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论文_马向阳

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论文_马向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陈去小学 马向阳 730716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新标准的推行,科学课程教学呈现出全新面貌。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新”与“行”展开分析,从而为小学科学素质改革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与行

前言:新课程标准中就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定位、思想、内容以及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为了顺利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需要就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实践创新,从而构建全新的科学课程体系。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变化之新”

(一)“核心素养”新定位

以往,小学学校对科学课程缺乏重视,课时安排比较少[1]。再加上科学教学条件存在一定限制,导致科学课程教学趋于形式化发展。而新时期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即要求教师必须以文化课重视程度,对待科学课程,构建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实现小学生科学思维、素养高的有效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定位,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课程领域的核心素养。

(二)“概念统领”新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以“概念统领”作为全新教学思想[2]。重视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系统化建设,从而保证学生所对科学课程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具体,能够进一步夯实小学生科学学习基础。所以,科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体系为目标,对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

(三)“跨科融合”新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科融合重要性。也就是说,科学虽然是独立的学科,但是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未来的教学领域,科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衔接。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各个学科领域所渗透的科学内容,从而加深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深入认知与理解。

(四)“学习进阶”新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中就科学课程的学习进阶进行全新设计,循序渐进成为小学科学主要教学原则。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程教学计划进行分层设计,明确科学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分目标。从而保证科学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年级等级进行设计分层,以1-2/3-4/5-6年级进行合理分层,从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全面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落地之行”

(一)教学团队综合化

为了将新课程标准有效贯彻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当中,学校需要重视教学团队建设[3]。首先,学校需要对科学教师任职资格进行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各项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考察。同时,学校需要对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目标进行明确,提高科学教师多种教学能力,比如说科学创新意识,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此外,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作为科学教师,要正确掌握科学课程通识内容、发展历史,以及专业知识。 学校需要从以上几点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建设,提高教师科学课程专业教学能力。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为了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育实处,学校必须根据科学课程目标,重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首先,学校必须就新课程标准,对科学实验室进行完善,引进先进的科学实验设施,以便教师可以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规范操作科学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其次,学校需要强调课内外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覆盖面,从而丰富小学生科学知识储备。学校可以在标准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特色,构建特色化科学课程内容。比如说,在学校内部设立科技馆、开发种植区等,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学校在新课程标准支撑下,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带来开发创新型课程资源。

(三)教学设计全面化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阶段,教师需要认真履行新课程标准,本着全面化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以概念为基准,就科学课程进行规范设计,促使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夯实概念基础。其次,以研究为导向,就科学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从学生兴趣、心理需求,科学课程目标等不同层面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进阶原则,就科学课程进行设计,促使科学课程设计与学生科学思维基础以及学习基础相匹配。同时,以实践应用为基准,进行科学课程合理设计。根据新课程目标,加强科学实践模块重点设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实践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修养。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提出全新要求。作为科学教师要端正评价思想,重视学生在科学课程领域的综合表现,以过程评价为主要指标,从而保证小学科学评价工作覆盖面更加全面。其次,科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丰富评价主体。构建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评价共同体,根据小学生科学学习表现,记性多主体评价,从而保证科学评价考虑层面更加全面。同时,教师需要重视评价方法创新。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现代化教学发展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电子成长档案,以及微课纠错反思体系。直观、可视化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科学课程教学是否满足新课程标准作出评估。

结论:综上,小学科学是一门重点学科,关系着小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培养。新时期的科学教学,呈现出全新的教学标准。作为科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新课程标准的“新”与“行,”将新标准落实到教学工作实处,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展现出新面貌、新形态,全面提高小学生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飞.新课程标准时期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及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8):137-138.

[2]潘洪建,张静娴.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成就、问题与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04):39-45.

[3]王秋芳,王鹏.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J].上海教育科研,2018(02):61-64.

论文作者:马向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论文_马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