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王 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王 娟

王 娟 (岳池县兴隆中学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关系、创造问题情境、丰富教学活动等途径,及时激励、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10-02

数学是抽象的,因此往往又让人感觉是枯燥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让学生爱上数学。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健康成长。

(一)从增进师生感情中培养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学习上关心他们,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民主平等的态度,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才能由怕学转化为好学、乐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真诚、和谐的探索氛围。

(二)从新课的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1.课堂导入教学

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精心安排新课的导入。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2.思想教育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爱心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忌讳太繁锁的说教,要用真诚、宽容、博爱的心来对待孩子们。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会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也不能放任自流。笔者认为,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学生做出了与教学不协调甚至大煞风景的举动时,教师应更加冷静、镇定。可委婉地用手势、幽默的语言或眼神暗示该学生,让该学生心里明白老师的用意:巧妙地批评且点到即止。这样既保住了该"调皮"学生的面子,又及时制止了其错误的延续,又能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当然,课后,老师还得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主动找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达成共识甚至日后的默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二分法"的引入 :

在央视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趁机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那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

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索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索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合作学习

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索,以形成集体探索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三)网络学习

早在1995年,美国有一位教授就提出了网络学习的概念,这种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然后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

四、体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后进生一般学习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向他们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常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改变原有的认知,树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悦,一改消极被动的局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逐渐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乐中学,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质量,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阶段一切都是从兴趣入门,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2期

[2]h胡省;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J];山东教育;1994年09期

论文作者:王 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1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王 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