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芬

常德市鼎城区血吸虫病专科医院 眼科 湖南 常德 415100

【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1年内收治的60例翼状胬患者,按照其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目液功能无影响,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可降低其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不同移植术式;干眼症;临床

翼状胬肉又叫胬肉攀睛,是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1]。此病的发病群体主要集中于户外劳动者,受其各类因素的影响,发病几率相对其他疾病较高。此病常见的症状是在翼状胬肉侵入瞳孔后出现相关的视力障碍[2]。其发病因素主要受其外界因素的刺激,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与其假性胬肉进行对比区分。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其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追求,致使其户外运动不断的增加,进而使其翼状胬肉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因此,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成为现如今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是备受关注。本研究中,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1年内收治的60例翼状胬患者,按照其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51.85±9.85岁),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51.25±8.75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有效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在术前对其相应的手术器具进行有序的消毒,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对其患者进行有效麻醉,在所对应的位置将其表面结膜剪开,在翼状胬肉的相对位置剥离其眼角膜部,将结膜下的胬肉组织剪掉,用尼龙线进行间断缝合。

观察组有效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在对照组翼状胬肉有效切除后,在患者所对应的患处选择与创伤面大小相等的自体球结膜组织移植片,有效的将其置于角膜的创伤面,将其角膜的边缘与角膜的缘区对齐,将其结膜瓣展平后,有效的进行缝合。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效的利用其相关药物进行消毒并做好包扎。之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做好纱布的更换,术后三天可将其纱布拆解,利用滴眼液进行有效的恢复治疗,术后一周可对其患者患处的缝线进行有效的拆除。

1.3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泪膜破裂的相关时间以及泪液分泌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后,相关的刺激症状消失,且无疼痛感,泪眼功能指标正常为显效。患者在术后一个个月后,相关的症状明显减轻,泪液功能指标有好转,疼痛感减弱为有效。患者在手术一个月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且疼痛感加强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

通过对其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的相关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其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两组患者的翼状胬肉治疗效果的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其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其观察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为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为30%。数据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翼状胬肉在中医上又称其为胬肉攀睛,是眼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称其为“鱼肉”。其受注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翼状胬肉的发病率逐步上升[3]。目前就翼状胬肉发病的相关因素仍在考究之中,部分认为与其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此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被有效的治愈,但是其治愈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更加科学的治疗手段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目前在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将翼状胬肉进行有效的切除,但是由于对翼状胬肉的清理不够彻底,导致其复发率较高。因而更加有效的手术治疗手段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有效的联合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可提高其翼状肉怒的治愈率,干细胞结膜的移植可有效的为其病变区域提供健康的上皮源。通过干细胞的相关优势对其角膜进行有效的修复,利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其患者进行治愈后可有效的降低其屏障功能,对其患者的有效治愈起到推动作用[4]。

本研究显示,将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联合起来对其翼状胬肉的治疗有更加的效果。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对其屏障功能有改善作用。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的提升其患者的治愈率,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有效治愈翼状胬肉的过程中利用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海, 杨秋艳, 杨甜, 等.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7):17-19.

[2]师雅益.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8):76-77.

[3]吴香丽, 谢赟, 陈建华,等. 不同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术后的效果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40(9):44-47.

[4]孙亮亮, 吴爱华.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屈光变化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2):273-275.

论文作者:刘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