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论文_郭铭

(邵阳市脑科医院九病区 42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采用正常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经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回顾性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肝肾功能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体格指标情况。结果 经检测,两组小儿肝肾功能结果均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在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无药物副反应,而观察组腹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33%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体格指标方面,观察组胸围、头围、身长、体重等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纯母乳喂养小儿而言,产后抑郁症药物不会对其肝肾功能、体格发育等产生显著影响,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在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必须经循证医学探讨其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纯母乳喂养;小儿;产后抑郁;药物治疗;影响

在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即为产后抑郁,其具有10%左右的发病率,且近几年该病症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1]。对于哺乳期小儿以及母亲而言,产后抑郁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且多数患者需采用抗抑郁症药物加以治疗。而是否终止哺乳是治疗期间医生和患者均面临的艰难选择[2]。母乳喂养既能提升母婴之间交流效果,还能促进婴儿智力发展,,还能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中耳炎、腹泻等病症[3]。已有研究表明,在乳液中各种抗抑郁剂的浓度对婴儿不会产生较大影响[4]。因此本文选取我院采用正常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经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即对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做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采用正常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经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30例小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月龄为4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月龄4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研究中,两组入院后,观察组母亲采用舍曲林(产自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16)治疗。而对照组母亲采用安慰剂(淀粉制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肝肾功能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物副反应、腹泻等)以及体格指标,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身长、体重、胸围、头围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以t值检验,经(x±s)表示,而计数资料用以卡方检验,经[n(%)]表示,以P<0.05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肝肾功能对比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小儿肝肾功能经检测均为正常结果。

2.2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在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无药物副反应,而观察组腹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33%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各种抗抑郁药物主要经母乳喂养途径而对婴儿产生影响,经母亲血液的抗抑郁药物可分泌进入乳液,但对于因而血液中各种抗抑郁的残留量,目前尚缺乏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加以检测。但婴儿如果为纯母乳喂养,则其接触药物方面存在相对较大的可能性,但对于其接触情况也无法经证实是否有效。有关研究表明,在哺乳的过程中,应用各种抗抑郁药物都具有一定安全性,但由于研究方法缺乏统一性,且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长期随访资料缺乏可靠性,以及研究时间长短差异较大,因而导致临床上无法推广使用这些研究结果[5]。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舍曲林、阿米替林、甲替林,且其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效果已经获得有效证实,但这些药物在乳液中浓度相对较低,因而目前尚未观察到其对婴儿的药物副作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比正常纯母乳喂养的对照组和经产后抗抑郁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观察组两组小儿,结果表明:经检测,两组小儿肝肾功能结果均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6]。这表明通过,母乳途径部分药物进入乳液后,其不会影响和损伤小儿的肝肾功能。在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无药物副反应,而观察组腹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33%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通过母乳途径的抗抑郁药物对小儿影响相对较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在体格指标方面,观察组胸围、头围、身长、体重等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母亲应用产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其不会显著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但必须谨慎使用,以确保安全性。因此可以看出,产后抑郁药物治疗不会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肝肾功能、体格指标等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对纯母乳喂养小儿而言,产后抑郁症药物不会对其肝肾功能、体格发育等产生显著影响,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在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必须经循证医学探讨其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颖,杜玉开.妇女产后抑郁心理的社会危险性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392-4394.

[2]刘玲.产妇性格、妊娠时限及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60-63.

[3]吴如燕,陆彩,夏宝妹,薛文达,陶伟伟,陈刚.产后抑郁母代对子代小鼠青少年期抑郁发病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02):187-191.

[4]吴如燕,张海楼,薛文达,陶伟伟,陈刚.越鞠甘麦大枣汤快速治疗产后抑郁子代抑郁症的探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06):130-133.

[5]邓爱文,熊日波,姜婷婷,罗映萍,魏东.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广州市城区产妇的临界值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07):101-104.

[6]吴巧贤,郭义红,李巧仪.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0):1354-1355.

论文作者:郭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论文_郭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