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研究论文_侯广楠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研究论文_侯广楠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获取地质信息,岩土勘察数字化改造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先进的数字系统技术作为支撑,实现勘察与分析的一体化建设。针对早期岩土改造模式存在的不足,工程单位要重视地质勘察与分析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式。结合工程勘察数字化趋势,本文介绍了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核心构成,详细分析了岩土勘察数字化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广泛应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无法对空间的实际变化状况有效的展现出来,这样就导致人们无法清晰、直接和完整的理解岩土工程,因此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勘察技术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更好的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精确性,有利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全面提升。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简介

1.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简介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对岩层状况和土质特性进行勘察分析。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各项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也多,同时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本就具有各种复杂的地形和地质状况,每个不同的地域,都可能因为地质作用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岩土结构和性质,从而导致岩土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也就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具体勘察分析,为各项工程项目提供需要的数据支持,规避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开展和成果的持久可靠。

1.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数字化技术是在岩土工程勘查工作过程中,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及相关计算机软件(例如CAD软件等)改变传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仅仅依靠人工作业的工作模式。借助数字化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实现地质勘查信息的全面采集、记录、分析以及处理使用,数字化的模式比人工更高效,并且能同时进行智能化的后期工程设计。因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勘察工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降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难度系数,改善传统地质勘查工作的不足,提高信息采集的精确度以及后期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并且借助信息技术能实现区域岩土地质数据资料的快速获取和信息共享。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特点

2.1动态性

动态监控是定向监控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定向传输系统相互融合使用,重点是实时跟踪用户数据传输情况,发现移动网络中的数字安全隐患。例如,移动通讯设备对其它数码设备的支持,如家电数码组合的客户端操作设备,基于隐私保护下可担当移动银行支付卡等,都需要采用动态监控技术作为防护保障。

2.2安全性

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社会,从4G时代过渡到5G时代,移动数字系统安全决定着4G与5G交替升级的最终成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成为人类共识,而“静态监控”是数据安全防护最基本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用户可选择静态检测程序自动扫描数字系统数据库,对一些常见恶意代码、波段信号等24h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用户,动静态监测结合是比较实用的技术形式,可以保障工程地质勘察的安全性。

2.3集群性

新时期集群化控制技术采用多功能处理模式,结合分布式计算机操控系统完成资源处理,降低了数字化勘察日常工作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集群化控制平台运作流程,需实时调整原有的可控制平台,满足现代化计算机系统运行要求,这些都是未来数字计算机控制数字化勘察的必备功能。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1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象的基本特征

要想充分地发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以及价值,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象的基本特征。不可否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所涉及的环境以及因素相对较多,勘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点线之间的结合,通过对空间关系、属性特征以及空间特征的深入分析来对地质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明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象的具体特征以及相关的勘察要求,以此来结合不同的地质勘察对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手段,保障地质勘察的合理性及针对性。

3.2数字化岩土工程建模方法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地质建模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表面建模型法具有代表性,作为传统的建模方法,在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中应用十分广泛,能够使人们正确掌握均质地质体,在采用这种建模方法,以一些离散状态的测点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来源。主要以集合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为主,通过这些数据来对地质体界面结果进行解释,并根据得到的一系列属性相似的点,利用一定规则将这些点进行连接,从而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属性。在勘察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字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来进行表面展示,通常情况下图示模型法应用较多,多会采用边界表示法、规则网格法、等线值法和不规划网格法等。具体应用应以实际为准。

3.3数字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库建立

在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时代之中,数据库建立对落实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有着关键的作用及价值,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应用要求的深入分析,立足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库建立的实际情况,明确数据库建立的内容以及形式。从目前来看,数字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主要包含空间数据处理及地理信息两大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两大方面的数据获取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广泛,因此除了需要利用基础数据地理数据来获得相应的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区域图的规划以及地形地貌图的分析,结合自然规划图的实质情况进行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建立。对于特定区域来说,在对自然地形以及地势进行分析时,还需要将最终的地势描述结果与现有的数据库建立相结合,针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实际要求,对不同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综合的搜集以及整理,明确各区域数据筛选的实质要求,不断提高数据处理以及筛选的能力和水平。在对不同的勘探点进行数据资料搜集时,首先需要注重对物理力学环境以及地理方面的信息搜集,保障数据库建立的全方位性以及科学性,更好地满足不同施工环节的数据资源要求,保障最终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以及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原始数据、中间数据以及最终数据的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充分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地面建筑改造具有指导性,广泛收集地质数据信息可引导正确的施工操作。为了改变早期岩土工程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工程单位要建立更为稳定的数字化改造模式,利用高端技术辅助现场施工作业,及时收录与地质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满足不同类型岩土勘察作业要求。同时,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要建立稳定的操控系统,从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邹子龙.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1(02):111-112.

[2]宋祥红,李春梅,刘卫锋.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J].中国建材科技,2017,24(02):36-38.

[3]陈媛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93.

[4]李曙鹏.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99-100.

[5]宁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115-116.

论文作者:侯广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技术研究论文_侯广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