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刘鹏辉[1]2016年在《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去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国外研究注重动机本体与热点课题的结合,重视实证研究与学理研究并行。国内外语动机研究起步稍晚,但成果颇丰,特别是2004年至2015年间,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六个特点。第一、文献研究的数量保持动态增长;第二、研究视角注重学科融合;第叁、研究方法中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第四、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学历层和年龄层的外语学习者;第五、研究样本呈现大而精的发展趋势;第六、研究状态由横断静态研究向追踪动态研究过渡。基于现有研究,聚焦动机研究的热点领域,特别关注与本研究相关的二语去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二语去动机研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教育传播学。在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去动机研究已成为近年来一个国际前沿新热点。国外的二语去动机相关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实证性和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已初步构建了二语去动机研究体系。从二语去动机研究内容、学科背景、研究性质、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回顾了21世纪以来国外二语去动机研究的概况。希冀国内的外语去动机研究者能借鉴国外二语去动机实证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和发展我国外语去动机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回顾了国内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我国四所不同类型高校607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对《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和《本科生英语学习去动机影响因素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验证。然后,对我国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去动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前者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英专与非英专学生的学习愿望(P=0.089>0.05)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其学习目标(P=0.000<0.05)、努力行为(P=0.038<0.05)、学习态度(P=0.022<0.05)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这叁组英语学习者中,任意两组学生的学习目标(P=0.000<0.05)、努力行为(P=0.000<0.05)、学习愿望(P=0.000<0.05)、学习态度(P=0.000<0.05)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叁、男生与女生的学习目标(P=0.000<0.05)、努力行为(P=0.000<0.05)、学习愿望(P=0.000<0.05)、学习态度(P=0.000<0.05)也都存在显着性差异。后者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生因素对英语去动机影响最大,教师因素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意志力、学习策略、教师的职业态度、人格魅力、专业素养、评价方式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教学设施等因素与我国本科生英语去动机均呈负相关关系,构成了明显的英语去动机影响因素;第叁、在影响英语去动机的九个因素中,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意志力;第四、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英专和非英专本科生在学生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0.05),而在教师影响因素(P=0.097>0.05)与环境影响因素(P=0.059>0.05)方面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教学设施这一因素方面,两者呈显着性差异;第五、男生与女生无论在学生因素(P=0.317>0.05)、教师因素(P=0.417>0.05),还是在环境因素(P=0.726>0.05)方面,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教学设施方面,男生与女生的观点相悖。本研究结果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英语教学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首先,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不断提高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从而形成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其次,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性别等个体差异,依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再者,本科生应该主动维系自己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意志力,多方涉猎优质的英语学习材料,运用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最后,教师在本科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端正职业态度,增强人格魅力,提高专业素养,评价方式须严慈并济。而学校也应尽可能完善语言教学设备,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须以学生为本,将学生英语去动机影响因素的消极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帮助学生重获英语学习动机,为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捕捉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热点,对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去动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方面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均有所创新。在理论意义上,本文建构了信度和效度均较为理想的《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和《本科生英语学习去动机影响因素量表》;其次,本文融合教育心理学与语言学动机理论,提高英语学习动机理论框架的解释度;最后,本文建构了去动机影响因素模型,为外语去动机研究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研究范式。在应用价值方面,本文从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去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着手,收集、整理并采用数理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杨森[2]2016年在《英语学习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经济全球化一样,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也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发达的大众传媒,在加速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相互激荡与碰撞的机会,使我们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比较与冲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人的意识以及个体对于思想观念、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和个人价值等的认同目标。根据后殖民理论的观点,在世界步入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那些起步较早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对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仍然持有较为严重的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实际上造成了另外一种更为隐蔽的、包裹在合法形式外衣下的殖民——文化殖民。后殖民理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东西方国家均有关系: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自身在经济等方面的强势力量主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强制性的文化传输和同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保持同步,也不得不服从于西方某些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侵略行为,从而逐步丧失了本土文化和民族自信心等。总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现象都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事实。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确立和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好奇性、敏感性等特点,且可塑性较强。作为90后的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探求、理解和接受能力。进入大学后,面对变化了的复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纷繁的文化现象与价值观念,便主动或不自觉地汲取各种文化的汁液,但由于辨识能力的欠缺与思想觉悟的不足,又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不同价值观念的中西方文化现象产生困惑和苦恼。西方的生活习惯、处事哲学和审美意识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与之相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却在大学生群体中式微与失落,这更多的反映出他们民族文化阵地的失守和价值观的动摇。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着传承困境与危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然遇到一个如何正确对待目的语民族文化和母语民族文化的问题,即学习者对于两种不同文化的认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客观了解英语语言的学习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影响的现状。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文化认同的双语现象理论通过量化研究调查了解英语学习者中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同状况,分析"英语学习"、"性别"、"家庭背景"(农村/城镇)等是否为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变化的因素。所用调查问卷在北京大学高一虹等所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的调查"问卷中文化认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通过质性研究集体半开放性正规访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获取英语文化的途径和接受程度、对母语和目的语及其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价值立场等进行了解。研究结论从影响英语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与否的因素、英语学习者在不同文化层次上的认同程度、表现等方面分析。研究者从多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访谈所选择的问题是对被研究者具有实际意义,并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从教育学视角提出大学生英语教育优化的理论启示,包含正确文化观的树立、跨文化语境的营造、文化技能的培养、教育者关怀理念的强化等。同时,提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对策建议,即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方面进行母语文化的渗透和目的语文化精髓的挖掘,以期能使大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形成理性的认知理解和价值立场,优化大学生英语教育。根据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总体结构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即国内外有关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以及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叁部分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运用Lambert有关二语学习者文化认同的"削减性双语现象"和"附加性双语现象"理论、高一虹有关外语学习者文化认同的"生产性双语现象"和"分裂性双语现象."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后是以上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等。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结果部分即样本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研究。包含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部分,最后是研究结论。第五部分为大学生英语教育优化的理论启示,即针对前章的研究结果从宏观理论方面提出建议。共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正确文化观的树立、跨文化语境的营造、文化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者关怀理念的培养等。第六部分为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对策建议。这一章亦针对前章的研究结果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母语文化的渗透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目的语文化精髓的挖掘。在国外有关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上,从研究方法上来讲实证类研究为多数,主要分为关于移民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关于双语或多语言使用者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非实证类即有关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宏观理论方·面的研究。国内有关英语学习与文化认同的研究在数量上明显不足,从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关键词或主题,发现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尚未有关于大学生文化认同方面的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调查的实证类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分类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专门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另一部分是除此类研究对象之外的各种研究,包括少部分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教师的研究,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对比研究等。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首先,理论意义方面,综合有关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的相关研究,从内在制约机制和外在制约机制两个方面,总结形成大学生文化认同制约机制,丰富文化认同机制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借鉴综合前任研究者的问卷设计并对其题目进行完善,提高信度,丰富质性研究,加大访谈比重,完善实证调查研究。同时研究对象扩大到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丰富语言学习与大学生文化认同关系的研究,这也是出于综合展现并深化教育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现有知识体系的研究需要。其次,现实意义方面,在对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英语学习角度客观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不同双语现象变化,即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同现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从教育学视角在教育实践方面对教育管理者和高校英语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出相关教育启示;通过高校相关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践行之志,巩固大学生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深化文化功能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新时代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提高国家战略储备人才素质的现实需要。

姚小飞[3]2014年在《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人才市场用人机制变革,以及大学英语教育重点的转移,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尤为凸显。与之相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口语的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赣方言为母语的江西省高校内,这一问题尤为严重。本研究以培养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的,通过分析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发音和口语问题及其成因,最终给出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就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对比分析了赣方言为母语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现状差异及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为以赣方言为母语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的建议,并从课程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五部分为论文的结语。

梁晓林[4]2017年在《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全球外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作出了研究。相关研究大多重点探讨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如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对655名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明确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制订英语学习目标与计划、评估英语学习过程叁个维度)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探讨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同伴学业支持、教师学业支持、教师情感支持、同伴情感支持都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显着正相关;经回归分析发现:同伴学业支持、教师学业支持、教师情感支持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显着影响,而同伴情感支持对其影响不显着。

曾琳[5]2008年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336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自我提高方面的动机被学生认为是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动机,它虽然可以暂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以学习兴趣为主的内部动机。因此有必要降低社会需要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

贾玮[6]2016年在《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四级成绩相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这一特殊群体英语学习动机情况及与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为学习成绩动机、内在兴趣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自我认知动机;其中,学习成绩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自我认知动机与英语四级成绩有明显相关,高分组学生动机强度稍高于低分组学生,但并无显着差异。

周杰, 胡乃心[7]2016年在《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负动机的动态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湖南某理工类院校100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两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动机现象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负动机现象较为普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都受到教师因素、教材因素、课程因素、学习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学习环境成为主要负动机影响因素。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负动机程度逐渐下降,影响负动机的学生因素比重加大,学习环境因素也有所增加,但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教材因素所占的比重减小。

浦一婷[8]2017年在《教育心理学理论视阈下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语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二语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是体现学习者策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一般认为,二语阅读策略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目前,国外研究者借助于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二语阅读策略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已初步构建了二语阅读策略的研究体系,具有“研究内容丰富、学科背景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等特点。主要对国外二语阅读策略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内容、学科背景、研究性质、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希冀推动国内该领域的更深入研究。国内的二语阅读策略研究起步较晚,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且以英语为主要研究,但成果丰硕。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第一、研究数量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第二、研究内容多样化,以应用研究和本体研究为主;第叁、采用调查法与教学实验法开展实证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较少;第四、研究对象大多以大学生为主,硕士、博士等高水平学习者、中小学学习者以及两者结合的研究较鲜见。基于现有的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着重探讨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专业、性别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回顾了国内外英语阅读策略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我国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0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对《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量表》和《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影响因素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基于对我国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研究,进而探讨了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专业、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四所高校本科生阅读策略使用频率为3.02,属于中等偏上频率,说明他们的阅读策略意识较强,并经常地使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主要涉及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四类,认知策略的使用用频率最高,其次分别为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学习者最常用的策略为寻读、略读、跳读和猜测词义,学习者最不常用的策略为计划、记忆、自我激励、语法分析和监控;第二、影响本科生运用英语阅读策略的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其他因素。英语阅读策略受学生因素的影响最大,受教师因素的影响次之,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第叁、在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面,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运用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英语阅读水平分别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情感策略均存在相关性,且与元认知策略显着相关;第四、在英语阅读策略与本科专业的相关性研究方面,不同专业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均存在相关性且英语专业与认知策略显着相关;第五、就英语阅读策略与性别的关系而言,男生与女生的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与女生的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男生在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方面存在相关性,而女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间均存在相关性且女生与元认知策略显着相关。本研究在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学习和培训中以及教师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首先,学生应该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计划,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其次,高校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性别、思维特点、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依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再者,本科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自我意志力,控制焦虑,根据阅读材料恰当选取合适的阅读策略;最后,高校教师在本科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端正职业态度,增强人格魅力,提高专业素养。同时,高校应该合理地设置阅读课程,及时更新阅读材料,增加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训和指导,而不限于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阅读理解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为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本科生的英语阅读策略采取调查研究,并深入探讨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专业、性别的相关性,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均有所创新。在理论价值上,本文建构了信度和效度均较理想的《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量表》和《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影响因素量表》;其次,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借鉴Mokhtari和Sheorey[1]的SORS阅读策略分类表,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编阅读策略量表,使得研究更符合我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在实践价值上,本文以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专业、性别的相关性研究为着力点,收集、整理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手段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阅读策略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了我国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数据,对高校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及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付兆佳[9]2012年在《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英语学习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者的关注。人本主义的深入发展与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使得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日趋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而高等农业院校又是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输送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究竟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如何,影响其兴趣水平的相关因素有哪些,今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学习兴趣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文献研究,综合分析了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了解了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423名大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与家庭背景差异等方面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与学校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诱趣”与“持趣”有机结合的新途径。综合研究结果,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不存在显着的性别、专业与家庭背景差异。(2)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与学校因素都从各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师因素,最后是学校因素。

沈丽娟[10]2016年在《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受到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最大,这已得到外语教学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我国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素来重视动机研究,这方面的探索也从未中断。但就目前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近年来的学术研讨来看,尚未发现有关闽台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即闽台项目是福建和台湾两地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闽台项目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其一、参与项目的大学生即闽台生文化基础较差;其二、闽台项目中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国际化;其叁、闽台项目以培养急缺的、实用的、外向型人才为导向;这些因素使得闽台生成为一个全新的大学生群体,而对这个新大学生群体的英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笔者以某校2014级闽台项目中叁个专业的283名学生为预测对象,对问卷进行了预测,共收回259份有效问卷。然后对这259份问卷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闽台生英语学习动机呈现为一个叁维因子结构;同时经过因子分析得出一个含有叁个维度的正式问卷;排除参加预测的被试,让其他同层次的250名闽台生参加正式测试,收回219份有效问卷;对这21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不同背景和性别学生在动机上的差异分析。结果验证了该动机的叁维因子模型,研究发现男、女生仅在内在兴趣上存在显着差异,总量表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仅在内在兴趣上存在显着差异;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同样也仅在内在兴趣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做问卷调查的同时,笔者也对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的12名学生以及3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然后对访谈资料做了质性分析,结果基本印证了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参照调查发现,作者提出以下教学启示:1.在闽台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2.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3.课内课外相结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第四、寓教于乐,寓教于用。

参考文献:

[1]. 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去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刘鹏辉. 南京邮电大学. 2016

[2]. 英语学习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研究[D]. 杨森.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 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研究[D]. 姚小飞. 江西农业大学. 2014

[4]. 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研究[D]. 梁晓林.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

[5].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 曾琳. 考试周刊. 2008

[6].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四级成绩相关研究[J]. 贾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7].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负动机的动态研究[J]. 周杰, 胡乃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

[8]. 教育心理学理论视阈下本科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研究[D]. 浦一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17

[9]. 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D]. 付兆佳. 华中农业大学. 2012

[10]. 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 沈丽娟. 闽南师范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