说明汇率的变化对于VSI低于40%的行业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表1也可以看出,VSI低于40%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原因一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特别是采掘业贡献程度较低,而VSI程度衡量的是出口产品中中间产品的贡献度,所以计算出来的VSI值就较低;二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营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在纳入世界分工体系时往往偏重于量的扩张和价格竞争,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内增值率低,所以相对于出口数量来说,出口金额偏低,甚至出现增量不增价的现象,因此总出口额低,VSI值相应就低。汇率变化对这些行业的对美出口就比较大,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人民币升值后,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比如纺织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较大。沿海的中小加工企业大量破产就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进口的影响水平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中国和美国的生产结构有巨大的差异,美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而中国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无论是对于VSI高于40%的行业和低于40%的行业,汇率的变动对于进口都没有影响。

总的看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中国对美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比较小,回归的结果是不显著的。但对中国对美国的商品结构按照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分解,VSI分成高于40%的一组和低于40%的一组。研究发现汇率的变动对于VSI高于40%的行业没有影响,而对于低于40%的行业对美出口和贸易差额则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主要价值创造来源于国内,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增加了出口价格,导致出口减少,而同时进口增加,因此对于贸易差额来讲会有负向影响,本文的估计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对外出口中,美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演化,美国经济下滑引起消费需求减少,对中国出口的消极影响非常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方式进行改变,以积极应对出现的出口减少和经济下滑。

1.在中美间培育垂直专业分工,增加从美国的中间产品进口。垂直专业化程度反映了中间产品进口在出口中的比重,程度越高表明在出口当中进口的中间产品的比例越高,贸易也就会越平衡。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整体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实行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间产品的对华出口,导致了双方的贸易失衡。因此,有必要培育中美之间的垂直分工,增加从美国的中间产品进口,减少贸易失衡。

2.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实证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显著地影响了垂直专业化程度低于40%的行业,而这些行业一般是属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本土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由于人民币升值,纺织服装等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需要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对维护社会的就业水平有极大意义。

标签:;  ;  ;  ;  

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的纵向专业化研究_汇率变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