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应该横扫中小学校园吗?是否应该禁止这种“标准匹配”?_智能手机论文

智能手机应该横扫中小学校园吗?是否应该禁止这种“标准匹配”?_智能手机论文

智能手机席卷中小学校园,如此“标配”该不该禁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智能手机论文,该不该论文,标配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该不该让孩子用手机?”自从手机这种通讯工具普及之后,对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如今,智能手机的出现又将话题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日,一位男子出资40万,向自己儿子就读的中学捐赠非智能手机,想让他们暂时放弃智能手机,认真学习。据悉,同学们领取非智能手机还需要写下一份承诺书,承诺在使用非智能手机期间暂弃智能手机。这位家长认为,智能手机就是“移动网吧”,对学生的危害“用罄竹难书形容都不为过”,儿子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后换为普通手机视力才逐渐好转。这条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将中小学生广泛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再一次拉入人们的视野。

      调查显示,持智能手机的多为初、高中生,甚至有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在使用。学生们上学的路上玩手机,课间休息时手机更是不离手,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期间也在课桌下玩手机,讲课时经常会听到QQ的嘀嘀声。他们的智能手机价格不菲,QQ、微信、唱吧等软件也安装得种类繁多。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讨论游戏的玩法和排名,有的埋头聊天,甚至有的同学用手机上网搜索作业答案。有学生告诉笔者,现在的智能手机很方便,不懂的习题可以随时查找,可是安装了新游戏后,常想着玩游戏,对学习和视力很有影响。可见大多数同学承认,使用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是在娱乐。

      禁止孩子用智能手机

      “我给孩子配的手机是智能手机,结果他就自己从电脑上下载游戏,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玩。”最近发现孩子视力有所下降,“我觉得跟用手机肯定有关系,但考虑到孩子自己上下学,又不能不让他用,只好发现一次说一次,但效果并不怎么好。”一位家长苦恼地说,“孩子用的手机功能最好简单点,这样他就少点诱惑。”

      也有不少家长反映说:“之前为了方便联系孩子,就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结果发现孩子可以用手机随便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QQ,话费多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学习。另外,学生使用手机的好坏,也成了孩子间的攀比内容,在孩子班上,谁刚配个三星、苹果手机,都要拿出来晒半天的。”

      一位网友说:“现在孩子的生长环境很令人担忧,他们的童年几乎全都被电子产品占据了:iphone、ipad、各种电子游戏机……仔细想想还是我们那一代70后、80后的孩子幸福啊。真心希望从家长做起,让孩子回归纯朴、天真的童年时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所以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这句话来自某学校老师的原创,反映出了一些老师和家长对手机的担忧——这东西好是好,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还是能免就免吧。

      不应扼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智能机又是近年来出现的多媒体终端,孩子们想杜绝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家长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论调,他们认为给孩子玩手机好过让孩子出门,特别是父母多为双职工的中国父母。

      其实,这种论调也并不陌生,就好似当年曾经争论过的:究竟是给孩子自由的上网时间?还是孩子背着家长跑网吧更具安全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红十字会,曾联手对国内的网吧进行过卫生层面的调查,调查显示,网吧键盘上的大肠杆菌的平均值,是卫生间里的600倍。原因很简单,卫生间有人定期清理消毒,但网吧键盘大多没有。

      现在再来重新审视孩子和智能机之间的关系。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长时间使用对孩子视力等健康方面的损害,成人APP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而面对这样的担心,儿童专用智能手机也随之诞生。如同给电器上童锁,给电脑装载监护人软件一样,不,甚至比上述案例更具安全性,因为儿童用智能机是专门为了儿童而设计,并非给面向成人的产品装设限制手段。儿童用手机没有很高的机能配置,操作简单,字号偏大,屏幕光线柔和,重量也比一般的智能机轻,不会出现孩童长时间手持手机,而造成的关节不适。

      同时,儿童用智能机也存在监护人软件,可设置孩子们的最长使用时间,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从家庭教育环节中来看,长时间让孩子独处的情况应该杜绝。

      最后,从安全角度来讲,教育心理学家也曾指出不要限制孩子玩游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属于新生事物,它们对于孩子的吸引力非常强大。首先,移动端上的游戏一般都色彩鲜艳且简单易懂,孩子们容易理解也就很容易产生兴趣。其次,功能新颖、外观精巧的移动电子设备本身就对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有吸引力。在这样强大的吸引力下再对孩子进行限制则可能产生逆反效果。

      智能手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智能手机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使,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网上冲浪的感觉,实现移动办公,以不断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很多人都成了“屏奴”,随之而来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由于缺乏实际的语言交流,人类智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其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在面对智能手机强大功能时往往无法抵制诱惑,很容易沉迷其中,这将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严重后果。一方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多了,正常的阅读、休息,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会减少,很难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青少年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上网,但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缺乏足够的鉴别力,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于这个问题,全社会各个方面应该高度重视,力争在发挥智能手机快捷方便作用的同时,将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家庭、学校共同努力,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参加体育锻炼,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上来;父母和老师要加强对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的规范,对于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在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用途上做出适当限制;国家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络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大宣传引导,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而言,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使智能手机发挥出正能量。

标签:;  ;  

智能手机应该横扫中小学校园吗?是否应该禁止这种“标准匹配”?_智能手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