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郑州航空港的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郑州航空港的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柔柔 尚 猛 杨庆祥 罗春迎

(安阳工学院飞行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加快了航空物流业发展,全能型物流人才是影响航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如何培养适应郑州航空港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引起相关人士的热议。主要通过分析郑州航空港的人才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重要程度进行比较,提出本科高校应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的措施,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在港区实训基地培训的时间,构建高校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航空港;层次分析法;应用型物流人才

1 引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河南省正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郑州航空港受到航空货运公司的青睐。目前物流处在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科技逐渐取代落后的人力,因此传统的物流人才将无法担起航空港发展的重任,而高校在培养适用郑州航空港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目前,学者在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赵冰、曹允春(2014)设计了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秦岩(2015)提出了航空物流特色课程的教学方法。刘嫣(2015)提出了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张卫卫、刘晓丽等(2018)基于校企合作构建了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

那一次,宁军和胡人恶战在即,晚上,秀容月明骑着马和他出去巡视,走着走着,秀容月明指着前面一座山头,说,今晚月色真好,我们到山上去瞧瞧,那里月亮更大更亮!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对人才能力的评价指标不统一。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郑州航空港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文献很少。本文突破前人研究的局限,结合郑州航空港的实际需求构建航空港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郑州航空港有效提升人才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 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的原则,在吴晗(2014)、曲斌(2010)、李勇、宁晓枫(2012)、臧丽娟(2014)等学者研究基础上,根据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和对高校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建立了航空港应用型物流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沟通,将所应具备的能力做了简化处理,保留相对重要的。以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为目标层,分解为三个准则层和14个子准则层。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航空物流协会的专家和高校物流相关专业的教师。

2.2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2)依据子准则层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显示: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Wi=0.3028)、航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Wi=0.2783)与计算机应用能力(Wi=0.1929)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影响更大,而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能力(Wi=0.1566)和外语应用能力(Wi=0.0694)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4)依据子准则层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显示:职业道德(Wi=0.4508)、沟通交流能力(Wi=0.1575)、团队意识(Wi= 0.1498)、职业规划(Wi=0.1275)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影响较大,而责任意识(Wi=0.1145)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影响较小。

经过计算,判断矩阵C的CR值为0.0281,C1的CR值为0.0316,C2的CR值为0.0440,C3的CR值为0.0521,均满足CR<0.1,满足一致性检验,表明各指标重要度之间的协调性是满足的,两两判断矩阵是合理的。

(3)依据子准则层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显示: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Wi=0.3757)、民航运输管理条例(Wi=0.2424)、航空法律法规(Wi=0.1983)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影响较大,而航空货代通关知识(Wi= 0.1836)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稍微重要,影响相对较小。

(4)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公式中(AW )i 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3 权重计算及层次总排序

依据得出的判断矩阵,运用和积法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大小。

(1)对判断矩阵按进行列归一化:

共混设备对橡胶相的分散影响很大,双螺杆挤出机拥有良好的剪切作用,能够将橡胶相分散更均匀,有利于冲击强度的提高。高转速双螺杆挤出机的分散效果更好。

(1)依据各准则层对总目标的权重值大小,可得出以下结论:职业技能(Wi=0.6555)和个人素养(Wi=0.1867),比专业知识(Wi=0.1578)对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的影响度更高。

(3)对向量归一化:得到的W=[W 1,W 2,…,W n ]T 为特征向量。

溶液中杂质钴的标准电位较锌正,可被锌置换,但钴从溶液中析出时有超电压现象发生,并且温度越低,相应析出超电压就越大,即使加入大量锌粉也不能有效能除钴。为了提高锌粉置换钴的热力学推动力,高温下加入各种含正电性金属离子的盐类,如锑盐、铜盐等,使钴在超电位较小的锑上析出,沉淀在对钴具有良好亲和力的锑周围,这样锑使锌溶解更快,并供给电子,而钴离子则接受电子变成金属析出进入渣中。二段高温除钴、镍净化中,钴、镍富集在钴镍渣中。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在除铜镉过程中损失部分钴,进入铜镉渣中,造成系统中钴的循环、富集。因此,研究一段净化除铜镉工艺具有现实意义。

表1 各级指标权重表

(2)将每一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本文首先基于多位专家对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的个人理解与郑州航空港的实际情况,按照1-9标度法对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予以评分排序,然后构建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权重排序。

下一步将在引入优良谷子品种基础上,进行谷子种业、谷子规模化种植、谷子及秸秆饲料化、小米深加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全面发展小米“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立足保加利亚,形成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并逐步辐射到欧洲其它国家,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做出贡献。

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时,需要分别计算出CI、RI、CR的值。计算公式分别为这里的RI的计算要依据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一般情况下,CI>0,即λmax>n。CI越小,表示一致性越好。当时,就说明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并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对其重新调整。

(5)由权重数据分析可知,对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而言,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航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各高校培养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应着重从这些方面加强。结合AHP层次分析结果,得出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权重占总权重19.85%,航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权重占总权重18.24%,计算机应用能力占总权重12.65%。若想构建科学的高校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除需要培养学生在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航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之外,同时还需要加强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能力和职业道德等能力的培养。使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航空物流人才,同时满足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

目前,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在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缺少深刻的理解、对生命观念在生物学中相应的锚定点缺少系统的把握、对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转化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系统教学方案缺少应有的重视等。下面重点阐述生命观念及其培育策略。

3 基于能力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重结果,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权重为19.85%。航空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的能力,但高校又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方面能力,还要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样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引进优秀的专业的教师。故总结为以下几点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在师资建设环节,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引进一流的教学人才,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结构,了解前沿信息,提高专业素养。

其次,在理论教学环节,高校开设航空物流业务流程、货代通关、航空法律法规等课程,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教材,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授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在市场环境下航空港物流的重要性,掌握航空港物流的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能力,能适应航空港工作的要求。

工艺原理:通过对进水口阀门进行工艺优化,采用角钢、钢板、橡胶垫等进行加工形成阀板式进水口,密封性能好,只需操作人员在沉箱顶上拉或松阀板绳即可进行沉箱调水,简单便捷,不需要进行潜水作业。阀板式进水口详见下图1。

最后,在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高校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和港区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港区物流操作环节和基本流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也增强理论知识运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让企业能选拔出更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4 结论

本文中高校对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应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的评价体系,该层次结构模型选取了3个准则层和14个子准则层,通过分析行业专家提供的评分数据,计算出的权重确定其相对重要性。据此构建相应的应用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方向,为航空港区提供了对口人才,同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只进行了分析,随着航空港的发展,其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后续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01):120-124.

[2] 赵冰,曹允春.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23):462-465.

[3] 秦岩.航空物流特色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方法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6):216-218.

[4] 刘嫣.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280-281.

[5] 张卫卫,刘晓丽,王姣,等.校企合作下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0):179-180.

基金项目: 安阳工学院2019-2020学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安阳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张柔柔(1998-),女,河南安阳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尚猛(1986-),男,河南安阳人,管理学博士,安阳工学院飞行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杨庆祥(1965-),男,河南林州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多媒体与网络通讯研究;罗春迎(1996- ),女,河南周口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20

标签:;  ;  ;  ;  

基于郑州航空港的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