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可以有效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本文首先指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然后总结了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板施工技术,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加腋梁;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是主要受力类型,对建筑的抗侧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出现,不仅能为建筑使用提供较大的平面空间,还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因此在施工中应用普遍。以下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探讨了钢筋混凝土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板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1.1 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的剪力墙的结构。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的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框架承担。其组成形式一般有:1、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者较小井筒)分开布置,各自形成抗侧力结构;2、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度内嵌入剪力墙内;3、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1.2 应用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明显增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应用普遍。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经济效果及受力特点,设计人员趋向于在高低跨梁板交接处等设计加腋。在实际施工中,该结构的局部超厚梁板节点部位钢筋布设密集,截面不规则、导致节点异常复杂,成为一个施工重难点。考虑到钢筋混凝土超厚梁板的截面尺寸大,形状复杂、钢筋数量多、支模困难。依据相关规范条例,必须对节点支模进行合理专项设计方案。塔楼与地下室顶板交接处梁为梯形梁,下口宽200~300mm,上口宽为1033~1187mm,此梯形梁截面积较大,为超重梁且靠塔楼一侧为斜面,需从筏板面设置斜撑,靠近地下室侧顶板厚度为370mm,为超限板与超限梁叠加区域,支模架搭设及模板拼装需重点把控。
2.钢筋混凝土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板施工技术
2.1 工艺流程
钢筋混凝土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板施工,工艺流程是:熟悉图纸、方案→弹轴线及标高控制线并复核→铺100×100×15mm模板垫板→搭设梁板满堂脚手架(先布置梁底支撑)→调整标高→检查、验收→铺梁底龙骨及安装模板→复核梁模板尺寸、位置、起拱高度→绑扎梁钢筋→安装加腋梁侧模及龙骨→铺顶板主次龙骨、安装模板→校正标高、起拱高度→预检→板底钢筋绑扎→穿电管→板面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模架变形监测)→到龄期申请拆模。
2.2 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节点支模设计

加腋梁板模板均采用15mm厚覆膜木胶合板,梁下次龙骨沿梁长方向布置;主龙骨垂直梁方向布置;主龙骨下设U形托,梁下采用48.3×3.0钢管立杆横向以梁中对称布置。
模架下的支撑均位于基础筏板,架体底部设置不短于100×100×15mm模板作垫板。异形加腋梁(以截面尺寸300+1265x2650为例)区域采用M14止水螺杆,最上一道及最下一道埋入结构并与板筋或者梁筋焊接,竖向5+1道M14对拉螺杆间距水平间距500mm,底部第一道止水螺杆埋设在超厚板中间,与板筋焊接固定,上部最后一道止水螺杆与梁钢筋焊接固定。梁下设置四道撑杆沿梁跨方向间距300mm。斜侧面的支撑立杆按照板下立杆间距纵横布置@900mm,斜撑杆底部设置20钢筋固定。
2.2 超厚结构部位加腋梁混凝土施工
超厚结构部位加腋粱采用由中部向两侧的浇筑方式;先浇墙柱后浇板,因加腋梁属于超厚超限结构,浇筑到梁底50mm时停止浇筑,待墙柱有一定强度后,继续浇筑分成两次浇筑完成。高低跨部位先浇低跨后浇高跨。详混凝土浇筑图

3.工程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以国内某工程为例,属于小区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2592.22㎡,其中地上80072.22㎡,地下12520㎡。包含6栋住宅楼,地上2栋26层、1栋30层、1栋32层,2栋33层。建筑高度77.95m、77.95m、92.15m、98.15m、98.95m、98.95。基础均采用桩承台基础,住宅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3m,地下室高度3.3m。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属于无梁楼盖,依据设计要求,地下室与主楼交接部位采用加腋处理方案,此时梁钢筋、柱钢筋成为一个整体。
3.2 施工重难点
该工程的施工重难点包括:①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板,板厚370mm,属于超限板。②无梁楼盖板柱帽部位钢筋密集,由柱帽与超厚板交错,由于多层钢筋重叠,标高控制难度大。③主楼与地下室高低跨部位内外侧加腋梁转接,超限梁板,支模难度大。
3.3 关键工艺
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是:熟悉方案、图纸→弹轴线及标高控制线并复核→垫40×90木方(不小于400mm)→搭设梁板满堂脚手架(先布置梁底支撑)→调整标高→检查、验收→铺梁底龙骨及安装模板→复核梁模板尺寸、位置、起拱高度→绑扎梁钢筋→安装梁侧模及龙骨→铺顶板主次龙骨、安装模板→校正标高、起拱高度→预检→板底钢筋绑扎→穿电管→板面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模架变形监测)→到龄期申请拆模。其中,关键工艺总结如下:①施工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计算加腋节点的数量,分析节点形式和角度。②分析各个加梁柱的节点,进行支模架安全计算。③以电子版图纸为准,选好节点后利用CAD选取具体部位,计算出尺寸、角度等参数。④搭设放样平台,应该按照节点的最大尺寸进行控制,使用方木、模板、架杆等进行搭设。⑤模板的加工,从简单节点开始下料,拼装完成且尺寸无误,即可对下一个节点下料。⑥按大样图加工钢筋时,要求每种钢筋先加工一个节点,当大样绑扎完成,检查没有问题后,即可加工所有钢筋。⑦对钢筋偏差进行修整时,主要是复核间距、轴线、保护层厚度等指标,和设计图纸相比较,对于不符合之处及时调整。⑧钢筋的加工绑扎,取出大样内的钢筋,按照样品进行加工;加工后运输至绑扎地点,严格照图绑扎;最后进行验收,形成隐蔽验收手续,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普遍,具有诸多施工技术优势。文中从加腋梁板的支模设计、混凝土的浇筑方案设计两个方面,总结了钢筋混凝土加腋梁支模施工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施工重难点和关键工艺。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以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磊.框架-剪力墙设计特点.中华建设,2012,(6):118-119.
[2] 楼瑛.钢筋混凝土粱柱节点增大截面加固研究综述[J].福建建筑,2012,(12):32-34.
[3] 陶立兴,杜秉旋,赵金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研究及加固方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103-105.
[4] 吴天龙.防空地下室顶板加腋梁设计要点论述[J].四川水泥,2016,(11):72.
论文作者:符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节点论文; 部位论文; 框架论文; 龙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