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半夏厚朴汤的临床运用论文_涂宇璀

浅谈半夏厚朴汤的临床运用论文_涂宇璀

(上海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普陀 200333)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338-01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在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呕止吐、增进肠道功能、镇静催眠、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1]近几年来,运用此临床治疗胃痛,胃溃疡[2]、功能性消化不良[3]等多种胃肠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9g、苏叶二两6g

主治:情志不畅,气郁痰凝,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咳嗽有痰,恶心呕吐等。现代研究认为半夏厚朴汤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科、妇科、五官科、心理精神科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4]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1.病因病机

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而且,半夏厚朴汤的各类药物皆入胃经,其用药皆为温性,其中主降的半夏、厚朴用量较大,而升散的苏叶仅有二两,体现中医调理气机,升降并用的特点[5]。金仕洪等[6]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是气机失升降,痰涎凝聚,证属痰郁气逆,治以燥湿降逆。胃病的病机为胃失和降,气行受阻、不通则痛。常见病因有肝气犯胃、寒邪伤胃、脾胃虚寒、热结气壅、痰阻气滞等。半夏厚朴汤功能行气降逆、化痰和胃,适用于胃痛的基本病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脉案举隅

2.1 张某,女,67岁,2016年12月15日就诊。

胃痛反复发作3年,时轻时重。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史3年。近因家庭纠纷,生气发作。嗳气不断、时有呕吐、胃脘胀痛,舌质淡红,苔白膩。脉象弦滑。

治以舒肝理气、和胃降浊。

处方:半夏厚朴汤合良附丸加味

厚朴12g、半夏12g、苏梗10g、茯苓12g、高良姜8g、香附12g、青皮10g、陈皮10g、枳壳12g、桔梗10g、生姜10g

服上方7剂,胃脘胀痛明显好转,嗳气,呕吐已微,继服7剂告愈。嘱其患者,注意情绪,勿怒勿气,以免复发。

按:本案病因,乃气郁所致。肝喜条达疏泄,反之则肝气郁滞、横逆克土,胃失和降。治以和胃降逆,疏肝理气。方中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理气和胃、降逆止痛消胀;枳壳、桔梗调节升降,香附、青皮、陈皮、高良姜疏肝解郁,化气行滞。诸药配伍,肝气舒、胃气降,则诸证向愈。

2.2 林某,女,51岁,2017年2月18日就诊。

反复胃痛,生气则易犯,疼痛持续已3日,来院就诊。时有嗳气,嗳气则舒,脘中灼热,心烦、口苦、咽干、腹胀便秘,舌红苔黄微干,脉象弦数。治以舒肝理气、通便和胃、清热除烦。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2g、厚朴12g、苏梗10g、茯苓10g、黄连8g、大黄10g、瓜蒌仁12g、柴胡10g、白芍15g、川楝子10g、白蒺藜10g、甘草10g

连服7剂告愈,后以成药香砂养胃丸2瓶,日服3次,每次6g以巩固疗效。

按:证属:肝气犯胃,郁而化热,热结气壅、胃失和降所致。胃喜润恶燥,肝郁气滞、木失疏泄、横中犯胃、胃气失畅,郁而生热,胃痛作矣。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川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黄连、大黄、白芍、白蒺藜、甘草舒肝清热通便,通则不痛矣。

3.讨论

《脾胃论》:云“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胆气横逆,可直接影响脾胃受纳运化,日久致脾胃损伤,《血证论》一言概之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以疏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湿,渗泄中满等证,在所难免。”《医宗己任篇》亦云:“胃痛,……独有一种肝胆之火,移入于胃。”《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临证指南医案》云“上焦不行,则下脘不通,故称痞闷”;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半夏、生姜、紫苏均有祛痰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半夏、厚朴、茯苓均有镇静作用,厚朴有解痉作用等等。因此,半夏厚朴汤在治疗胃痛,胃溃疡方面,只要根据症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就可以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林昶,杨长福,杨红梅,等.半夏厚朴汤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8(6):92-95.99.

[2]周晓明.半夏厚朴汤治疗胃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42-43.

[3]肖琳,李岩.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伴心理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298-302.

[4]龚嫒媛,符思,王微,等.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6,9(7):901-904.

[5]刘静,李淑良.半夏厚朴汤新解[J].北京中医药,2016,35(1):92-93.

[6]金仕洪,徐超,罗莉.半夏厚朴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167例[J].四川中医,2010,28(5):85-86.

论文作者:涂宇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浅谈半夏厚朴汤的临床运用论文_涂宇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