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论文_王静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论文_王静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不断的提高,城市资源也正在不断的被发掘和使用,但是,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这就导致了各种城市环境污染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城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人群集散地,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同时,城市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城市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所以,只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才能够有效的保护城市环境,而生态园林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本文就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

引言: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又包含了许多的子系统,比如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生态环境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就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具体概念,以及生态园林对保护城市环境的具体作用,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实施生态园林计划。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为主导思想,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通过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而规划出最佳的、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生态园林有别于传统的园林观念。

后者注重于形式,多以曲桥、假山、凉亭等人工设施来表现。生态园林则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城市园林的主体和基础是生物(尤其是植物)。它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运用丰富的生物种类来建立各种人工生物群落,将自然界生物对物质的富集、转化、分解与再生过程应用到园林规划中,使自然资源以及再生资源达到最佳利用,使生物与城市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形成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的良性生态系统。

二、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1.城市自然性的恢复

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现代的、完美的城市景观应是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但是,城市化导致各种文化景观取代、分隔和污染自然景观,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野生动物退出城市,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让城市回到自然中去,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是近代城市人的普遍要求。生态园林正是基于这一需求,通过保护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或建立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充实城市的自然性,恢复城市地域的生物区系,再现自然。生态园林的观点不仅仅强调城市的个别公园、绿地和庭院建设等,它把城市及其广大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各种绿化带、道路绿化系统将城市环境与城郊森林、草地、农田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绿色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的逆境治理

抗逆型植物群落是城市生态园林的一个类型,它建立在被污染的逆境中,人们利用它的还原功能来改善城市环境。抗逆型植物群落可以分为6种: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隔离防护林带、抗污染植物群落、降尘植物群落、减噪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改善小气候植物群落、生物监测植物群落。抗逆型人工植物群落的组建,必须考虑到城市功能区的需要及组建群落的生态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是一个重要环节,其标准是适宜在城市的气候、土壤及环境污染等特定的立地条件下生长,抗逆性强。如,针对工矿城市有害气体含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可以选择吸毒、抗污力强的植物,像夹竹桃、皂角、刺槐、桧柏、丁香、连翘、垂柳等组建抗污染植物群落;选用榆、绣球、桑、无花果、爬山虎、松、柏、悬铃木、雪松、香樟等组建滞尘杀菌植物群落,利用对有害气体敏感并易产生症状的绿色植物,像雪松、首楷、唐昌蒲、水杉、女贞、向日葵组建生物监测植物群落。抗逆型植物群落的组建,还必须具有合理的时空结构。根据生态学原则,合理搭配喜阳和耐阴、深根和浅根、常绿与落叶植物,实行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有机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其有利于减弱城市噪音、防止风沙、降温增湿改善小气候等功能的发挥。此外,在抗逆型植物群落的组建中,还应考虑到国土治理,有计划地在城市工业污染废弃场地、垃圾堆场恢复和种植植物群落。

3.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汇。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首要重任。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要使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地发展,就必须充实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衡量城市园林是否完善与否的一个指标,也是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保护与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出路。虽然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但由于城市园林系统所形成的独特的小气候、小地形、小生境,为一些生物提供了保护、避难、引种、驯化的有利条件。由于生态园林强调人工园林与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机。

三、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与粉尘

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改变城市大气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中有毒气体和粉尘[2]。现在,很多城市周边都开办了化工厂,在城市内部,行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增加空气的粉尘数和噪音,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针对上述内容,社会服务人员在城市中种植一些可以吸收有毒气体的树木,比如土杉等,过滤城市空气,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并且,还要适当调节植被的种植密度,让植被在适当的距离生长,通过树叶的微震吸收车辆发出的噪音。对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以种植林木,因为林木叶子的表面有很多被毛,还有较为粘稠的油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除以上几种污染源外,化工厂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病菌,绿色植被可以利用自身的净化功能吸收病菌,消除它的有害性。通过这几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生态平衡。

2.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其结构与功能处于协调的状态,能量的输入输出基本平衡,让整体效益达到最高[3]。而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所以,社会服务人员在展开园林建设时,要客观分析城市当下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植被的种植,把多种自然景观加入到城市建设中,让城市更具观赏价值。

3.根据“生态位”的原则,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位指的是某个物种在一个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地位。它可以让城市根据特定的环境,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提高城市生态园林的整体功能。所以,社会服务人员必须按照“生态位”提出的要求,建设生态园林。首先,要根据生态位的特点,挑选符合这一特点的植物种植,形成生长群落,减少竞争,合理利用土壤、阳光等,建设符合城市特点的生态园林。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选择主要针对这一地区的植物进行种植。

结语:综上可知,生态园林主要是以生态学为主要原则,只有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生态园林,才能够在城市环境保护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利用一切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因素去促进生态园林计划的实施,将合适的植被栽植到生态园林中去,如此,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提高了城市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2015,34(31):40-43.

[2]康福生,郑林丽.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3(5):328-329.

[3]王淑芹.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J].神州,2012(25):113-114.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