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张文婕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张文婕

连云港港务工程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建筑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将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关联起来,并集成项目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住宅产业化成为了当前建筑业一大发展趋势,预制装配式建筑逐渐兴起,怎样把BIM技术引进到预装式装配式建筑中,成为当前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探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以及后期,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应用编目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误差,从而优化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运营维护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装配式建筑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运用

导言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各专业人员能够相互协调,所以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的严格化和精细化管理。而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可以发挥多项作用,不仅能够协助施工人员实现施工过程的管理,还能发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功能,所以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施工人员还应加强该技术的研究,以便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较好运用该技术。

1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关系

BIM技术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

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较预制装配式建筑可再生、产业化程度高、工期短、用工少、低消耗、空间大、分隔灵活、材质均匀、各向同性、轻质高强、建筑垃圾少、脚手架用量少、钢材用量少、节水、节电、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噪音的产生,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最有效途径。

2016年住建部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了一些目标:技术集成(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建筑业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管服务(四库一平台,资源数据库);企业塑造(信息技术创造能力)。国务院办公厅9月27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虽然预制装配式建筑有前文所述的较多有点,国家政策也鼓励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其自身由于预制构件数量及种类繁多,在设计、生产、施工及运营维护阶段都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而BIM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预制装配式构件在这些阶段所存在的总策划能力不足、施工技术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所以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是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2.1在施工模拟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以便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还要运用BIM技术进行BIM模型的构建,并对相关构件的具体参数进行技术处理,以便对现有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模拟。比如,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吊装方案进行施工模拟。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准确、生动的施工模拟动画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的表达,并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方案,从而为后续吊装施工提供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运输路线规划等多种因素,需确保各因素能够与其他施工环节相互联系,以确保构件装配质量。而运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构建,并对施工计划与实际现场施工信息进行分析,则能完成吊装路线的合理规划,同时确认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进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模拟施工过程时,可以使用NAVISWORKS2015软件,并结合建筑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和施工计划,得到具有时间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施工工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各种施工细节。采取该种方法对标准层各预制构件和施工环节进行模拟,则能找到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方案进行改进。

2.2在构件制造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构件生产管理。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其中心数据库存放工程建造生命周期数据,并实现构件编码设定。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还要从中心数据库完成构件相关数据的读取,以获得构件生产的基本信息。同时,运用BIM技术也能将构件生产的质量检测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等信息记录下来,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为施工人员提供这些数据。结合构件的重量和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施工人员则能更好的施工。在实际生产中,为运用BIM技术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和追踪,还要在各构件中完成RFID芯片安装,并确保芯片与构件有相同的编码,然后利用读写设备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结合这些信息,则能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预制构件准确配送至施工现场,从而使施工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2.3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预制构件生产后的分类存储工作繁杂,容易出现差错。利用BIM技术结合RFID技术,存储验收人员及物流配送人员可以直接在预制构件上读取其相关信息,实现较好的预制构件库存管理。

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吊装工艺复杂、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要求高,所以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模拟,进行施工过程优化,以此来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价值

因为一个建设项目并不是设计完成或者施工完成项目就结束了,设计及施工的完成只是建设项目使用阶段的开始,而使用阶段相较于设计和施工阶段是更为漫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和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相较于现场浇筑一体成型建筑而言预制构件多、构件类型复杂,要想发现是建筑哪个部位出问题了或者具体到哪个构件有问题依靠传统的方法耗费时间较长,这时就需要BIM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所共同搭建的建筑信息平台来进行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

BIM技术可以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本质上是其信息的管理,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预制构件中的RFID芯片,获取保存在芯片中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安装人员、运输人员等重要信息,一旦发生后期质量问题,可以将问题从运行维护阶段追溯至生产阶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并且明确责任归属。

现代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建筑的安全使用是建筑在运营维护阶段的重BIM技术可以对安全事故有更快更准确的反应,能使人及时处理隐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当建筑发生火灾时,不仅可以进行自动报警,着火点的位置还可立即进行定位显示并提供合理的疏散道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效率,从而使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模式更加成功的运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处于转型期,朝着节能减排和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所以应用BIM技术,开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帮助,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推广装配式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

[2]王志信.预制装配式冷库的设计与安装[J].建筑技术.1984(07).

[3]刘晓晨,张海.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现状探究与对策研究[J].门窗.2017(05).

论文作者:张文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张文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