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小儿夜间遗尿症论文_赵发玉

怎样防治小儿夜间遗尿症论文_赵发玉

冕宁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冕宁 615600

每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们都是和宝宝一起成长学习的,个人卫生、自理能力、疏导情绪等等都是成长中所会遇到的问题,其中不乏有这样一群宝宝,经常尿床,不能及时醒来叫醒父母,有的家长觉得这并没有什么,慢慢长大就好了,殊不知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无知而导致没有及时预防诊治,尿床在医学上来讲叫做小儿夜间遗尿症,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下小儿夜间遗尿症的一些问题。

一、什么是小儿夜间遗尿症?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在夜间自主控制排尿,排尿量也会逐渐减少,慢慢到了2岁半左右,有的宝宝能在白天控制排尿,及时找到家长并清晰告知,到了晚上会出现尿床的情况,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情况,但如果到了3岁还会出现夜间尿床,次数达到每个月两次及两次以上就不再是正常情况了,这种情况便属于“小儿夜间遗尿症”。

二、什么原因造成从小儿夜间遗尿症?

夜间遗尿症目前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男孩比女孩的患病率会高一些,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1.遗传:如果父母有任何一方曾经患过小儿夜间遗尿症,那孩子患病的几率会高达80%,若父母有一方曾患过尿床症,那孩子患病的机会会达到50%,所以父母在得知自己曾患有以上任何一种病症应及时观察治疗。

2.疾病:因疾病引起夜间遗尿症几率是比较小的,比如脑部发育不完善,膀胱容量过小,泌尿系统疾病等。要注意的是肾虚患者智力不佳,四肢冰冷,腿软无力;脾肺气虚患者食欲下降,体型偏瘦,舌苔发白;肝经湿热患者脾气暴躁、易怒,面红,舌苔微黄。

3.睡眠:没有在夜间给宝宝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没有对宝宝做出相应的措施,夜间没有唤醒宝宝进行把尿或者去洗手间。经常性依赖尿不湿,在睡觉时让宝宝在床上直接排尿,帮助宝宝在床上接尿,久而久之给孩子养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

4.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夜间遗尿的症状可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直到恢复正常,这个时间是根据宝宝的体质来决定,甚至会有极少数的人到了青春期还没有得到改善,这是膀胱在夜间的控制能力发育的不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环境:睡前喝水较多或者吃了容易利尿的水果,换了新的环境,气温偏低,白天过于兴奋或疲劳,晚上睡的比较沉,爸爸妈妈没有根据宝宝的情况及时叫醒。

三、怎样预防改善小儿夜间遗尿症?

1.饮食:晚上饮食以清淡为主,不易过咸,否则就会喝很多水,尽量减少粥类食物,如果有汤也尽量少喝,水果要有选择性的,避免利尿或水分较大的,如有喝奶的宝宝尽量安排在睡前两个小时。

2.排尿:睡前两小时减少喝水或者喝奶量,尽量做到不喝,以舒适的环境帮助宝宝入眠,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天简单的冲澡,睡前养成排尿的习惯。

3.情绪:晚上不易让宝宝情绪过于激动,尽量避免大幅度的运动或较刺激的游戏,也不可在睡前严厉批评,让宝宝带着情绪入睡,这些都是可导致尿床的因素。睡前可陪伴宝宝一起读书讲故事,舒缓宝宝的情绪,在舒适安稳中入睡。

4.规律: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午最好有睡午觉的习惯。白天过于兴奋劳累,身体、大脑得不到相应的休息,晚间睡眠加深,有尿意也无法醒来,直接导致尿床。

5.训练:白天有尿时可以适量锻炼宝宝在排尿过程中停顿几秒甚至十几秒的时间,帮助锻炼膀胱的控制能力。夜间固定起夜时间,让宝宝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自主排尿,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注意:起夜时一定要让宝宝完全清醒,若在半睡半醒中尿不会完全排尽,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6.宽容:在宝宝尿床后,不要严厉批评甚至苛责,宝宝自身面对尿床的情况都会出现害羞的情绪,若家长没有正确的对待这件事情,会使宝宝产生自卑的心理。爸爸妈妈首先进行安慰,其次加以鼓励、疏导,慢慢帮助宝宝解决尿床这一问题。

7.治疗:根据宝宝尿床的情况加以分析,找出相应的原因。若是外在因素导致尿床,那家长就应在白天减少可以使宝宝兴奋、活动量过大的事情,加强晚间食物、饮水量的控制,避免一切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出现。若与外界因素无关,那家长应及时带领宝宝到医院做相关检查,配合医生的训练方法,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家长多以鼓励为主,让宝宝积极参与配合治疗,效果慢也不要急躁,哪怕有一天没有尿床及时称赞与鼓励。

综上所述,就是小儿夜间遗尿的原因和措施,首先家长要对尿床有正确的认知,不要认为宝宝尿床是正常现象,长大就会好起来,及时找出原因及时为宝宝治疗,不要让尿床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严重时会对宝宝的性格造成影响,父母自身的认知才会给宝宝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一切从父母做起。

论文作者:赵发玉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怎样防治小儿夜间遗尿症论文_赵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