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研究论文_孙澎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研究论文_孙澎

孙澎

(黑龙江省鹤岗市乾坤医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山肛肠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牙间隙过大及断根在龈下患者在修复前通过正畸治疗后进行修复取得的效果。方法:对42例牙间隙过大及断根在龈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在修复前采用正畸收法关闭间隙、牵引断根,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修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修复后的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正畸治疗后观察组在面部美观、咬合关系、牙周状况等方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间隙过大、断根龈下的患者在修复前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容,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间隙;正畸;修复;断根;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89-01

正畸治疗通过矫正装置来调整牙齿、面部骨骼及神经及肌肉的协调性,其最终矫治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其矫治主要依靠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力,使其产生移动,从而矫治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面部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对牙间隙过大患者采取关闭间隙,断根在龈下进行牵引牵出后进行修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口腔科42例进行对比实验,牙列有一定的间隙为32例,断根在龈下的为10例,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在18~36岁之间,平均年龄(29±0.4)岁。对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修复前采用正畸收法关闭间隙,断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龈下进行牵引牵出后进行桩冠修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修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牙周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修复后的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临床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修复前进行牙齿评估,摄全片和曲面断层片,对其牙齿根尖状况、牙槽骨、牙周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松动Ⅲ,没有价值的牙齿进行拔出,对牙齿间隙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正器来关闭间隙,同时采用牵引的收法在排齐牙齿的基础上进行正中合调整,对龋齿和牙周病的患者应先治疗龋病和牙周系列治疗后,进行缺隙修复。对龈下断根摄根尖片后根长长度达到2厘米以上方可进行牵引,断根牵引于龈上0.5mm后进行桩冠修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进行口腔检查、牙周检查及咬合关系检查。制定口腔修复计划,进行常规修复。

1.3 评定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在修复后的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显效:为患者口腔修复后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显著提高;有效: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有所好转;无效: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修复后显效为14例,占66.67%,有效为7例,占33.33%;对照组修复后显效为10例,占47.6%,有效为7例,占33.33%,无效为4例,占20%,在面部美观、患者咬合关系及牙周状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牙间隙过大患者采取正畸方法来关闭间隙,由于正畸患者在治疗期间口腔卫生控制不好,大多数患者在矫治过程发生牙龈炎症以及牙龈增生[1],如果矫治以前患者已有较为严重牙龈炎症或牙周炎,会导致牙周脓肿、牙槽骨加速吸收。因此牙龈退缩,结合上皮附于釉质上,若正畸时将带环放到龈下易破坏附着,使结合上皮向根方生长,易引起牙龈退缩;由于前牙唇侧骨板较薄,当牙齿向唇侧移动或由于牙轴改变而使牙根向唇侧倾斜[2],使原来很薄的骨板迅速吸收,容易造成牙龈退缩,此时多好发与下前牙和上尖牙。在正畸期间,每当加力时,可以发生牙根吸收,吸收量常常很少,临床及X光片一般不能发现,但可以用继发的含细胞牙骨质来修复。当正畸加力过大或太快时,可能引起明显的、甚至更严重的牙根吸收,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要求和就诊目的[3]。分析患者要求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正畸修复原则。如果不符合正畸原则,则应说服患者,如果不能够说服患者则应停止治疗。例如一些患者口腔卫生条件很差,许多牙齿Ⅲ度松动仍强烈要求按照现有条件进行修复,采取正畸来关闭间隙,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并作出合理诊断及预后分析,选择适合患者要求和适合患者自身条件的所有可能方案;将上述结果告知患者,让患者自己或其家属了解患者本人的口腔情况和修复条件,并告知可能采取的修复方法、每种可能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各自所需的修复前准备、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各自方法所需的大概时间及相关费用等[4]。患者根据医师提供的上述信息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或意向,将上述经医患双方认可的治疗计划记录在病历中。牙齿间隙关闭后,注意调整咬合,保证患者的咬合尖窝相对,修复体的选择个性尽量和患者牙列相吻合。上颌前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因意外创伤而折断,多为斜行折裂,根折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牙,利用剩余牙根进行牙体修复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难度较大,临床多选择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可行冠延长手术后对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三项指标进行评估后在行桩冠修复,修复1月后发现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正畸牵引后行桩核及烤瓷冠修复,患牙得以保留,但牵引的力量要适中,正畸治疗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牵引完成后个别牙齿会出现松动和牙周病.因此使用该技术需要选择好适应症[5]。

综上所述,牙间隙过大、断根龈下的患者在修复前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容,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翔英.关于重度牙周炎的诊断标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02:37-38.

[2]常静.局限性和广泛性侵蚀性牙周炎临床特点预后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05:11-12.

[3]张宝茹.正畸牵引(牙合)向移动龈下残根的临床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15,(3):164-166.

[4]BeerR,A.BaumannMA.[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16:62-63.

[5]常英.牙冠延长术用于前牙修复再治疗的疗效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6):357-359.

论文作者:孙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研究论文_孙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