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事件”中的党政机关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视觉中国事件”中的党政机关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视觉中国事件”中的党政机关舆论引导研究

刘峰泰

摘 要 “视觉中国事件”,是以黑洞照片版权所有为导火索,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中引发激烈讨论的焦点事件。其间,以共青团中央领导的各级共青团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使舆论向着可控和建设性的方向上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简述,分析共青团在舆论引导中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希望对其他党政机关在新媒体平台中的舆论引导提供经验。

关键词 新媒体;舆论引导;党政机关

“版权”本来应该是一个褒义性的词语,被看成是脑力劳动者利益的重要保护工具。但2019年4月11日到4月13日,一家名叫“视觉中国”的公司因为滥用其所谓的“版权”,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并被冠上了“版权流氓”的标签。在这个过程中,共青团中央在微博、微信、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形成了许多新媒体背景下党政机关从事舆论引导工作的启示。

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驱动下,《导基》课程的教学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效率不高。根据《导基》特点,构建教学内容和任务体系,实施智慧课堂智能信息化教学,推送多元化知识信息载体和互动任务,形成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化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视觉中国事件”的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事件萌芽,从2019年4月11日中午开始。事件起始是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布后,部分网民发现“视觉中国”在其网站上将黑洞图片标注上了“版权所有”。这也就意味着,本来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黑洞图片的版权,被“视觉中国”窃取了。同时,有网友还发现,国旗、国徽以及许多公司的LOGO在“视觉中国”网站中也被打上了“版权所有”的标志。由此,一些新媒体平台中引发了对“视觉中国”窃取行为的小范围声讨,并有网友用“@”的方式反映给了诸多党政机关的账号。

第二阶段,事件爆发与高潮,从2019年4月11日15点开始。面对舆论的兴起,首先有所行动的是共青团中央。共青团中央在15点于微博、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中统一发文:“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视觉中国”,并附“视觉中国”网站中被打上“版权所有”标志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由此,共青团中央开始正式开展舆论引导,“视觉中国事件”也正式爆发。并且,随着各级共青团迅速地转发和评论,事件被推向高潮。以微博为例,“辽宁共青团”“青年湖南”和“共青团大邑县委”等共青团官方账号,先后在共青团中央发布的消息下评论并转发,对共青团中央的行为表示支持,并对“视觉中国”的行为表示谴责和批判。许多民间组织的官方微博账号,如“支付宝”“美菱”和“格力电器”等,也都先后在共青团发布的消息下,声援共青团中央。广大网友也积极支持共青团中央,赞誉“团团直面硬怼视觉中国”。在群众呼声下,天津市网信办要求“视觉中国”关停整改,国家版权局将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剑网2019”专项行动。可以说,共青团中央成功领导各级团组织,基本成功实现了对“视觉中国事件”的舆论引导。不过,在舆论达到高潮期间,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情况。比如,有些舆论开始质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认为版权制度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有些声音认为“视觉中国”的行为合理合法,甚至有极端声音说共青团中央是法盲;一些公司和公众人物在声讨“视觉中国”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知识产权方面的认知短板,把著作权、肖像权和商标权混为了一谈,无法区分。

第三阶段,事件尾声,从2019年4月12日18点开始。在上一阶段中,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暴露了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面对质疑和误解,共青团中央在事件高潮的24小时后,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发文,再次进行舆论引导,避免矫枉过正。例如,微信平台上,共青团发出标题为“吐槽视觉中国莫要瞎起哄,这一点才是问题根本”的文章。文章首先反对摧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反对情绪化看待“视觉中国事件”;其次对著作权、肖像权和商标权做了细致的区分;最后指出“视觉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碰瓷式维权”。到此,共青团彻底实现了在新媒体平台中对“视觉中国事件”的成功舆论引导。“视觉中国事件”最终于4月13日晚,以CCTV1晚间新闻节目做出的评论“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而宣告结束。

2 共青团在“视觉中国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表现

第四,共青团成功沟通了两个“舆论场”。在传统媒体下,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而新媒体的出现,为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事件中,共青团就是起到了这种沟通作用,将网民对“视觉中国”行为的质疑反映到官方舆论场,又将官方的处理方案和结果反馈给民间舆论场,实现了群众与官方的充分交流。

第二,共青团中央在事件中主动作为与积极回应。在事件中,共青团中央是第一个做出正式公开回应网上舆论的官方账号,并趁着事件还处于萌芽阶段就迅速有所作为。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中,一个焦点事件的热度,往往从萌芽到结束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如果在时间上不能及时把握,党政机关极有可能失去对舆论的控制,甚至使舆论被不法分子利用。共青团中央仅三四个小时就发布消息,把握住了舆论引导的黄金时间。

第一,共青团对新媒体背景下宣传工作的适应。共青团适应新媒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巨大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共青团中央的群众基础。在微博中,共青团中央有超过830万的“粉丝”,是各种新媒体平台中关注数量最大的共青团官方账号;在亚文化弹幕网哔哩哔哩中,共青团中央关注数超过270万,并因为该网络平台的商业性而形成了“粉丝经济”,实现了获利。只有拥有了足够大的群众基础,共青团才会受到广大网民的支持,才会成为舆论引导的领导者。

3 共青团在“视觉中国事件”中舆论引导成功的原因

最后,第二轮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体来说,就是针对先前舆论引导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前一轮中,虽然共青团虽然成为了领导者,但仍有一些细小的问题浮现。通过对网民言论的再次吸收,共青团中央为之后解答网民疑惑与质疑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准备,又是“从群众中来”的表现。事件尾声时,共青团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发文,给大家普及著作权、肖像权和商标权的相关知识,又是“到群众中去”的表现。这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上一轮的补足,并彻底实现了对舆论的成功引导。

其次,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共青团中央领导下的集体联动。整个事件中,共青团中央并不是单打独斗,各级共青团的官方账号均有对团中央的支持。虽然没有行政性的命令,各级团组织依然自觉遵循了团中央的领导。集体联动下,共青团的话语权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对引导数量巨大的网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联动,也是本次事件的舆论引导不同于过去舆论引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以往的网络舆论引导中,往往都是某个官方账号在从事发布权威信息或者辟谣的工作,并未出现像共青团这样大规模的、有目的合作。

第五,共青团防止了破坏性意见领袖的产生。意见领袖可以依据其是否以社会稳定为言论基础而做出区分,建设性意见领袖通常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发表意见,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其言论相对温和;破坏性意见领袖通常是不以公共利益作为发表言论的基础,恶意造成社会的混乱,所以言论相对极端。在事件中,共青团中央在事件萌芽阶段就介入了舆论之中,消除了破坏性意见领袖产生的土壤,使舆论在共青团掌控的范围内发展。

施工前准备包括原材料准备、路面基层检查验收及施工机械准备。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粗细集料、水及外掺剂等[2]。原材料采用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几项:钢筋抗拉强度、水泥安定性及强度标号、粗集料母岩强度、细集料洁净程度等。基层验收项目包括平整度、压实度、高程、宽度等,注意在混凝土面层浇筑前应先清扫基层并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施工需准备的机械应包括混凝土拌和设备、摊铺设备、钢筋网制作设备、混凝土运输车、洒水养护车等。

首先,第一轮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青团中央在事件中的作用方式,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总体来说,就是趁舆论还处于萌芽之际,就积极开始引导舆论。事件开始,是网民向共青团中央反映图片版权的问题,共青团中央也没有置之不理,这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表现。随后,共青团中央回映群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发布对“视觉中国”的直接质问消息,这体现了“到群众中去”。这个过程,共青团中央听取了群众的声音,又通过公开发布消息回映了群众的诉求。成功引导了舆论,成为了广大网民的领导者,让舆论朝着有建设性和有序性的方向前进。

第三,各级共青团联动引导舆论的成果。事件中,共青团中央是在各下级共青团的协助下,实现了对舆论的引导。这样就“形成了传播合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1]共青团中央虽然有广泛的受众,但其依旧是“点对面”“一对多”的宣传工作模式,对公众的影响效果有限。而下级共青团的协助,无异于将“点对面”和“一对多”变成了“面对面”和“多对多”,这样提高了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整个事件也不是共青团中央“孤军奋战”,而是所有共青团组织的“联合战役”。

第一,党政机关要适应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模式。回顾整个事件,共青团对舆论的有效引导,依托于“对网络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掌握了网络文化‘密匙’和网络对话技巧。”[2]党政机关不能被动的等待着焦点事件的爆发,而是应该在焦点事件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就有所行动。至少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流言已经跑到终点,官方媒体却还在起跑线。此外,官方账号也应通过评论区互动等方式,实现与网民的双向交流。

4 共青团在“视觉中国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启示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的提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新发展,同时它的兴起和出现也成为从事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和学者们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美国应用语言学家Fries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在二语习得中系统地研究语言的错误现象,并提出错误分析理论。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论被英国语言学家科德(S.P.Corder)进一步发展后最终形成错误分析理论。

第二,党政机关要在新的宣传阵地形成充分的影响力,实现融合发展。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下政治传播的模式。传统媒体下,政治组织、媒体和公众三个元素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政治组织发布的信息要通过媒体才能对公众产生影响;新媒体下,政治组织与媒体高度融合,各种党政机关的公众号数量庞大,所以政治组织发布的信息可以直接对公众产生影响。所以,党政机关不能仅仅满足进驻于各大新媒体平台,还要充分和新媒体实现融合,积极抢占新的舆论阵地,扩大自身影响力。

第三,党政机关在新媒体平台中要丰富彼此的互动。虽然各大新媒体平台中,官方公众号数量巨大,但很少出现像共青团一样的联动,往往都是“自扫门前雪”。这实际上会使党政机关的舆论引导效果大打折扣。事件中,共青团就是通过彼此互动,实现了对舆论的迅速控制,这也是本次舆论引导的重要特殊性的体现。这种官方账号的联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新媒体平台中舆论引导的趋势,党政机关应该遵循这个趋势。

1.3.2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第四,党政机关在新媒体平台内要注意客户原则。所谓用户原则是指,党政机关在新媒体平台内是以用户的身份出现,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媒体账户,与平台中其他新媒体用户没有地位上的差距。所以,在对舆论的影响力上,党政机关是没有明显的竞争力的。这就要求,党政机关要重视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影响,并尽可能抑制破坏性意见领袖的出现。

5 结束语

“舆情突发事件蕴含着巨大信息爆发力和影响力,如果任由其在社会舆论中发酵,会引发连锁反应。”[3]如何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群众对党政机关的满意度,是党政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共青团舆论引导工作的成功原因分析,为党政机关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工作提供建议,促进有关部门舆论工作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合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探究[J].学周刊,2019(14):183-184.

[2]陆子昕.新媒体在政府机构中的有效应用——以共青团中央对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应用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9):59-60.

[3]赵利娜.新媒体时代的政府舆论引导:困境与策略[J].智库时代,2019(10):45-46.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8-0053-03

作者简介: 刘峰泰,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

标签:;  ;  ;  ;  

“视觉中国事件”中的党政机关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