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童宝誉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本文联系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教学效率

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教学重点是知识与内容,关注学生是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这种情况并不能表明学生已经理解或掌握数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习题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推行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出现变化,产生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提前研究这些方法,并结合原有的教学模式,选择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过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合理选择问题,结合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就一个问题逐步塑造情境,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题多解或一题巧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思维,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与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运算与解题能力。

如,高中数学学习“充分必要条件”知识点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课本上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点。患者病情严重时存在呼吸困难,需要住院输氧质量,那么“输氧”与“能否治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再如,姚明身高2.29m、体重140㎏,身高优势与其成为球星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类变式问题的方法,全面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达成一题多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总结归纳的能力,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方便学生接受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高中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时,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方式塑造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讲解《集合与函数概念》时,教师提前制定教学方案,本节课讲解让学生掌握“属于”的概念与关系,一定程度了解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掌握集合的正确表达方式。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入环节:这节课了解与探索集合的知识点,我家中有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我,我正在上高中,属于高一(4)班。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我介绍,归纳信息的共同特征,并尝试总结集合的概念。接着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以学生表达为基础引出正确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结合含义,明白结合与元素的特征,即:确定性、无异性及无序性。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活跃度增加,激发学习积极性,达成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游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明确教学内容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计划。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操作实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椭圆的定义”知识点学习时,提前嘱咐学生准备好绳子、木板、图钉等工具。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指示,利用这些工具画出标准的椭圆。将图钉固定在木板上,选择合适长度的线,保证两个图钉间的距离不大于截取线的长度,图钉上固定线并拉直线,做曲线运动。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观察成品,会发现彼此的椭圆存在差异,有的扁、有的圆。通过这种课堂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求知欲与积极性,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4、教学反思,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我们日常学习的知识形式多种多样,数学知识的抽象分析能力较强,为了达到对新知识的巩固,在数学习题解题中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必须做到对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类,主要包括: 函数知识,图形知识,数列知识、概率知识以及方程知识几部分。我们进行习题反思中,首要的是在题干中寻求到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把握出题人的出题方向,例如: 已知等差数列{ na}中,12497,1,16aaaa 则的值是多少。我们自身只有基础数学知识灵活的掌握,才能够对题干的知识进行判定和应用。

以习题为例进行分析。已知等差数列的第 6 项是 5,第 3 项和第 8 项的和是5,求该等差数列前 9 项之和。题干中提出已知条件“第 6 项是5,第 3 项和第 8 项的和是 5,并且数列为等差数列。”从条件中可以得到数学计算关系式,同时等差数列中有具有 Sn = na1 + n( n-1) 2d,因此,可以得到第二个等差数列的计算数学运算式,其中第二个运算公式就是隐含在题中的已知条件,我们进行习题练习中善于进行分析,出题人将数学习题的解题条件隐含在题干中,是高中数学习题出题常见的一种形式之一,我们必须要合理把握出题人的处出题方向,做好数学习题的解题分析。

高中数学解题时数学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习题教学,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定向思维与扩散性思维转变。同时,学生可以从容把握数学理论,更全面的理解题目意思,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图1 正方体ABCD-A1B1C1D1

如图1所示为正方体ABCD-A1B1C1D1,其中BB1的中点就是E,底面ABCD的中心是O,求证:直线OE⊥平面ACD1。这道题目考察的重点是学生能否准确判定线面垂直。想要证明直线OE⊥平面ACD1,根据定理要提前证明OE与平面ACD1的两条直线垂直。这是一种转换思维的方式,将线面垂直关系直接转为线线垂直关系。数学解题过程中转换思维很常见,教学时要将这种思维融合课程中,让学生掌握这种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

5、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奠定顺利度过高考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新红.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探讨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20):42-43.

[2]张宗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32-33.

[3]仓业娥.高中数学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95.

论文作者:童宝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童宝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