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检测是建筑施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但涉及建筑材料质量的把控,而且与材料综合性能开发以及绿色建筑的有效实施都有密切的关系。优化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同时也可以提升检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关键环节
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和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强化建筑材料质量试验很有必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正常。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明确目标、试样抽取、误差消除、数据保真和结果探讨等步骤非常关键和重要,需要充分关注。同时,应用合理、正确的方法来强化这些环节,能够大幅度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安全和质量。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1.1工程安全与质量验收的要求
工程安全与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国家对于工程验收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从工程实际上来看,材料的控制对于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这也是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在验收之前设置的主要原因。
1.2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随着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不断更新,目前新材料的添加也帮助工程建设行业迅猛发展。新材料具有更高的应用优势与性价比,其甚至可以改变原有的工艺来降低工程建设的整体成本,体现绿色建筑的优势。在选择新材料时,往往需要对其建立新的标准后再进行试验,否则将无法采用新材料。那么,如何标定新材料施工应用的可行性也就成为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环节必须关注的问题。尽管我国也陆续对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多次更新,但是其覆盖面依然不足,需要通过材料检测环节的自动跟进与更新才能够予以弥补,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把控。
1.3确保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目前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之一。材料的成本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高达70%以上,如果能够通过降低材料的收购价格以及提升综合性能,显然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通过材料检测与验收,就可以实现“优中选优”,提升材料材料的性价比,同时也就可以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控制了。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效率还是建设水平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受到建筑施工行业的拉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需要看到,由于我国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学术体系建设成果不足,我国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依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不足。
2.1自动化程度低
自动化程度低是当前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建筑材料的质量评判标准建立得较为完善,但是受到实际试验区域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影响,许多检测过程不得不通过人工检测的方法进行。相比之下,自动化检测不但可以避免由于人工检测导致的人工误差,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处理效率,降低等待时间与检测成本,对于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较低。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检测项目依然依赖于人工检测,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检测成本与时间,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
2.2检测技术不规范
检测技术不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流程的执行性以及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态度方面。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试验是牵扯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检测机构却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了检测技术的要求,甚至招聘一些不具备检测资质的人员参与检测过程,大大降低了检测技术的规范性与应用效果。除此之外,缺乏外部的监督与管理以及实验室设备简陋等问题同样会影响检测技术的规范性。一些检测人员对于检测流程不熟悉,对于控制方法不了解,再加上后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检测技术应用不规范,影响了检测效果。
2.3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确保建筑材料检测规范化的基础与制度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材料检测部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都采取了相对统一的检测标准,但是由于各个区域的施工建设项目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各地的检测机构自身缺乏制度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其实际执行的管理制度与检测标准与材料需求不相符合,最终影响了检测效果。另外,一些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建立的检测点,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放水”的情况。这不但扰乱了我国建筑材料检测市场的秩序,更会导致严重的建筑质量安全隐患。
2.4专业化程度差
专业化程度差的问题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与管理经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不足、检测经验缺失,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外部监督,最终导致专业化程度不高、检测失准。
3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关键环节
3.1明确目标
在展开检测与试验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检测的项目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检测试验过程的正常高效展开。按照各种检测对象,应当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目标。例如,在检测水泥时,就应当对其强度、细度和安定度等展开检测。而在检测瓷砖时,则要对其防滑度、防火性、强度等进行检测。同时,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各施工单位也可以自行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但必须保证建筑材料满足相应的标准,才能将其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3.2取样试样
在检测时,无法针对全部建筑材料加以仔细试验,否则只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通常需要通过取样试样的方法加以试验。检测人员根据要求,在建筑市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样本,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样试样的代表性。不过,取样试样始终具有一定的概率性,所以应当多次重复取样试样过程,从而尽可能降低随机性给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结果带来的影响。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取样数量,从而在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与减少建筑材料资源浪费之间得到良好的平衡。
3.3误差分析
在对建筑材料展开试验时,总是会遇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误差。哪怕是在多次取样试样并加以试验过后,所得到的数据及其相似,也不能充分保障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合理而详细的误差分析,才能尽可能确保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导致建筑材料检测误差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试验方法不科学、环境不合要求、人员失误、材料自身合格率等。因此在对试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试验情况,优先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试验造成的误差。例如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试验时,就应当优先考虑温度、水量等因素对试验造成的影响。
3.4数据处理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组试验数据离散型较大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数据处理很有必要,否则的话很难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某些与试验要求或者相关标准出入较大的数据组,可以直接剔除,否则其会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巨大破坏,导致试验失去意义。例如,在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检测与试验时,其中一组数据与其它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偏差,那么试验人员就应当仔细分析该组数据偏差过大的原因,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将其剔除。
3.5结果探讨
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其目的就在于详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判断该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施工需求和相关标注要求。结果探讨就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深入的探讨,从而判断该建筑材料是否能够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建筑材料试验结果展开探讨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正确和可靠,否则整个实验结果也就失去了探讨价值,更不能对建筑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保障。这是因为试验结果探讨是建立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如果实验数据不够真实、准确、可靠,那么试验结果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但有利于提升工程安全与验收效果,同时对于使用更多新材料、提升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立足于现状,笔者也试着从完善试验标准、优化实验设施与操作人员配置以及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环节的变量控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也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探讨[J/OL].建筑知识,2017(17)[2018-03-25].
[2]苏雪红,孙楠楠.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3):111-113.
[3]马建城,陈填,黄乔智,等.建筑材料检测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的意义[J].江西建材,2016(21):289+291.
论文作者:王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数据论文; 试样论文; 材料论文; 误差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