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阚燕娟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阚燕娟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急诊危重患者264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132例与常规护理组132例。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内相关内容进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相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危重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间,对提高救治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诊;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实证为基础对特定群体所制定的日程护理计划表,其目的是让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内相关内容给予患者提供有预见性、规范化护理服务[1]。由于急诊科患者多且病情复杂,所以临床护理路径一直未能在急诊科实施。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不断成熟,其优势也越来越多的被显现出来,为了探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急诊危重患者264例,在救治过程中分别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或常规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相比较,现汇报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急诊危重患者264例,其中:男156例,女108例;年龄在17—93岁,平均年龄为52.4±12.5岁。将264例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132例与常规护理组13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关的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急诊科接到患者电话后,及时出诊,并做好相关院前急救处理。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将患者送至急诊科病房,急诊科立即启动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抢救小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给予抢救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内相关内容进行护理干预:(1)临床护理路径表制订:科内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组,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征询专家意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出危重症患者抢救临床护理路径表,路径表内相关内容确定后,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法,对其资料去粗取精,以制定出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临床护理路径表。(2)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接诊护士:接到求救后,记录出诊地址;联系电话;病情等信息;根据患者人数与病情通知相关人员出诊。出诊护士:上车后与患者家属联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院前急救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病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患者给予滴注林格液500ml,并协助医生简单处理外伤;内科危重患者给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2-4L;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保持其呼吸通畅;间隔15分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1次;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急救处理;对于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患者转运途中,通知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并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目前状况。急诊科护士:第一 ,患者入院前准备:做好急救准备,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联系会诊医生与相关检查科室。第二,患者入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监护护士:给予患者吸氧;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管理;检查皮肤,并对肢体适当给予固定;留置导尿;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对于需要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准备。辅助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抽取血液标本送检;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准备;完成患者急诊记录填写;录入医嘱并配液、输液;向患者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并给予安抚。配合护士:配合医生完成相应抢救治疗。第三,患者需手术或入院治疗时,由主治医生、监护护士、辅助护士共同将患者运送至相关科室。(3)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人员完成每一项护理内容后,即在相关位置划勾,未完成项目划差,对于未完成项目在抢救完成后注明未完成原因,抢救小组长针对原因初步分析并给予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组间对比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表示:均数±标准差,数据间对比检验: t检验;计数数据表示:百分率,数据间对比检验: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设定为P<0.05。

2 结 果

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相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分钟)

组别 例数患者急诊停留时间

临床护理路径组132 9.5±3.8

常规护理组 132 21.6±2.9

t值8.67

P值P<0.05

3 讨 论

急诊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是根据危重患者这一特定群体所制定的护理计划,其从接诊至转运均做了详细规定,护理人员接到危重患者抢救通知后,即可按护理路径表内相关内容对患者实施救治或做好相应准备,有效节省了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2]。另外,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给予患者施救,使其护理行为更为明确与规范,不仅规避了常规护理操作的盲目性,而且也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对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3]。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让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对护理各步骤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有条不紊、科学有序护理操作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均有较强安抚作用,增加了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保证了救治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使急诊科护理工作达到了准确、快速、安全效果,对提升急诊科抢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婉宁.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26):250-251.

[2] 叶双双.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09(30):135-136.

[3] 周娟,王长青.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32(5):27-28.

论文作者:阚燕娟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_阚燕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