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以佛山岭南新天地为例论文_谢金龙

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以佛山岭南新天地为例论文_谢金龙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 510000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代代居民的共同记忆,同时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佛山市岭南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保护性改造的一些策略,寻求实现街区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

1岭南新天地项目概况

佛山岭南新天地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东华里,占地面积65公顷(含历史保护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五期开发,预计在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佛山祖庙东华里片区属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历史价值极高,文物古迹分布广泛,传统风貌保存完整。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祖庙和东华里价值极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简氏别墅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背景及现状问题分析

佛山禅城区老城在明清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随着岁月的增长、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老城区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呈现出了衰败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城市环境不容乐观。旧城区日益萎缩,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2)中心城区地位下降,呈现空心化的态势。(3)建筑文化价值逐渐丧失。文物历史环境被破坏,历史文化街区被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重视。历史文化街区内相当一部分历史建筑年久失修,老城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压力,对老城区进行合理、有效的城市改造迫在眉睫。2007年启动的祖庙东华里旧城改造项目,拉开了佛山老城旧城更新的序幕。

3现状调查——岭南天地项目一期

3.1街巷空间肌理特征

结合原有的街区肌理,在核心区域设计了一个休闲活动广场。街区空间类型丰富,为市民提供了多种空间体验,有狭长的岭南长巷,有密闭的私密庭院,有开敞的街道空间。

3.2街巷界面的整体性

岭南天地街巷建筑为1层~2层砖木建筑,将原有的民居改造商业用途的店面,如茶楼、特色小吃,文化饰品等,维持了原有的街巷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小街巷更体现出了岭南的地域特色。建筑立面沿用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色调、体量、材质、建筑语言协调统一,适宜的店面檐口屋脊尺度让体验者感到简单而温馨,一些重复的元素让街巷界面显得连续统一,富有韵律感。

3.3建筑类型及空间形态

3.3.1建筑类型

佛山岭南天地以传统岭南建筑为主调,传承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表现岭南建筑语言特色,如骑楼、锅耳墙、瓦脊、雕花屋檐、冷巷等,,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打造文化枢纽的概念,设置剧院、展览馆、画廊、博物馆及工作坊。

3.3.2建筑的空间形态

将延续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佛山岭南地区的建筑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适应着岭南气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在改造的过程中:一方面,保留传统的岭南建筑和受南洋风格影响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对片区文化价值不高的建筑进行分类研究和改造,采用化繁为简的手法为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1)门廊。角门和趟栊门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在改造的过程中运用一些现代的材料和手法,如在趟栊门的外面设置了一层玻璃门,起到了角门的作用,增添的建筑的现代感、时尚感。

(2)中庭。中庭的设计也是岭南建筑中的一大特色,改造后的一些建筑保留的原有的中庭,利于通风和采光,并产生了很好的光影效果。

(3)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佛山的岭南建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阳台的作法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更多起到是装饰效果。使用了石材、铁、玻璃等多种材料,雕刻略显粗糙,但也看到了不同文化融合下的身影。

3.4沿街骑楼

沿街不是很大规模的骑楼建筑凸显出了整个片区的文化内涵,并且起到人流引导的作用。立面虚实对比、门窗,屋顶,色彩等也都体现出了岭南骑楼的特点。

3.5景观环境

对旧城区的进行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忽略了景观空间环境的提升改造。岭南天地项目十分注重公共空间系统的重塑,提供亲水区、露天广场.通过喷泉、铺地、遮阴乔木等营造老城风貌,加强岭南古城的风情。简氏广场、天地广场、诗社广场公共构成了中心区域的一个休闲活动区。主广场以喷泉水景为中心,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广场利用植物、小品进行了分隔,创造了一些小的林荫空间。岭南新天地商业街区的铺装利用黑色和白色卵石,铺出一副黑白画,芝麻灰花岗岩铺路和黄锈石镶边,注重其原有街巷历史风貌重现。

3.6旧建筑的保护改造

商业街区共有7处文物建筑,分别为:祖庙、简氏别墅、龙塘诗社、祖庙大街店铺、李众胜堂祖屋、简照南佛堂、酒行会馆、黄祥华如意油祖铺,其中简氏别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庙紧邻岭南天地旁边并已修缮。建筑整体以保护和改善为主,恢复其传统立面形式,并采用钢结构对墙身等残损部位进行加固。简氏别墅是文化价值很高的建筑,其阳台、檐口、窗、柱式都体现了西方的风格,有很高的观赏和历史价值。其内部功能由私人别墅转变为咖啡厅或会议厅等高档场所。

在佛山岭南天地,通过以旧换旧的手法,将大量旧建筑的构件被用到新建筑中,体现旧建筑的原汁原味。福贤路一带的建筑则被保留下来,麒麟社等旧路名也将保留。

3.7问题的提出

岭南天地项目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有的居民迁出,安置在一个新的区域,商业经营则主要通过对外招商,吸引外资及高端品牌的入住,提高商业氛围。由于原居民和外来人口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他们在城市记忆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外来人口大多凭借工作和经商维系生活,他们的着重点更多的集中在生存层面,对街区记忆,文脉传承表现的热度不高。

4保护性改造策略

“内外兼修”。历史建筑是有生命力的,不必像文物那样最大化的恢复原状,为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对那些改动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运用现代手法对室内进行更新改造,增强生命活力。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界定就可以实现保护的目的。如何实施?实施的主体是谁?都关乎着保护的成败。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制定了好的保护规划,但盲目的由追求利益的开发商来主导建设,后果可想而知。建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集思广益多方论证制定合理的规划策略,逐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推进。

避免“绅士化”的改造。有的地方全部迁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再高价卖出,或变成有钱人居住的新社区、或成为高档娱乐休闲场所、或变成商业味道浓郁供旅游参观的布景道具,这些都是不推荐的,都不是保护性改造的合理方式。

5结语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活力,使其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钟行明.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保护与传承[J].华中建筑,2009

[3]再现传统城市的文化价值——佛山市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区旧城改造陈可石;王瑞瑞;-《城市建筑》

论文作者:谢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  ;  ;  ;  ;  ;  ;  ;  

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以佛山岭南新天地为例论文_谢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