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花当”创作研究_芦花荡论文

《芦花荡》创意学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芦花论文,创意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标·教材·学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由关注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如何“学”——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学习。

《芦花荡》是写于抗战时期的著名小说之一,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题材单元,与其他几篇同题材作品的相比较,以彰显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里没有血雨腥风、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悲歌;有的是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水乡气息和豪迈乐观、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师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指导小说阅读,应努力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与对话中,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

【重点·难点·疑点】

小说的重点是领悟作者如何塑造“老英雄”形象、展现其英雄品格。

小说的难点是弄清传奇英雄——无名老头,与传统英雄形象的异同,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进而探究孙犁小说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小说的疑点诸如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是作者对无名英雄性格的集中概括,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作者对芦花荡诗意环境的描写与充满火药味的抗战氛围是否和谐?这又与塑造无名英雄形象有什么联系?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再细读,从文中抽取出描写“老英雄”外貌、言行及心理的语句(段),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及小说环境描写品读细节,洞察人物真实的精神世界,进而明白作者之所以激情满怀地讴歌“老英雄”,意在说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老头子无名无姓,他是千千万万抗日军民中的一员,他的英雄壮举是英雄人民的一个典型缩影。

【自主·合作·探究】

(一)基础等级

1.掌握重点字词音、形、义,如提(dī)防、直奔(bèn)、寒噤(jìn)、张皇失措等,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制作字、词卡相互交流。

2.自读课文,弄清小说故事情节,可用二三百字概括小说内容或抓住主要情节并给小说分层加小标题。可进行复述或小标题展示评价,如“穿越封锁建奇功”“夜送女孩遭意外”“智斗鬼子雪耻辱”,小标题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切合文意最佳。

3.结合课本彩色插图、课内插图、课前提示及网络资料,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孙犁的人生经历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4.精彩语言积累,不论是芦花荡诗意的自然环境,还是对无名英雄的白描勾勒,都有极精彩之处,要求学生分类勾画、摘抄,并相互交流。

(二)能力层级

1.浏览小说,快速筛选信息,全面把握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英雄这一艺术形象的。

填写表格,筛选出文中正面刻画“老英雄”的相关语句或语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塑造老英雄形象,除了正面刻画外,还有侧面烘托,教师应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精读相关情节,深入挖掘塑造“老英雄”的意义。

一提到战斗英雄,大家首先会想到哪些英雄形象呢?是邱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是董存瑞“粉身碎骨浑不怕”,还是狼牙山五壮士“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可孙犁小说中的老船夫,是个极平凡的人,是冀中区抗日军民中普通的一员,小说中的他连一个姓名都没有,除了高超的驾船本领,他不会使枪,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可以说他是一个有缺点的英雄,他的英雄壮举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如何评判这样一位英雄呢?教师可设计探究问题:“老英雄勇敢无畏,投身抗日爱憎分明,令人敬佩”,但他身上还有没有不足,或者说他可不可以做得更完美一些呢?

在学生充分交流、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再深入发问:孙犁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位有缺陷的英雄形象?原来孙犁塑造的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老英雄”是一位极具个性美与人性美的形象。正因为他过于自尊自信、爱憎分明,他才会舍身忘死地投身抗日斗争,他单枪匹马、智斗鬼子,出奇制胜,但冷静思考又不能不说他这是冒险之举。可这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老英雄”满怀爱国热忱与慈爱情怀,决定了他苛求完美的性格,不容许工作有一点闪失。大菱受伤让他痛不欲生,自然对鬼子恨之入骨,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老英雄痛击鬼子,讨还血债,既大快人心,又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他始终是自尊、自信的。

唯其普通更见其伟大,唯其有缺点更见其勇敢无畏。老英雄的形象充分展示了抗日军民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激情,他们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再大的险他们都会去冒,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去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这也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3.品读景物描写,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一提到战争,大家首先想到什么场面?枪林弹雨?炮火纷飞?血雨腥风……我们可以用很多类似的词语来描绘,可《芦花荡》的环境却充满诗情画意,好像没有战争的硝烟,而事实上严酷的战争一触即发:敌人高高的炮楼、逡巡的小火轮、刺目的探照灯,日寇严密的封锁,企图困死我抗日军民。

“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关系密切,融入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景物描写。教师可举例示范,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景物描写增强抒情韵味等作用。如开篇写“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出白洋淀水澄澈明净、星光闪烁如梦如幻的美好景象;“水鸟”也似憎恨鬼子,担心暴露目标,只在夜里发出歌声;“苇子”直钻青天,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则烘托出白洋淀人民顽强的战斗精神。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抗日军民保家卫国,满怀战斗热情,决不容许外敌得逞;白洋淀草木有情,与抗日军民共同构筑起抵御侵略、同仇敌忾的钢铁长城。“老英雄”生活在芦花荡,战斗在芦花荡,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他对家乡的爱、同胞的爱与对部队的奉献、对祖国的热爱相辅相成。这里没有战争的血腥、恐怖,有的是环境的美好、战斗的激情、胜利的希望,“老英雄”形象在典型环境中光彩照人。

(三)发展层级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努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如结合课后第二、三题设计读写练习:我们目睹了孙犁笔下“老英雄”的风采,再换成小说中二菱的角度来刻画一下老英雄,让二菱将自己的见闻讲给大菱听;小说景物是为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服务的,景物描写总会打上主观的烙印,所以让学生可带着情感去练习景物描写。

当然,我们学习了《芦花荡》,还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看看《荷花淀》又塑造了怎样的英雄形象,看看那里的环境描写与本文的风格是否一致。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是我们努力提倡的学习方法。

【反思与强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反复强化的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对话的首席,应十分注意信息反馈,适时调整学习策略。

这个学案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充分照顾不同基础和能力层级的学生,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以下三点:

1.阅读强调“读” 浏览、精读、品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深化,在“读”中反思,在“读”中拓展,避免架空分析、以讲代读的学风。

2.阅读强调“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首先应培养的是批判意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解读去替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作为对话的首席,应努力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去鉴赏、评价,允许答案的多元,允许观点的争鸣。

3.阅读强调“品” 阅读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得有情,“品”得有味。我们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情景反复体会、玩味,争取获得独特的感受,是阅读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

标签:;  ;  ;  ;  ;  

“卢花当”创作研究_芦花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