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美玉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美玉

李美玉

滨州技师学院 山东省博兴县 256500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语文由于其学科特点承担起这一任务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素质;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现阶段,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是职业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职校学生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生的压力和面对家长过高期望给他们造成的困扰,又要克服因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自卑心理障碍。同时由于社会偏见和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长远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非常有必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职校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就是以母语为工具,以文学、生活为载体,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量化指标,旨在使学生能对社会、对生活抱有一种终极的关怀,能时时感爱到快乐、美、爱和幸福。这就是语文学科具有的天然鲜明的人文特征和深厚的感召力。通过语文学习达到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情感世界的健康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信心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经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后,走进职校校园,但内心却怀有深深的自卑感。由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初中不同,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自信心缺失;每当新学期开始,许多学生带着诸多的困惑、失意,走进课堂往往有很强的失落感,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有意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教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生入校,第一堂语文课,我给学生介绍语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同时把自信心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在教《我很重要》一课时,我向学介绍皮格马利翁现象,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在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中,告诉自己“我很重要”、“我能行”,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活着,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并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一株小草,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学习这一课,我看到很多学生逐渐的走出了中考落榜的阴影,重新树立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强的集中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自信而勇敢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自然学习效果也是越来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生命教育

据调查,现在的高中生都生活在顺境中,大部分学生条件优越,从小听到的都是赞扬声,所以性格脆弱,经不起批评,更受不住打击,遇事只能成功,不能面对失败。2004年9月,某市一位中学生被老师说了两句,就服毒自杀;11月,某市某职校的一位女孩因承受不了学习压力而跳楼自杀……这些都表明,现在的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更认识不到生命的可贵。生命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利用语文书上的现成课文,现身说法,让学生能够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禁受得住千锤百炼。古今中外很多作家在厄困面前从未想过放弃,他们选择了用坚强的意志和命运抗争,从而闪烁出生命的光辉。司马迁,面对最残酷的刑罚,他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活下去,他忍辱负重、坚持信念的最终完成史学著作《史记》;曹雪芹,在突遭巨变,家破人亡,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依然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写出不朽名篇《红楼梦》,谱写了文学史上光辉的乐章;海伦凯勒,是一位既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仅靠触觉读完大学,成为世界名人。他们的精神感染了学生,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到:他们那么热爱生活,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白来一趟,生活中处处有阳光,只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获得成功。

3、情感教育

古今中外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应负载起情感教育,培育学生完美的人格。在教完《我的母亲》一文时,我请学生以“伟大的母爱”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几乎所有同学都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据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子女懂事了,不仅能关心父母,还干一些家务活。现在,这些学生在家里能听父母的话,在班里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他们更尊敬老师了:天热了,为女老师献上一束洁白芬芳的百合花;过节了,偷偷地在讲桌上摆一张精美的贺卡;有老师生病了,他们又组织起来,分批去探视……我想,他们学成后,一定会把学到的知识反哺人民,报效祖国。

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传递,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乃至是情感扩散、泛化,实现情感的积极迁移,这一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育以人为本,职校生心理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天衣无缝地予以结合,突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体现文道统一的实质,为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教育做出其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理教育网,《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zjxl/200702/15397.html。

[2] 中华心理教育网,《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索》,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zjxl/200701/6373.html。

[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心理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初探》,http://www.studa.net/xinlixue/080708/10284794-2.html。

论文作者:李美玉

论文发表刊物:《探索科学》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浅谈职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美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