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论文

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论文

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

刘 芳1,董殷江2

(1.曲靖师范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2. 云南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90091)

摘 要 :基于对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中存在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农户底子薄,救助理念消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进程缓慢,居民参与配合度低;忽视对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的有效利用和挖掘,未做到因地制宜等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倡导积极扶贫理念,实现“助人自助”;聚焦优势,拓展产业发展渠道;凸显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增强农民文化意识。

关键词 :社会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一、社会工作专业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湘西时,首次阐释了精准扶贫的思想,2014年“两会”以及2015年对云南和贵州的考察,又多次重申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并明确了精准扶贫的要义——六个精准:“扶持对象要精准、 项目安排要精准、 资金使用要精准、 措施到位要精准、 因村派人要精准、 脱贫成效要精准”。李鵾认为,精准扶贫是遵循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因时、因地对贫困区域、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按照当地的实际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引入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精准考核的过程。精准扶贫在于引导扶贫资源最优化配置,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源到村到户,为科学化、高效化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1]简言之精准扶贫针对真正贫困的家庭与个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采取扶贫政策与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多种因素与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

社会工作专业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强调“人在环境中”的理论观点。有学者指出把社会工作与民族研究结合起来,坚持以案主为中心,以民族为主线,在少数民族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的助人工作,成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特征。[3]郑杭生教授也提出“民族社会工作是政府和群众团体依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对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个人和群体所实施的一系列救助服务活动。”[4]并认为民族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不仅仅在于民族内部,也在于其所处的环境。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资源,还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性,对当前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策略与路径加以探索,走一条创新的、本土化的民族地区反贫困路径。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社会关怀和社会公正为宗旨,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己任。社会工作者在面临民族问题时,应具备多元化的文化能力,为案主提供服务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其文化背景,从而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服务。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以及国家政策的限制,相较于沿海地区而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水平落后,民族工作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关注力度较弱,这就需要专业的民族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中“上联政府,下联人民群众”,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实行精准扶贫有效评估,帮助少数民族贫困户反映现实情况,使“真正贫困的人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同时监督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将中央的核心思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创新民族治理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进步。

二、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精准扶贫实施情况

(一)田野点基本情况

龙庆彝族壮族乡是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位于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坐落于师宗县东南部,距县城40千米;东南面隔南盘江与高良乡相望,东北面与五龙乡相接,南面毗连文山州邱北县,西面与红河州的泸西县接壤,北面连接丹凤镇,西北与彩云镇相连,境域东西横距18千米,南北纵距28千米,国土面积501.2平方千米。

我知道,他有好多好多的心事,北方的清军蠢蠢欲动,民间的动乱此起彼伏,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他眉头紧锁,很少言语,每次来怡香院我都为他沏一壶新茶,知他不爱言语,我也默默地陪坐一旁。可是我知道,他的心里有着一段伤痛,他看起来潇洒不羁,却是情根深种。

针对龙庆彝族壮族乡贫困人口众多,收入来源单一,受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青壮年不愿外出务工,回乡的道路不畅,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返乡受到限制,加之政府提供的低保补助,造成一部分人的惰性与依赖思想,故长期以来当地扶贫工作难度大,治标难治本。基于此现状,社会工作者应聚焦优势,协助居民拓展产业发展渠道。一方面,基于族群文化优势,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产业。龙庆彝族壮族乡地处边远,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显现的是有机团结,即成员之间同质性程度高、并具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的分配,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和心理情感。故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政府进行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应强调少数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强调文化扶贫。例如,龙庆乡彝族每年六月二十四都过“火把节”,联村合宰牛羊猪鸡等,置酒祭山,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众人着民族服饰,从各村组汇聚到固定地点,唱山歌 、斗牛、摔跤、入夜火把等,彻夜欢歌。因此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解决少数民族部分就业问题及收入来源单一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个人(家庭)能力视角,重点挖掘村民的潜能,鼓励村民创新创业。社会工作者鼓励当地居民个人或家庭,学习和发展技能,特别是本民族擅长的技能,比如发展传统手工艺、老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通过成立居民合作协作组织等方式,形成合力,实现资源整合,创新品牌与特色,实现脱贫致富。

3. 突出“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功夫实”。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整体推进,更要善于统筹各方力量集中发力,才能以点带面、取得突破。一是靠实挂钩帮扶,认真落实“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主动与省、市、县15个“挂包帮”单位做好对接,充分协调帮扶部门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500余万元;二是压实贫困主体,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考核激励办法,严格把精准识别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贫困发生率等纳入考核体系;与各村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28份,严格落实挂图作战、靶向治贫,脱贫一户、销号一户,目标倒逼、责任倒排等措施;三是用实项目资金,严格执行扶贫专项资金“一事一议”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了资金运行、考核验收办法。通过公开公示、群众监督、部门监管等措施,依法依规开展扶贫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 )龙庆乡精准扶贫推进过程及措施

1. 盘清“贫困家底”,精准识别“底子清”。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不强等问题,乡党委、政府“两定三严”深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项清理核查和“回头看”工作。“两定”指定标准、定时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牢牢把控“贫困家底”。“三严”即“严程序”、“严责任”、“严督查”。目前,全乡贫困行政村8个、贫困户1365户、贫困人口4635人。

据统计,非正式学习可获得80%的知识建构[5]。在非正式环境中,以“馆校合作”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的学生不再单纯依靠视觉观察和阅读学习,还可通过互动、参与、体验、交流和触摸展品或标本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学习。

龙庆彝族壮族乡集聚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发展龙庆乡的特色民族文化,还能促进龙庆乡的基础经济发展。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者过于注重对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和贯彻,忽略了对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的有效利用和挖掘,致使第三产业懈怠,少数民族文化被逐步汉化,部分村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度降低,出现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现象。对于本地区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大多数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其他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借鉴,未能很好的针对龙庆乡的特色开展扶贫工作,未能因时、因地制宜,不利于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缓解。

运用巩固:通过布置新的课堂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运用巩固。例如通过课堂作业,让学生了解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种类和作用。

龙庆乡以农业用地为主,林地最多,但耕地质量不高,广种薄收。耕地面积3816公顷,其中旱地3569公顷、水田247公顷。林业用地及其它用地43216公顷,占89.64%;草场面积1333公顷,占2.98%;耕地人均1.47亩。龙庆乡所属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条件,为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龙庆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北部的菌子山自然风景区、中部有香火不断的佛教胜地飞来寺和被誉为“小兴安岭”的马背冲原始森林、南部有“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黑尔,其飞塘瀑布、梯田等景观独特。龙庆乡亦具有丰厚的饮食文化资源,黑尔糯米与龙庆黑火腿、黑鸡枞、野蜂蜜合称“龙庆四宝”,赢得八方食客的称赞。

三、龙庆乡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一 )贫困面广 、贫困程度深 、农户底子薄 ,救助理念消极

优势视角强调发现和重新肯定个人能力、天赋、智慧、求生技能及志向,以及社区的共同财产和资源,特别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上说,强调充分动员案主的力量来达到他们的目标和愿望,以提升案主更好的生活质量。[5]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增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王思斌提出因民族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文化三个视角为基础,以经济发展和文化持守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框架,从群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了细致建构:在族群、社区层次上看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地区经济、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就业,经济上的包容性是核心任务。在个体(家庭)层次上看经济发展,就是要促进民族家庭的生计,而其深层关怀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发展。[6]

(二 )产业发展 、易地搬迁进程缓慢 ,居民参与配合度低

龙庆乡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农户底子薄,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难度大,无法筹自筹款,从而导致产业发展和易地搬迁进度缓慢。受道路交通的影响,龙庆乡的农户所种植的农作物并不能全部输出,大量的农作物堆积,最终农作物由于堆积时间过长而腐烂。究其原因,一是道路交通不便,农作物无法输出;二是龙庆乡山地多平地少,大部分农户居住在山间,很少赶集;三是搬出去的农户很少会留在自己所在的村落。有的少数民族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留下的房子和地,有的离开之后不愿意留在以前所在的村落,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易地搬迁进程缓慢;四是大部分少数民族习惯了“靠天吃饭”的农作生活,不愿意改变和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致使即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文化资源也没有好好利用,产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三 )忽视对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的有效利用和挖掘

2. 聚焦“五个一批”,精准施策“措施准”。精准施策是精准脱贫的关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锁定2016年底脱贫摘帽出列目标,细致分析界定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助理清脱贫计划、制定详细脱贫措施。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一是设施建设铺“路子”;二是产业帮扶开“方子”;三是易地搬迁挪“窝子”;四是生态补偿堵“口子”;五是教育培训断“根子”;六是政策保障兜“底子”。

四、社会工作在龙庆乡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倡导积极扶贫理念,实现“助人自助”

所谓的积极扶贫理念,就是变消极、被动式扶贫为积极、主动式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外援式发展到内源式发展、救助到自助的转变。社会工作专业一直以来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希翼受助者终成助人者,助人者,自助兼他助也。

具体到龙庆乡,大部分少数民族以农业种养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龙庆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输出。针对此问题,有学者自会马上联想到“要致富,先修路”,主张政府出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把路修起来。但是问题在哪?是否可行?据笔者了解到本市情况差不多的另一个乡镇,就值得深思,政府投入近百万给当地兴建水利、交通,卡车运来的大量建筑物资材料原料,却在短短一个星期时间,被村民私自挪用、盗用,有用来盖房子的,有被用作废品卖掉的,最后路铺出来了,却不到半年时间,路面凹陷,遇上雨天,积水严重,道路也缺乏管理,欠缺维护,依旧没有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本乡精准扶贫战略推进中,要倡导积极的扶贫救助理念,一是倡导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挖掘村民的潜力,就道路不通问题,可与乡政府协调出资,村民出力,整合当地政府、社会企业、组织团体等资源予以解决;二是践行自助互助精神,与村民共同寻找本乡外出打工致富的原村民,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同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家园。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同行者身份,将村民置于计划执行的主体,让其承担领路者和主人翁的角色。

Mike:中等强度的黑色水果味,酸度和酒精感都比较突出,酒体相对强劲,入口有浓郁的黑果和橡木桶带来的草本、香料味道。有氧化气息,略显老态。可以搭配香草汁牛扒/羊扒,烧鹅。

(二)聚焦优势,拓展产业发展渠道

龙庆彝族壮族乡以种养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民族农业乡。据乡政府2016年工作统计,目前,全乡贫困行政村8个、贫困户1365户、贫困人口4635人。由于该乡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因其特有的民族风俗,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但也保留着诸多文化习俗。大多数彝族居民不愿外出打工,希望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这部分居民最低生活标准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由于彝族壮族居民居住在山间,龙庆乡山地多平地少,山谷幽深,人少地多,壮族居民一直延续着壮族特有的稻作生活,收入来源单一,“靠天吃饭”,因此造成了农户底子薄弱,贫困程度深的现状。加之其不愿过度接受外来文化,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缺乏竞争合作意识,脱贫致富、寻求发展意识不强;再者政府对较为贫困的家庭提供补助,养成了部分农户“吃大锅饭”,“不用做出太多努力,政府会主动提供物质资源”的意识。这与政府提供的救助理念有一定关系,现阶段政府提供的社会救助从其实质看是单方面“给予”的过程,没有与受助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因此,这种消极的救助理念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助人自助,而且阻碍了贫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龙庆乡辖龙庆、朝阳、束米甸等14个村委会112个村民小组9219余户,有汉、彝、壮、苗、回5个民族。2014年全乡总人口3.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3人。全乡少数民族人口1.8万人,占总人口的48.6%。长期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彝杂居最为突出的是龙庆、朝阳、束米甸等8个村委会,这8个村寨还保留着纯彝族民风;庄科是汉、壮、苗、回族杂居;泥槽是汉、苗和彝族杂居;黑尔、阿那黑是纯壮族聚居村寨。

(三 )凸显少数民族文化价值 ,增强农民文化意识

基于龙庆乡精准扶贫推进工作中忽视对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的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一事实,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和政策倡导中应融入文化视角,与村民共同挖掘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协助村民发挥其民族特色优势,增强农民的文化意识。

在处理本案的时候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依据的是裁判官法的原则,保罗将其表述为两点:1.指任人为自己辩护而提出的论点是:放贷的媒介行并不属于指任的范围,因此他不会为此承担责任;2.在批评生活资料供应官作出判决的理由之时,此等媒介活动似为担保之一类,故此,只要他未曾向奴隶作过这方面的委托,一般不授予针对指任人的总管之诉。显然,在这类论点看来,指任具有的意志论因素具有根本性的排他地位。

如基于龙庆乡民族众多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动村民特别是青年人参与到写“村史”的计划中,首先运用小组工作的工作方法,对参加写“村史”的少数民族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社会工作者与村民互相搭配,形成不同的小组,搜集有关本乡的民族风情、故事等。可将彝族、壮族、回族、回族、汉族村民混合分配,以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促成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使更多人了解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龙庆乡独具风格的多元文化特色,作为第三产业支撑进行发展。

随着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视频库资源的更加丰富,运营商的接入网络迫切需要平滑升级,以迎接千兆接入时代的到来。运营商们需密切关注市场业务发展趋势,时时监控客户流量,按需进行PON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打造更高带宽、更低时延和更低丢包率的承载网络。

如壮族人崇拜自然,一直视树林为保家镇宅之宝,几千年来,壮族人都爱护森林、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据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倡导壮族同胞多种植树林,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即可保家镇宅,又可当景观供游人参观。菌子山自然风景区是全县海拔最高之地,海拔2409.70米,上万亩的杜鹃花在云南都属少见。不仅如此,那里景色优美,特色甚多,春天赏花观云海,夏天避暑采蘑菇,秋天摘果看红叶,冬天踏雪数冰花,素有“天然大花园”之美誉。在开放菌子山自然风景区的同时,可协助龙庆乡少数民族在山脚、半山腰、山顶等地方建立农家乐,售卖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物,如黑尔的糯米饭、糯米酒、花米饭、糍粑、马脚杆、香粽等。

再如,龙庆水洞田阳雀歌舞团既已名声大噪,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涌现出故乡情艺术团、阿吾演艺队、好心情演出队等19支各具特色的专业演出团队,从业人员达430余人,年龄涵盖16-50岁,自编自导自演,推出以舞蹈、民歌、小品和花灯为主的26个节目类型,产生了一大批经典节目。社会工作者可协助这些歌舞团,把他们的歌舞引向城市,将特色产业推出师宗县,推出云南省,向省外奔进。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以经济开发为主,解决首要贫困问题,同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引出去,以“嵌入”式的方式整合体制内的资源。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区域、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路径,社会工作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创新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过程中,因基于内涵式发展理念,整合社会资源,突破现有工作瓶颈,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共享、绿色、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李鵾,叶兴建. 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26-33+54.

[2] 汪三贵,郭子豪.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47-150.

[3] 高亮. 近十年国内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11):35-39.

[4] 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82.

[5] 刘芳,徐兴文.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类赌博”的策略探索[J]. 企业导报,2014(05):181-182.

[6] 王思斌.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 民族研究,2012(04):1-7+107.

The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Strate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inority Areas ——a case study of longqing town of shizong county inYunnan province

Liu fang1,Dong yinjiang2

(1.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China;2.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ongqing town of shizong county , found i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o promote the region exis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one is poverty area is wide ,with deeper poverty,, poverty farmers apparent return rate is highg , and the idea of poor relief is negative; Seco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asy relocation is slow,and the cooperation rates of farmers is low. Thirdly, it neglects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excavation of the unique cultural valu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fails to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promo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dvocates the concept of ac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alizes “helping people help themselves”. Focusing on advantages and expanding the chann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t highlights the cultural valu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enhances their cultural awareness.

Key words : social work; Ethnic minority are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879(2019)02-0090-05

收稿日期 :2018-07-1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对策研究”(2017ZDX143);2016曲靖师范学院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社区工作》(YZKC2016005);2016曲靖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化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JGXM2016001)。

作者简介 :刘 芳,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杨世武 ]

标签:;  ;  ;  ;  ;  

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