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小燕,杨绍贤

(1.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 753200;2.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753200)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胃癌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A方法)以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B方法),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方法诊断后有110例确诊(91.6%),4例疑诊(3.3%)。A方法与B方法在病变形态的BorrmannⅣ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从总体病情诊断评估角度考虑,手术病理诊断仍然是首选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临床价值

胃癌作为常见的一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胃部不同部位均可发病,早期有效的诊断与筛查能够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在胃癌诊断方面多采用手术病理诊断方法,胃镜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应用使得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成为可能[1]。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对比分析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疾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1例,病程3-20个月、平均病程(6.7±0.9)个月,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6.6±3.8)岁。就诊时48例患者主诉上腹疼痛、27例患者主诉腹胀、15例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10例患者主诉上腹存在不适感。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实施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确诊,不同患者基础性资料较为完整。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A方法),其中溃疡型活体取材位置在附近内侧部位;隆起型取材位置在基底以及顶部位置;平坦型取材位置在中央位置或者是四周部位,每例患者选取3-5块组织实施活体组织检查,这样有利于减小取材不均匀可能产生的漏诊。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过程中,根据病灶大小选材,直径超过1.0cm的大病灶取材需要以病灶中的典型部位为主,而对于病灶直径不足1cm的则需要全部取材。选取的标本使用10.0%甲醛溶液固定,并采用石蜡切片完成病理诊断。整个操作过程均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

1.3统计学分析

依据观察指标要求完成相关参数的整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实施分析,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观察指标中计数类型资料“率(%)”表示,计量类型资料“均值±标准差”表示,对应的组间检验用χ2、t。

2、结果

2.1诊断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方法诊断后110例确诊,确诊率为91.6%;4例疑诊,疑诊率为3.3%,6例没有确诊,所占比例为5.0%。

2.2组织类型诊断情况

在组织类型方面,A方法诊断后腺癌73例(66.3%)、粘液细胞癌32例(29.1%)、其它5例(4.5%);B方法诊断后腺癌80例(66.7%)、粘液细胞癌34例(28.3%)、其它6例(5.0%)。在不同组织类型方面,A方法与B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图中所示为胃癌的相关病理图谱(图1、图2)。

2.4分化程度比较

A方法诊断后70例分化(63.6%)、40例分化不良(36.4%);B方法诊断后85例分化(70.8%)、35例分化不良(29.2%),在分化程度方面,AB方法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癌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干预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胃癌诊断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胃癌作出鉴别与诊断,进而为胃癌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比较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及手术病理对其诊断情况,确诊率达到91.6%,同时从胃癌组织类型、病变形态以及分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这些信息在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确定以及生存期预测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在分化程度以及BorrmannⅣ病变形态方面,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不及手术病理诊断,因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在现阶段仍不能代替手术病理诊断方法。

在胃癌诊断过程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为取材的不典型或者是胃镜本身视野受限等原因,造成诊断信息不全面,从而影响到实际诊断效果,疾病诊断信息的不全面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在实际诊断中应注重选材的典型性。免疫组化指标也是对胃癌鉴别与诊断的关键,比如普通型腺癌免疫组化指标可选择MUC2、CD10等;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可选择 CKpan、CgA、Syn、CD56 等免疫组化指标;肝样腺癌在诊断中可通过Hep Par-1、CK19、AFP和CDX-2等免疫组化指标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从总体病情诊断评估角度考虑,手术病理诊断仍然是首选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02):134-135.

[2]梁廷红,陈守国,杨洋,等.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价值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22-23.

论文作者:杨小燕,杨绍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小燕,杨绍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