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效益_企业经济论文

论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效益_企业经济论文

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源效益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税制论文,条件下论文,财源论文,效益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方财源的现存问题

——财源结构不合理,经济类别提供财政收入不平衡,我国财源建设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体现在部门构成上就是收入过多集中于第二产业。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的70%来自于工业部门,第三产业集中的收入只占2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仅就老河口市而言,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只占财政收入的10%左右。这说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政负担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成份。

——区域经济开发晚,综合财源比较脆弱。主要反映在后续财源的培植与开发上不够理想。培养后续财源的路子有粗放型与集约型之分,属于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过去我们单纯追求产值增长速度而忽视效益,对后续财源的培植与开发产生了不利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一再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此指导思想,后续财源主要通过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效益水平的提高来形成,特别是要促使企业充分重视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多花色的消费品。近年来,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已迈出了上技术、上档次、上管理的坚实步伐,产品能够瞄准市场需求,并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也有许多地方企业,仍然在从事“低水平重复”的生产,结果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失灵,效益低下,影响了后续财源的形成,制约着财政状况的改善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地方财源建设与中央财源建设协调不一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权力的下放与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的推行,地方各级政府扶植地区性财源的积极性和能力大增,但在各地大力兴办企业,促进块块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少趋同重复项目,形成了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的企业,使过多的加工工业长线更长,短线愈短,结构严重不合理。于是,一些从局部看似乎有利于地方财源建设的事,从全局看却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调和宏观效益的丧失,损害了全国性的财源建设,最终也损害了地区性财源建设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产品调整不到位,效益财源萎缩。地方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调整不到位,新产品开发形成不了“拳头”,使传统行业正在逐步失去优势。新兴的行业又没有树立起新的优势。如老河口市机械、化工、纺织、建材等财源支柱行业的产品,名优的少,深加工的少,属于大路货多,效益财源明显萎缩。

——财政管理软化,财源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财源有所扩大,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税基受到侵蚀,财源的流失相当严重。首先,以税还费和税前还货从开始时很小的规模发展到每年数百亿元的规模,既不利于企业和银行形成资金运用中的自我制约机制,又使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税收的税基被大量侵蚀;其次,税收减免权限不够集中,并经常发生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的情况,使减免过多过滥,造成财政收入流失,同时,也很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其三,由于在培养企业、居民纳税意识与习惯方面的进展不理想,稽征管理亦不严密,因而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违反财务制度、纪律和偷税、漏税的情况大量发生,每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查出的应上缴而未上缴的违纪金额多在数百亿元以上,至于分散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偷漏尤为严重,手段与方法五花八门,据估计偷漏税额要占应纳税额的大半。

二、分税制对地方财源效益的影响

1.新税制实施给财源支柱的效益带来的影响。首先新税制对企业的税率作了一定的调整,部分企业税率提高,减少企业利润。如上半年我市粮食企业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仅提取销项税达1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相对减利80万元。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取消,企业实际税负增加,从而减少利润。实施新税制以后,使一些过去享受免税优惠的企业丧失了优惠条件,直接增加了新的税负。如老河口毛纺厂的兔毛纱以前属免税产品,新税制规定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1994年该厂预计生产100吨兔毛纱,收入800万元,将提取销项税136万元,企业相应减利136万元。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市将取消免税1000万元以上。再次,税制改革后,有些行业与企业税负不平衡,主要税源减少。

2.新体制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一是预算资金调度异常困难,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扶持。从老河口市看,1994年计划财政收入9766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3%,按新体制算帐,地方可留用7135万元,按去年底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算帐,工资支出就需5500万元,占留用财力的77%以上,除用于必需的社会公用开支外,能用于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的寥寥无几。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口径完成财政收入440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02.9万元,增长7.4%,按新体制算帐,全市财政收入上划中央、省级的收入达2063.4万元,上划比例达46.9%,留用资金仅有2338.8万元,比上年同期实际留用2866.5万元减少了572.7万元,投入农业生产周转金不足10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倍多,工业、交通、城建等行业由于资金短缺,基本无投入,二是财政政策性增支因素以消化。按1993年底个人工资性支出情况统计,全年新增支出2367万元多,加之,地方专款支出等,即使全市财政不投入建设,不搞生产性支出,留用财力也仅仅能满足个人工资和必需的办公需要,更不用说去担负生产建设事业发展了。三是国有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55%降到33%,降低了所得税税率,取消了“两金”,也减少了一部分财政收入。四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太理想,影响财政收入。今年上半年,老河口市市属工业产值长19.7%,销售收入增长0.89%,利税下降25.57%,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五是财源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少。从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看,市乡两级财政都在为保工资发放而发愁,加上上级返还支付制度未建立,借入预算调度资金又十分有限,使财源建设投入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

3.新体制实施给地方税收带来的影响。一是地方税收征管难度大,征收力量相对薄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的税种共有16种,可以概括为税种小、分布广、零星分散、不易控管、征管工作难度很大。二是新税制强化了征收管理的刚性,除税法规定的以外,一律不准搞照顾性减免,使部分困难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三是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和经营困难欠税严重,将进一步拉大税源与入库的差距。据粗略预测,今年老河口市欠税将达到500万元以上。四是新税制没有列收列支因素,导致税收入库降低。1993年,老河口市税源总额为7800万元,实际入库税收为7500万元,入库额中有17309万元属于列收列支,真正实际入库的仅有5769万元,入库率为73.96%,实行新税制后,我市原来列收列支入库的老办法不可能再用了,1700万元的空缺难以弥补。五是受国家不断出台新的税收政策影响,主要使实际税源比原测算日趋减少,最近预测今年税收实际入库较之原预测税源将短少1000多万元,剔除经济增长和新增项目等形成的增收因素,1994年老河口市税源将短少800万元以上。

三、提高地方财源效益的对策

(一)树立全局观念,合理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强化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手段,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各地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要合理兼顾中央与地方两头利益,对财源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和重新布局。

(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发新兴财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因地制宜,抓好资源的开发,开发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首先可得到资源税,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更具有竞争力,既有经济效益,又能为财政带来更多的所得税。这样有利于地方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大力开发资源转化型财源,实现自然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是在发展乡镇企业。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大力发展“联姻”、联合、劳技结合、资产互补、产销对接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特别是大力发展与城市工业配套、为城市服务的乡镇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形成接受城镇辐射和服务城市的经济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包括旅游、外贸、仓储、保险、商品流通、咨询服务、经济信息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培育完善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产权转让市场、信息文化市场等,以促进这些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来自这些企业和市场的比重。四是大力发展个别私营经济。在物资、信贷、税收等政策上,给私营企业和市属企业同等待遇,让他们在平等条件下开展竞争。五是大力发展农林特产业。地方财政部门要通过投入支农用转金,对农林特产进行系统开发、规模经营,要层层建立特产生产基地,实行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农林产品资源优势,提高特产的商品率和增值率,让特产走向市场,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六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要加强地房地产一级市场的调控,放开搞活地产二级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加强对房地产收入的管理,使土地出租和开发收入房地产税收之后成为地方财政的财源支柱。七是加强规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他收入的管理,该上缴财政的要全额缴库。八是进一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轨道,建立起财政资金的综合平衡体系。

(三)搞好财政筹资和融资,确保财源建设的资金需要。一是集中一部分预算外资金,通过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从中吸引一部分资金用于财源开发。二是提高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调剂使用部分预算内间歇资金,把“死钱”变“活钱”,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把财政部门的周转金集中起来使用,用于财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上去,使周转金形成合力,发挥更大效益。四是运用资金效益流向的规律,从外省、市或有关部门引进资金。五是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吸引外资。六是大力发展财政信用,发挥财政融资的职能,积极吸引资金,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运用,盘活资金,从加快资金周转中取得资金再投入。地方财政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筹集资金的机制,为地方经济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快经济的发展。

(四)坚持以法治税,防止财源流失。新体制和新税制实施以后,财税部门要继续加强税法宣传,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率计证,杜绝减免税收。同时,国有资产的补偿和资产收益权,也必须到位。税收检查稽核管理方面,除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科技成果之外,制度建设中要逐步形成包括注册会计师系统、资产评估系统和税务代理系统在内的社会性服务监督体系,并使税收申报制度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居民个人,同时要重点打击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偷漏税者,保证税收足额入库。

(五)地方政府要抓住市场经济这个核心,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做好财源的转化工作。要避开各种消极因素,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比如要在稳定发展粮棉生产的基础上,做好粮棉的转化工作,进行加工增值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工业;扭转纺织服装行业不景气的局面,进行深加工,提高等级和档次增加外销出口;机械、建材工业必须改变设备陈旧、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尽快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及“三线”厂矿攀亲结友,搞好协作联合;要大胆放开脚,吸引科技工作者,鼓励科技人员承包,领办、新办、联办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攻关和咨询服务,以促进财源效益的发挥。

(六)规范经济秩序,强化财政监督,认真贯彻“两则”、“两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务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的负担,地方政府要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除了国家规定应交的税、费、基金以外,任何单位不得向企业搞摊派和乱收费,要支持企业抵制“三乱”的正当行为。同时要严格财政监督,规范经济秩序。一方面,企业要认真执行新财会制度,正确反映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真正做到政令统一,政策统一,依法组织、管理经济活动。与此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搞好监督,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度和经济良好秩序的形成。

标签:;  ;  ;  ;  ;  ;  ;  ;  ;  

论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政资源的效益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