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辅助镇静镇痛药物在斜视手术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玉瑾 王吉翔 李晓林

王玉瑾 王吉翔 李晓林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了解局麻联合清醒麻醉以及单纯性局麻在斜视手术当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进行单纯性局麻下的178例患者以及2015年4月-2018年6月进行局麻联合清醒麻醉下进行斜视矫正的283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疼痛、手术时间、眼心反射及呕吐反应以及治愈率进行观察。结果:清醒麻醉组患者的VRS较单纯局麻组更低(P<0.05);单纯局麻组手术时间单条肌肉在(27.13±3.93)min,清醒麻醉组为(21.33±3.67)min,清醒麻醉组手术时间更短(P<0.05);单纯局麻组中发生眼心反射及呕吐反应的患者有25例,清醒麻醉组有11例;3个月内,单纯局麻组术后治愈患者169例,二次手术矫正痊愈9例;清醒麻醉组临床治愈280例,二次手术治愈3例,两组临床治愈率差异较明显。结论:在斜视手术过程中,局麻联合清醒麻醉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痛苦,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麻醉;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治愈率

斜视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要想治愈斜视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据统计,10岁以下的儿童患斜视的发病率为1%-3%,由于这些儿童常常不配合手术,因此手术中大多采用全身麻醉,而对于成年患者则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单纯局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手术,由于患者意识清醒,情绪紧张,常常无法达到有效镇痛,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欠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较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院从2015年4月开始实行基础麻醉。以下主要对该方法的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分析。

1.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进行单纯性局麻下的178例患者以及2015年4月-2018年6月进行局麻联合清醒麻醉下进行斜视矫正的283例,共461例。其中单纯局部麻醉组包括男性患者82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在9.4-35.2之间;清醒麻醉组包括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171例,平均年龄在8.2-40.4之间,两组病患的性别以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常规检查:全部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术前检查,排除器质性眼病,并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重要脏器疾病以及药物过敏史,清醒麻醉者无呼吸道感染病史。

专科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屈光状态,双眼视觉,近立体视,调节及集合力,注视性质,眼位照相,眼底照相,眼轴长度等,对眼外肌功能进行检查,包括双眼及单眼眼球运动,主导眼及各个方位斜视度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和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双眼的视近33cm、视远5m以及自然斜视度。如果有间歇性外斜视则需遮盖单眼半小时后在查三棱镜度,便于查找出患者的最大斜视角。

单纯局部麻醉:手术前在眼结膜囊内每间隔5分钟滴入80mg/20m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共3次,并在手术肌肉侧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0.3~0.5ml,剪开球结膜及筋膜,分离暴露肌肉,进行后徙或截除手术,术毕检查眼位,如果存在矫正不足或过矫则需要对手量进行调整,直至眼位正位。

局部麻醉联合清醒麻醉:建立静脉通道,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0.008~0.01mg/kg,术眼结膜囊内滴入80mg/20m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共3次,每次间隔5分钟。患者就位后,安装心电监护仪,吸氧,静脉缓慢推入芬太尼1.5~3μg/kg及咪达唑仑注射液0.02~0.03mg/kg,待患者镇静后进行手术,最后一条肌肉手术采用可调整缝线方式固定肌止端,待患者清醒,在手术台上检查眼位,如发现矫正不足或过矫则调整手术量至眼位正位。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VRS、手术时间、眼心反射及呕吐反应状况以及3个月内的治愈率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为同一位医生主刀。镇痛评分结合语言描述标准进行评分:无痛为1分;微痛为2分;中度疼痛为3分;重度疼痛为4分。斜视手术临床治愈标准:有/无双眼视功能,获得外观改善,第一眼位±15Δ以内,上、下偏斜10Δ以内。

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VRS评分比较:手术10、20、30min清醒麻醉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单纯性麻醉组,具体数值如下表(表1)。

表1两组患者VRS评分比较(分, )

讨论

斜视手术是一种微创的三级手术,除了低龄儿童等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全麻手术,以确保手术顺利展开外,其他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包括表麻、结膜下麻醉等。患者在单纯性局麻的过程中由于意识清醒,会因为过于紧张,无法达到有效镇痛,常常导致手术时间长、术者操作难度增加,患者疼痛感增加,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应采取更有效的术中镇痛镇静手段,这是临床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对斜视术中10-30分钟的疼痛VTS进行评分分析发现,清醒麻醉的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局麻组,分别为一级,无明显疼痛感和二级轻度疼痛,局部麻醉联合清醒麻醉患者术中的疼痛不适有明显减轻。除此之外还发现,清醒麻醉组患者除了疼痛感减轻外,术中眼心反射、呕吐反应等不适也较单纯麻醉组更少,手术时间也更短。另外,清醒麻醉组患者在镇痛镇静状态下进行手术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情绪紧张、害怕等心理导致的肌肉痉挛等问题。因此术中能检查出患者的真实眼位,结合术中可调节缝线的应用,对手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正位或外斜早期宜轻度过矫的问题。清醒麻醉组术后临床治愈率高达98.9%,相比于单纯麻醉组,治愈率明显提高。

结语

总的来说,局部麻醉联合清醒麻醉可以达到更好的术中镇静效果,不但有利于斜视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提高手术的临床治愈率,避免二次或多次手术,改善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临床诊疗中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兰,林静,何伟.局麻辅助镇静镇痛药物在斜视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7,25(04):17-19.

[2]张轶.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麻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3]李春建,于辉,陈平,宫华青.不同镇痛药超前镇痛在斜视矫正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5):897-900.

论文作者:王玉瑾 王吉翔 李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局麻辅助镇静镇痛药物在斜视手术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玉瑾 王吉翔 李晓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