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王莉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王莉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概述角度出发,对城市规划区的层次、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原则进行介绍,进而分析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土地利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备受瞩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不断推动城市健康、长久发展。此外,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地绿色活动空间,不但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且还满足了大规模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概述

1.1城市规划区层次

在实际城市规划工作中,有关部门必须对城市行政区、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实际发展所需的各类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通常情况下,城市规划区的层次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郊区:城市的郊区并非一个独立系统,它与城市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此区域包含了农村、城镇的居民区,以及交通主要干线的周边区域,有关部门必须对这些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和管控。在此区域内的永久、重大性建设,必须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严格审批通过后,才可以建设。2)已建成区域:此区域主要包含具备基本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已被建设、开发的区域,有关部门对此区域的主要管理内容为改建、修建以及新建部分设施,对已开发区域进行科学调配或者深度开发利用等。3)整体城市规划区域:此区域主要包含已建成区域外的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区、机场区以及防护、水源等独立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在开展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时,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正如前文所述,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为城市及其周边民众营造和谐、舒适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所以,有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时候,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这也是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能够使城市与环境更加协调,更能够将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充分展现出来。2)因地制宜: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及特色,因此,有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内外城市绿色规划的成功经验。所以,有关部门应当亲自对自身所在的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的实地勘察,充分掌握城市独特的景观及其魅力,并结合城市特有的人文内涵实施“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法。3)生态协调:在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城市规划区的绿地系统占据着重要的环节。因此,规划部门必须在正式规划前,对城市的总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了解,即全方位掌握当地的地质、水质以及地貌、地形等,进而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特色,进行最合理、科学的规划工作。

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当前问题

2.1城市与绿地规划混乱

在大部分城市中,绿地系统规划工作都是在城市整体规划结束后才进行的,且整体规划中并不包括这些子项,甚至很多城市在规划中将城市与乡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工作区分进行。以上的不良现象,极易造成最终城市各项规划的不协调、不完整性,也很难体现出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整体人文内涵。

2.2绿地整体面积较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城市周边许多农田、绿地以及水系被建设工程破坏,致使城市整体绿地面积越来越小,加之桥梁、铁路以及公路等工程的开展,许多城市原本的景观绿色系统被严重破坏,最终极易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2.3相关制度尚不完善

城市与绿地规划的混乱,主要是由于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等不完善。这种不完善,极易导致绿地系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也容易导致乱砍滥伐现象的频繁发生。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战略

3.1保持并加强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支撑,不论是依山还是傍水,抑或是兼得山水。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需要保证区域山水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非常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当前,区域绿地规划的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此外,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除了不遗余力地在乡间和山上挖掘树木运到城市,却很少看到使用当地的丰富物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植物群落,然而,城市街道两旁的植物往往过于单一,当地特色物种很少,都是从外地引进的。

3.2保护和建立多元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大地景观是一个由多种生境构建而成的嵌合体,也是一个生命的系统,大地景观的生命力在于其丰富的多样性,即使是一颗无名小草,对于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的未来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良好森林生态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一级风景名胜区必然需要我们好好保护,不仅是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这是国土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市绿地率的30%甚至50%都是人工绿化,特别是长久以来都采用奇花异木,对本土往往存在偏见和敌视,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相反,在城市建设之前,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生物与环境关系良好的自然生境,在城市建设中也需要受到精心的保护。

3.3保持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系统不仅是大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基础设施,更是地球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城市河流系统正面临洪水、干旱断流和污染这三大主问题,其中污染问题是最令人头疼的,很难彻底解决。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项目,是重点工程。然而,人们倾向于关注河流本身,但造成这三大主要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流本身并无太大关系。虽然,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河道整治上边,结果更加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业界人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弯曲的水流不但可以有效阻止突发自然灾害,而且能够确保生物多样性。河流既是地球上各种景观元素之间连接元素,又是地球上唯一连续的自然景观元素。在城市河流中,没有多少水可供景观美化和娱乐,但他们最动人之处在于自然。要想治理好河道,首先应从治污开始,而不是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在改造河道上面。

3.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各种类型湿地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此外,在城市不断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严重破坏了湿地水分蒸发量和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城市湿地斑块的连续性也逐步下降。随着城市垃圾和沉积物的增加,富营养化发生并污染周围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生态服务功能退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语

总体而言,对城市规划区的绿地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绿化面积以及绿化效果,从而为民众的身心健康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对城市规划区进行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状况规划绿地系统,使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蓓.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城市生态学[J].生物学通报,2001(5):9.

[2]周启星,孙顺江.应用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2(7):879-884.

[3]陈波,包志毅.生态规划:发展、模式、指导思想与目标[J].中国园林,2003(1):49-52.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_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