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视角的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论文

基于认知视角的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论文

基于认知视角的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

高 婷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 要: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通过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认识陌生的、抽象的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作为人们相对陌生的领域,科技新闻中的隐喻现象十分丰富。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科技新闻中的隐喻研究提供补充。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隐喻;科技新闻;标题

一、隐喻的定义

认知语言学主张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正如Lakoff & Johnson所说:“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1]不同学者从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了各类研究,新闻中的隐喻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商业与经济、移民与难民、种族与恐怖主义新闻是研究较多的语料类型[2],学者对科技类新闻的隐喻研究较少。为弥补研究的不足,笔者选取科技类新闻作为研究语料。笔者整理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语频道的Tech & Sci(科技)栏目中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的新闻标题,以其中的隐喻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基于隐喻认知视角分析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隐喻新闻标题,并为科技新闻中的隐喻研究提供参考。

虽然这种“8+2”模式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LM/3支病变及其预后有相当高的预测价值,但是这种心电图模式并不总是由左主干/等同左主干病变所导致的。其他临床情况(如急性肺栓塞[18]、心肌肥厚、微血管病变[13]、急性主动脉夹层[19]等)下,也可以出现“8+2”心电图特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进行考虑。

二、隐喻标题的特点

赵艳芳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3]相对其他类新闻,人们对科技类新闻更加陌生。为拉近人们与科技新闻的距离,隐喻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帮助人们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科技新闻中陌生的抽象事物。

笔者收集的CGTN新闻标题共714条,其中,含有隐喻的新闻标题共518条,占72.55%,说明科技新闻中隐喻新闻标题十分常见,有时一个新闻标题包含多种隐喻类型,相互整合,共同传递信息。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并不是来源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自人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据此,笔者对隐喻类型按源域进行分类整理,共有677处隐喻现象(有时一个标题包含不同类型的隐喻,分别计数)。其中,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隐喻共210处,占31.02%;以人的社会经验为基础的隐喻共467处,占68.98%,下文将结合具体新闻标题实例来分析科技新闻中隐喻标题的特点。

(一)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隐喻

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隐喻指把人的特征转移到其他概念域中。研究发现,Tech & Sci(科技)栏目常常把一些抽象概念如“国家”“科学技术或科技产物”“公司”“政府机构或组织”拟人化,赋予人的特征。例如:

(1)Latest light beam technology eyes 100-timesfaster internet speeds: Aussie researchers

“旅行”隐喻在我们的生活十分常见,通常是把一段抽象的过程形容为一段旅程。科技新闻标题常把科技发展看作一场旅行,构成“科技发展是一场旅行”的隐喻结构。例(5)中的隐喻关键词“道路”(path)本属于“旅行”范畴,例(5)把中国和欧盟一同扩大外太空合作这一目标隐喻为旅行的目的地,突出科技发展的目标性。容器隐喻在这类隐喻中占很大比例,通常是把未知的、机密的事物比作容器,而在研究的科技类新闻标题语料中,常常出现把一些新的科技隐喻为一个容器的情况,如例(6)通过隐喻关键词“揭开”(unveil),把“新的苹果平板电脑和苹果笔记本电脑”(new iPad, Mac)隐喻为一个可以揭开的容器。

例(1)“一项最新光束技术”(Latest light beam technology)隐喻为“人”,也可以用眼睛“看”(eyes)。例(2)“脸书”(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公司,通过拟人隐喻,把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可以像人一样拥有嘴巴,实施“说”(says)这一动作。

生产劳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笔者把植物、动物、火、光、山、水、气温等都归为“大自然”这一类。“成熟”(matured)来源于“植物”概念域,例(3)将其整合到“科技”(tech)这一抽象概念中,让人们用熟悉的“植物成熟”去理解“科技发展”,降低认知难度。例(4)由于人们对“鹰”的特征了如指掌,如白居易《放鹰》中写道“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将“拉力赛车”(rally car)比喻为“沙漠之鹰”(Hawk),把“鹰”的部分特征整合到“拉力汽车”中,使得汽车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二)以人的社会经验为基础的隐喻

人的社会经验是隐喻意义的主要来源,笔者进一步将其细分为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类,具体的分类细节如下文所示。

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我觉得我委屈的要化掉了。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的!知道我今晚做了什么,知道这一切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种毫不在意的态度,让我愤怒,更让我伤心。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吗?虽然他们有过数不清的孩子,但现在,此刻,这个家里,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啊。虽然这种事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但我是第一次做啊。十六年来,我像个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努力做了普通孩子做不了的事,我是不是很棒啊,受了很多委屈啊,为什么你们都不关心我一下?

生产劳动是人社会经验的根基,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制作和使用工具进行农业生产,这为人们认识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提供了基础。农业、天气四时、植物、动物、水、火、劳动工具等都与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在研究语料中,与生产劳动相关的隐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自然(60处)、物理力量(36处)、建造(16处)、金属或金属工具(4处)、机器(3处)、其他(1)。例如:

2018清宫剧《延禧攻略》里的皇上被观众称为“大猪蹄子”。作为网络语的该词,通常是女生用来diss男生变心、说话不算数的常见用语,也可以用来吐槽男生不解风情、钢铁直男,总之可以说是个万能吐槽语。

1.生产劳动

社会生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政治生活、军事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部分,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类:军事战争(85处)、娱乐活动(38处)、文化(23处)、科技(3处)。例如:

(3)Chinese city draws huge crowd with VR show: Has the tech finally matured?

(4)“The Hawk in the Desert”: When he couldn’t afford a rally car, he built it

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隐喻,把“人”的部分特征整合到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概念中,拉近了科技与人的距离,降低了读者理解难度。

2.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人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的场所、道路等都是人们认识抽象事物的重要灵感来源。本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旅行(103处)、容器(83处)、日常生活用品(8处)、其他(5处)。例如:

(5)China, EU on path of expanding cooperation in outer space

3.社会生活

(2)Facebook now says data breach affected 29 million users, details impact

国家税收政策内容繁多,各地可参照执行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实现“纳税最巧妙”是最难把握的。通过笔者多年的经验积累,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税收政策,多利用“擦边球”,降低税负。

(6)Apple expected to unveil new iPad, Mac in New York

积极创造条件,放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越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绍兴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同时,还要完善规划和支持引导,吸引越商企业参与绍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建设。针对涉及垄断型企业的新项目,市政府要鼓励越商企业以资本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7)Chinese embassy rebuts‘cyber attacks’reports by Canadian media

(8)Trump signs strategy to compete in the global 5G race

浅谈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设计关键问题………………………………………………… 魏志军,李倩(4-97)

例(7)中的隐喻关键词“攻击”(attacks)属于“军事战争”范畴,例(5)描写为“网络攻击”(cyber attacks),凸显网络系统所遭受的严重破坏,起到了增强感情色彩的作用。“娱乐活动”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戏剧”“运动”“游戏”等都归为此类。例(8)把全球5G竞争比作一场“赛跑”(race),突出5G市场竞争激烈、争分夺秒的特点。

以人的社会经验为基础的隐喻表现在把人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整合到科技新闻标题中,为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新闻标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结语

本研究以CGTN英语频道的Tech & Sci栏目为语料库,选取其中的隐喻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科技新闻中隐喻标题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科技新闻,同时,丰富了科技新闻的隐喻研究,能为新闻媒体更好地运用隐喻提供借鉴。

讨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或是肿瘤导致的脊柱疼痛中都获得显著镇痛效果,骨质疏松症导致患者疼痛脊柱不能活动又加重了骨质疏松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解除疼痛和恢复脊柱的活动功能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认为此介入技术治疗椎体骨折是安全、有效,并且止痛可靠。骨水泥渗漏是PVP术的重要并发症,不过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患者,都无明显的临床中症状2。本组105例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101例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显著缓解率达96.19%。

参考文献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Chong Han. Reading Chinese Online Entertainment News:Metaphor and Language Play[J].Fuel and Energy Abstracts,2011(14):3473-3488.

[3]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7-72.

中图分类号: G213;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7-0055-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7.024

收稿日期: 2019-07-03

基金项目: 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概念整合视角下科技新闻中的隐喻标题研究”(项目编号:CX1927)。

作者简介: 高婷(1995—),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责任编辑:李汴红)

标签:;  ;  ;  ;  ;  

基于认知视角的科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