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处理和应用论文_潘亮东1,邓孟珂2,陈尚云1,朱鹏3,喻丽1

1盐城大丰区气象局 江苏盐城 224100;

2泰州市气象局 江苏泰州 225300;3淮安市气象局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雷达水平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随时间变化风场的垂直结构。为了利用风廓线雷达进行降水研究,分析了2010年7月南京风廓线雷达探测降水的个例。通过风廓线雷达提供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多种资料,可从多种角度了解降水过程,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得出了强降水预报的着眼点和定性指标。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水平风场 垂直速度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

1 风廓线雷达简介

风廓线雷达是利用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原理对大气三维风场进行连续性探测的设备。作为一种新型无球高空气象探测设备,风廓线雷达已成为当前常规气象探测体质的重要补充。,可不间断地提供大气风场、垂直气流、大气温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气象要素随高度分布,具有时空分辨率高、连续性和实时性好的特点。

2 风廓线雷达在降水中的应用

风廓线雷达在测量降水过程中对降水的预报,降水过程的分析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对南京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探讨来分析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在降水中的应用。

2.1 天气背景分析

2010年7月12日南京地区发生剧烈降水,当时正值梅雨天气。从12日3时开始产生降水持续到13日3点,以12日12时雨强最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后降水逐渐减弱,13日03时停止。11日20时500hPa上,贝加尔湖东侧有一高压脊,形成了西北气流使冷空气向我国东南部发展,河套地区有一高压槽(图1a),588线在北纬30度附近,副高北抬到南京附近。从孟加拉湾到我国东南部盛行西南风,形成了西南向的水汽通道,为这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700hpa高空图上秦岭到江苏西部有一条明显的切变线,切边线南侧有一低空急流,南京处在急流左前方,有明显的辐合(图1b),比较700hpa前后的高空图发现该切变线向南发展到了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同时700hpa西南气流也很旺盛,850hpa与700hpa的高空情况相似(图1c)。

2.2 风廓线雷达产品

采用2010年安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观测场的风廓线雷达进行观测,雷达由天线、放大器、接收机、控制/数据处理器,电子设备保护装置及无线电声探测系统(RASS)6大部分组成。风廓线仪型号为WP3000,最大探测高度为6120m,垂直空间分辨率60m,最低探测高度为60m,每2min观测一次。风廓线雷达采用5波束观测,得到不同采样高度上水平风向,水平风速,垂直风速,垂直方向C2n等数据产品。高度分辨率为60m,以正北风为0度,垂直速度取向下为正。

2.3 水平风分析

处理数据后得到风矢图(图2),箭头长短表示风速大小,箭头方向表示风速方向,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为高度。11日15时近地面层风向为东北风,在800-2000m处为东南和西南风,高层为西北风,存在多个切变,水平风速较小,高空风速比低空大。11日18时近地面转为东南风,东南风与西南风的风切变在1600m处,西南风与西北风切变在3000m处。随着降水临近,西南风与东南风切变降低,西南风高度与控制范围也变大,水平风速增大,且持续时间很长,这种风场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足水汽和能量,说明风廓线雷达在探测不同高度风场上有很好优势。并在降水前6h于1.8km高度出现西风急流。降水后,西南风与东南风切变高度继续降低,水平风速增加。12时低空突然出现东北风并与东南风产生切变,同时西南风与东南风切变抬升回1200m处,大气切变层数增多,说明强对流发展已达到最剧烈程度, 此时降水即趋于最强。最大降水过后,近地面东北风消失,高空逐渐为西北风控制,偏南气流控制范围减少,水汽供应减少,水平风速减小,对流减弱,降水减少。降水结束时,近地面转为东北风,800m-2400m都为西北风控制,水平风速急剧减小。

2.4 风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和 的研究

从图3可以看出WP3000风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在11日00-11时由4000m升至6120m,降水前段时间最大探测高度保持在6120m,对降水来临有很好指示作用。而地面降水时段在12日03时到13日03时,降水时段最大探测高度维持在6120m,13日04时后最大探测高度又迅速下降,可看出风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在降水时段和降水前明显增加2km左右。

将11日18时到13日06时C2n的数据用matlab编程得到图4,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高度,图像中的数值为C2n的指数值(-14表示1e-14,-13.5表示5e-14)可以看出降水为发生前C2n的强度很弱(黄绿色区域),从12日3时13日3时C2n的最大值>5e-14,11-13时对应的C2n的最大值达5e-12,当C2n值大的时段,南京降水量也较大。13日04时C2n最大值<5e-14,降水结束,可见C2n的值达到5e-14反映降水开始和结束。C2n值越大,降水越剧烈。

2.5 垂直速度研究

读取风廓线雷达产品中垂直速度并通过matlab编程得到降水前后垂直风速,得出降水前垂直下落速度较小,12日3点3200m高空出现4m/s垂直速度,地面开始产生降水。在12点左右从地面到4000m高空垂直速度都>7m/s。13日3点最大垂直速度<4m/s。2日03时到13日03时最大垂直下落速度都>4m/s,与降水时间段对应,可见最大垂直下落速度>4m/s反映了降水开始和结束。垂直下落速度越大降水越强 ,这种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垂直下落速度与降水强度对应关系是由于降水时降水粒子下落速度所造成的, 反映了降水粒子密度。将12日03时到7月13日03时每小时内最大垂直下落速度进行平均,再将得到的平均值和这个小时内雨强进行对应,可看出雨强越大,最大垂直下落速度就越大,同时也看出最大垂直下落速度随雨强增大趋势随雨强增大而逐渐减小,最大垂直速度达4m/s有降雨,最大垂直速度>6m/s有强降雨。

将强降水时段11-13时各高度处垂直速度做平均,得到各高度平均垂直速度,4500m以下垂直下落速度都在7.5m/s左右,在4300m处达8m/s,从4500-5000m垂直直速度急剧减少到4m/s,到5000m后垂直速度又缓慢下降,风速不大,都<4m/s,说明4500-5000m空气热力动力差异较大,空气对流明显,易产生大降水。

3 结论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降水预报中有很好的应用。利用风廓线雷达提供的多种垂直廓线探测资料,可以从水平速度、垂直速度、速度谱、SNR、C2n等数据多种角度分析。通过对2010年7月12日南京强降水天气研究,利用水平速度做出风羽图,对整个降水过程的发展有很好指示作用。同时可以看出降水来临时,C2n及最大探测高度都会增加,C2n最大值达到5e-14反映降水开始和结束,最大探测高度在降水前迅速增大并保持在最大探测高度。垂直下落速度达到4m/s可以作为降水产生和消失的标志,垂直下落速度大的时间段雨强也较强。但是需要说明一点,降水过程很复杂,这只是通过一次降水过程分析得到的结果,需要更多资料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的风廓线雷达资料与降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征宇, 薛震刚, 高太长, 等.风廓线雷达对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探测研究.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6,33(3).

[2]许敏, 张瑜, 张绍恢.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冀中一次强降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干旱气象, 2016,34(5).

[3]汪学渊, 阮征, 李效东, 等.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 气象, 2016,42(1).

[4]何越, 何平, 董德保, 等.基于双高斯拟合的风廓线雷达在降水条件下的风场反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4(23).

第一作者简介

潘亮东(1989-),男,汉族,江苏射阳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潘亮东1,邓孟珂2,陈尚云1,朱鹏3,喻丽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处理和应用论文_潘亮东1,邓孟珂2,陈尚云1,朱鹏3,喻丽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