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索论文_张晓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33000

【摘 要】目的: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维护、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法:采取临床实验法,选择病例进行对照,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中成药和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干预,一年后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实验组基本趋于平和质,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伟大传统中医文化思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治未病;高血压病防治;临床应用

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环境、不良的精神状态导致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庞大。养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保健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故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伟大传统中医文化现已贯穿了人类身体健康全过程,而且形成了“中医治未病与体质干预”暨中医“预防、养生、保健”体系,突出体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重要观点。“治未病”主要强调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护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2009年4月9日,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此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而制定的。将人体分为9种体质,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

我中心传承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及理念,于2009年7月应用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框架,特制定了适宜本辖区地域特色、人群思想观念、环境、行为等方面要求的“中医治未病及体质干预”措施,对通过一定标准要求筛查出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一年的体质干预观察,现将干预措施及干预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中心管理在案的186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干预前中医体质辨识统计,统计显示湿热质78人,占总管理高血压病患者的41.94%;痰湿质59人,占31.72%;阴虚质46人,占24.73%;其他3人,占1.61%。41.03%的湿热质患者32人,33.90%的痰湿质患者20人,47.83%的阴虚质患者22人共计74名患者愿意接受并经济允许长期进行中成药干预,在剩余湿热质中确定32人,痰湿质20人,阴虚质22人,共计74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辨识情况详细记录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检(主要针对心脑血管及脏器功能),建立现有身体信息档案。一年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体质辨识和主要针对心脑血管及脏器功能的体检(体检结果示,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及脏器损伤,其中实验组15例尿蛋白++,对照组13例尿蛋白++,3例尿蛋白+)。

1.2筛查受试者排除标准:神志不清、或言语表达困难者;各种疾病病情危重、及抢救的患者;正在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对本次调查可造成影响者;精神病患者;近1个月内严重创伤、手术史、或体质极度衰弱者;各种急性炎症、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病情不稳定者。干预期间正常使用降压药物。分别收集、观察、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及干预第3、6、9、12个月的干预结果。

1.4 调查表的填写:体质外在表现,由受试者参照症状视力表自行填写打分。填写确有困难者,可由调查者依据病人表达意愿代为填写打分。体质外在舌脉,由两名中医师共同确认后填写打分。

1.5高血压病患者体质辨识评分表

1.6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统计软件进行录入,用Excel2007及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两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体质辨识打分情况比较:经χ2分析,两组体质外在表现、体质外在舌脉打分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9552;χ2=0.33,p=0.8478),见表1.

2.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六个月体质辨识打分情况比较:经χ2分析,两组体质外在表现有统计学差异(χ2=29.05,p=0.00006),两组体质外在舌脉打分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8971),见表3.

2.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十二个月个月体质辨识打分情况比较:经χ2分析,两组体质外在表现有统计学差异(χ2=73.57,p<0.0000),两组体质外在舌脉打分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5640),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十二个月体质辨识打分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通过中医师体质辨识,辩证施治,通过中成药及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和主要针对心脑血管及脏器功能的体检。

统计结果显示:1.实验组患者体质外在表现、舌象、脉象的轻重程度评分逐渐缩小,对照组基本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现象。2.实验组所有患者血压一直控制正常平稳,对照组患者大部分血压控制不稳定,时高时低。 3.体检结果显示:实验组未发生心脑血管及脏器再损伤,其中2例原尿蛋白++患者,尿蛋白消失。无一人发生并发症或合并症。对照组1例死亡,2例发生脑卒中,尿蛋白++患者增加至18例,4例尿蛋白+++。 4.实验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调摄与保健基本形成规律,养成了良好的尊医行为,90%以上的患者成功树立了对高血压病长期治疗的信心,精神状态较佳。对照组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调摄无规律,尊医行为不良,48%的患者有放弃治疗的想法或不坚持长期连续规律的服用药物,精神状态较差。

3 小结

利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理念及中医辨证体质干预,采取临床实验法,通过中成药和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干预,一年后观察结果,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伟大传统中医文化思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显著效果【2】。中医学治未病,贯穿于保健、治疗的任一活动中,通过中医辩证施治的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可有效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军艳,李富玉,许彦来等.《内经》"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意义[J].医学与哲学,2010,31(10):67-68.

[2] 刘玉霞.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2,33(6):709-710.

论文作者:张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索论文_张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