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正在随之进一步深化, 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电力企业的智能电表的应用推广工作。 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新兴技术改善目前的供电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电表工作范围内,始终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窃电问题。因此,在电力企业在运用新技术开展按表装电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电力方面的反盗窃技术的同步发展情况,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实践基础上, 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表装电气工程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目前阶段所需的反窃电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希望研究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反窃电技术
一、引言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的稳定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相关。在电力供应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转是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而实践过程中,窃电现象屡屡发生,对电力企业和相关用电客户都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 所以反窃电技术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窃电行为,无论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电力工程的改造都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线路浪费, 带来了电力损失成本,同时也可能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能够有效防控窃电现象的发生,电力企业在为整个供电系统进行装表接电的过程中,就应当将这部分问题纳入到思考范围内,这不仅是为电力企业的供电经济效益负责,也是对用电客户的安全生产生活负责。通过对窃电行为的管控,能够使用电客户显著体会到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经过长时间的管理经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在电能表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管理问题, 导致电能表的工作效率不能得到提高, 极大地制约了电能表的发展。因此, 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新一轮的装表接电工作的管理中, 就一个当提前对其新型智能电表进行科学分析,预见各种潜在的问题, 从而根据问题的现状,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障碍的问题。
二、常见的装表接电有关的窃电行为
1.失压窃电行为
这种窃电行为通过对电能表的电压进行干扰实现窃取电力的目的。通过拆除电能表中电压相关的装置,让电能表只能够检测到通过的电流值,但是没有相应的电压值。在这种异常情况下,智能电能表将对这种情况做为异常值处理,而不是按照常规进行用电量计算。采用这种做法的窃电人员会将对电压线圈中插入三相四线电压芯片,让电压每相元件的功率将变为零,不再工作的电压组件让电能表失去对电量的度量能力。
2.欠压法的窃电行为
这种窃电方法的主要原理也是让电能表中的电压感知和测量部分的组件失灵,从而让电能表误判目前状况,不计算电能表认为出现故障的阶段中流通过的电量。而为了产生这种计算遗漏,窃电者会在电能表中加入一个三相三线表的B 相电压回路断开或其他能够使得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的组件,进而实现让电表中的电量被少记录,而另一方面把电压回路进行断开处理或使得电压回路接触不良的目的。
3.欠电流行为
不同于以上两种通过影响智能电能表中的电压部分组件达到窃取电能的目的。如果电能表中的电流部分的接线被破坏了,那么原先的闭合的电流回路产生了偏差,接线受损,电能表会和电压出现问题了一样,认为目前电能表出现问题,将这段故障时间内的流经的电量忽略不计,出现记录量的偏差。通常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窃电方法有三种,首先可以让电流线圈的匝间受损,匝间受损后就会让电能表中的电流互感器这个部件失灵。而且随着匝间的损坏程度逐渐增高,实际电量值和计量值之间的偏差也会越来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窃电者可能在电能表中插入一个U型插环,这个插环能够起到阻碍电流流经的作用,让电能表的计量不再精确。最后,窃电者还经常把电能表的零线和火线交换位置,让这一区域的电流不经过电表流动,让电能表漏记这一区域内的用电量。这也是窃电者最常用的窃电手段。
4.移相窃电行为
相比于前几种窃电方式,在智能电能表中加入一定的组件,造成电能表误判或者漏记电流,移相窃电行为不是通过破坏或者加入硬件设备达到窃电这一非法目的的,而是通过将与电能表不相关的电流介入到电能表中,造成电能表中的线圈自动受损,产生逆转或者慢转的效果,从而在计量电量时存在偏差。窃电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电能表中流经的电流二次介入电能表中,手段隐蔽而不容易被电力企业中的维修人员发现,能够长期慢性窃取电力。
三、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反窃电技术应用
第一,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过程中,在对反窃电技术开展应用时,要结合目前多种窃电行为的特点,从多角度进行防范措施的设置,确保能够将装表接电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让窃电者无计可施。因为电力对于社会生产生活运转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应当采取充分的事前预防措施,保证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转。电力企业应当意识到,装表接电不只是提供电力资源的建设环节,也关乎着电力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利润以及持久发展的关键战略的实施情况。如果电力企业能够针对目前常见窃电行为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将想出的对策合理应用到电表设计实际行动中去,就能够产生窃电行为的有效防御措施。当然,想要实现这一效果,不仅仅需要对电能表安装技术进行改进,还要对搭建过程中的团队管理,搭建后的维修监管都进行新的架构设计,只有这样此案能够有效避免电能表的窃电行为发生,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健运转。
第二,在装表接电过程中,应当尽量应用先进的全电子式电能表,从硬件水平上有效防窃电。全电子式电能表之所以能够成为防窃电的电能表中的首选,就是因为全电子式电能表在接线端子内置法的应用方面,性能优越于其他种类的电能表。这一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接线端子内置,让接线端子直接切入到电能表的外壳当中,而这种电能表的外壳并不能够别轻易破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这种机理下,窃电者对于接线无计可施,也就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全面的,无需特殊操作的防窃电。在这种方法下,哪怕窃电者在电能表中植入一些组件进行干扰,也因为无法藏身于电能表外壳中而易于被检修人员发现,非法接线这种隐蔽的窃电现象能够被有效遏制。
第三,优化电能表中计量组件部分,也是能够有效应用反窃电技术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目前常见的窃电行为可以看出,这些行为的基本实施要件就是需要对电能表中的计量组件进行破坏或者干扰。针对这一现象,在装表接电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组件的抗干扰能力,对这部分组件进行优化,做到既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计量方式的需求,又能够利用相关保护装置,比如计量柜和计量箱等对电能计量装置要能实施加封处理,提升抗干扰能力。目前最常见的加封抗干扰方法就是对这部分组件所在的箱门加上防窃铝封以及防盗锁等。当然,在优化计量组件保护措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装表接电实施针对性设计进行评估,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实际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表接电是电力运输的关键工作, 与客户的用电行为相互联系,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从装表接电出发,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直接面向用电客户,进而提高窃电行为的管理力度,提高我国的电力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益。本文对常见的窃电手段进行分析,并对反窃电技术进行介绍,望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晓鹏. 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和运用[J]. 信息记录材料,2017,(12):148-149.
[2]孙明,赵静.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J]. 通讯世界,2017,(01):202.
[3]吕晓鹏. 装表接电中反窃电技术的应用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6,(12):57-58.
论文作者:赵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窃电论文; 电能表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压论文; 组件论文; 电流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