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论文_陈峰

(义马市义煤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河南 义马 4723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和随访的资料,分别对可能影响患者恢复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患者的骨折恢复优秀率为56.63%,恢复良好率为27.71%,恢复中等率为10.84%,恢复较差的比例为4.82%;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时影响其恢复效果的因素包括骨折类型、钢板的类型、内固定类型、性别等有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其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和固定钢板,才能显著提升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36-02

桡骨远端骨折又称柯莱斯骨折是骨科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类型,指的是桡骨下段的骨松质发生骨折的情况,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的骨折的10%左右,以中老年人群最多[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该种骨折病症的方法非常多,而复位钢板内固定是应用比较广泛且治疗有效率较高的手段之一,但是仍然存在影响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存在,鉴于此本文就对我院见年来该种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共计83例,该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47例,年龄在2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2.1)岁,其中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1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的患者26例;采用AO骨折分型其中A型患者32例、B型患者15例、C型患者36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治疗的之间为1-4d之间,平均时间为(2.0±0.7)d;其中采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的患者20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患者63例。

1.2纳入和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采用MRI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即患者的桡腕骨韧带撕裂;能够在实验授权书上签字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

1.3方法

1.3.1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方式,经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绕股动脉间进入,在距离旋前方肌桡骨止点大约5mm位置沿纵向将旋前方肌进行切开,将桡骨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在术野内,然后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复位治疗,复位完成且效果满意之后再使用规格为2.0mm的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如果患者骨折背侧的手法复位的效果较差应该立即进行背侧缘切口复位手术,确保在复位治疗之后其整个关节面的平整性。将钢板放置于桡骨的靠近掌侧,现将钢板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塑形处理,确保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放置于骨折部位,钢板放置时应该透视监视的情况下进行直至位置直至完美,放置完毕之后再行钻孔、攻丝和上入螺丝并拧紧;如果是锁定钢板在方式和固定时一定要按照其要求严格进行,避免拧入的螺丝进入骨关节腔内。

1.3.2因素分析方法

手术治疗之后分别对该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其骨折恢复情况,分别对比不同性别、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和使用钢板的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术后恢复效果的因素。

1.4疗效判定标准

骨折复位标准[3]:在复位治疗之后患者的桡骨高度丢失量在2mm以下;掌倾角丢失量在10°以内,尺偏角改变幅度在5°以下;患者骨折关节面分离或者台阶在1mm以下。

本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恢复结果均以最近一次的随访结果为准,分别采用Gartland-Wedey对桡骨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分为4个等级,差:评分超过15分;中:9-14分之间;良:评分在3-8分之间;优:评分在0-2分之间[4-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骨折恢复效果

经6-12个月的随访,该组患者中骨折恢复优秀人数为47例,优秀率为56.63%;治疗良好人数为23例,良好率为27.71%;恢复一般的患者9例,所占比例为10.84%;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4例,所占比例为4.82%,其中治疗效果优秀率明显高于恢复较差的比例,数据对比差异据有统计学意思,P<0.05。

2.2影响骨折的因素

其中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恢复的效果因素有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其中普通钢板治疗的恢复的优良率为50.0%,锁定钢板治疗的优良率为74.6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折分型A型患者的恢复的优秀率为50.0%,B型治疗恢复的优秀率为80.0%(12/15);分型为C型患者恢复优秀率为16.67%(6/36),C型和A、B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恢复优良率为75.0%,女性患者治疗恢复的优良率为63.8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该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情况

随访6-12个月,该组患者的平均背伸角度为(40.52±11.24)°;掌屈角度在(48.68±11.02)°;尺偏角度为(18.65±4.63)°;桡偏角度为(25.20±6.90)°,治疗前患者的相应的数据分别为(20.74±5.36)°、(22.52±7.10)°、(12.46±2.55)°、(15.52±6.2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骨折治疗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骨折的治疗效率得到广泛的提升,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以其较高的治疗优良率和较低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青睐,研究资料表明,采用该种治疗方法患者骨折恢复的优良率在80%-90%之间,本次研究中治疗恢复的优良率为84.44%与相关研究资料保持一致。

然而在随访的过程中仍然后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我们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对该该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恢复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骨折分型、内固定中使用的钢板类型等都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一般的分型为A和B型的患者其治疗恢复的优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4.60%和80.0%,而分型为C型的骨折患者其治疗的优良率较差仅为16.67%,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同时对内固定的方法即使用的固定钢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锁定钢板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普通钢板治疗的患者,两组治疗的优良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次研究中男性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与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范围比较狭小所致,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该方面的研究。经过治疗之后该组患者的桡骨关节的背伸角、掌屈角、尺偏角度、桡偏角度等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症时,患者的骨折分型以及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钢板类型都会成为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希望在以后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尽量推荐使用锁定钢板,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钱长胜,张光明,郁斌,王玲珑.影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因素分析 [J].吉林医学,2014,35(08):1601-1602.

[2]李二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 (18):2148-2149.

[3]刘善飞,谢仁国.影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05(07):103-104.

[4]刘勇,瞿懿,孙振中,顾三军,殷渠东,芮永军,寿奎水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7(09):226-227.

[5]王险峰,李荣富,刘庆峰,董玉玲.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及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因素的临床分析 [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18(04):277-278.

论文作者:陈峰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论文_陈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