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文化渗透论文_张天军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文化渗透论文_张天军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张天军 邮编 057150

摘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十五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不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加入数学文化、社会文化的内容,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氛围。数学独特的文化内涵,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文化 渗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好像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学的悲哀.同时也应该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方向。

因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让数学语言显现其文化韵味

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词语所构成的语言,以其高度的抽象简洁地描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但不少学生对数学语言往往表现为不屑一顾,不求甚解等.为此教师需要对逻辑严密的数学语言进行合理加工,让其显现出特有的文化韵味.所以,教学用语既要科学规范、严谨简约,又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由于这三种数学语言在描述问题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一点尤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尤为突出,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三语联用”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略文字语言的严谨之美、符号语言的简洁之美以及图形语言的结构之美,同时需要在三种语言的转化中去强化美,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通过三种语言的反复转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之美,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内在之美.

二、让数学史实凸现其历史文化底蕴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更应在于它的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文化底蕴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实,比如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让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高斯、笛卡儿等数学大师成为同学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讲解各个大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上的执着与探索的精神;介绍数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三次数学危机,讲解立体几何时介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公理化思想;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贾宪三角”和“从结绳记数到计算机”的历史,将微积分的时候,给同学们讲解牛顿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创立的故事,由于学生对牛顿的了解只停留在知道牛顿是个物理学家,殊不知牛顿是个贡献极大的数学家。这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数学家更加崇敬。

通过这种途径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不仅增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更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一种神化的科学.当数学沿着历史的台阶走下神坛时,也揭开了数学文化的神秘面纱.

三、让数学活动展现其文化应用价值

数学教育的核心观念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意思是指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实际生活中“用”的数学,也需要用同样的眼光看他们正在“学”的数学.中学阶段,“解题”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形式,它不仅运用了数学知识,也承载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解题活动,它是逻辑材料与策略创造、技巧性与程式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有序的统一体,它与数学的特征相一致,隐含着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从而使解题活动超越了数学思维活动本身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文化的范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状态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真实地反映了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文化,具体的教师、具体的学生以及正在形成的具体的‘数学’,从而使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利用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四、数学活动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数学的实际生活应用中,这样学生才会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是能够提高个人能力的.比如,○1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我们可以联系到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永年县是全国标准件生产基地,那么要生产某种规格的螺母,怎样设计图纸才能使车间的工人很清楚的明白如何加工.○2在讲解二次函数或者线性规划问题时,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给商品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3在讲解均值不等式时,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围成最大的面积,比如当地种菜的比较多,那么菜农如何利用现有材料搭建面积更大的温室大棚.等等.当我们讲出诸如此类的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时候,学生也就参与了课堂,他们也就会从数学实践中获得了快乐.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它,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论文作者:张天军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文化渗透论文_张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