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_普通高中论文

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_普通高中论文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现状、问题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中论文,现状论文,特色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5)29~0009~03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新世纪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可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新世纪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北京、上海和天津等9个省、市、区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1],自此,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国家层面得到切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成为近五年高中教育聚焦的主题之一。

       一、当前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概况

       (一)工作推进的基本设计

       试验省、市以国家级体制改革项目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就发展定位、推进思路、参与范围和实现路径等进行了如下基本设计:一是基本定位主要立足于人才培养和高中学校、高中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突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发展突出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增强核心竞争力;高中教育发展重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办学格局,优化办学环境。二是推进思路突出“项目引领”、“分类发展”、“课程支撑”、“科研推动”。为加大试验推进力度,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设立了高中学校特色发展专项分层分类持续推动项目;在学校分布上,有的省市只涉及普通高中,而部分地区涵盖整个中等后教育;在重点抓手上,都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并以科研作为保障条件。三是在推进重点上,区域层面侧重高中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学校层面突出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工作。四是在实现路径上,特色化发展一般按培育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学校的路径逐步推进,由学校根据所在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确定适宜的特色发展指标。多样化发展在区域层面主要从学校类型的角度、从体制机制上突破,创建学术高中、特色(学科)高中、综合高中和国际高中等多种类型高中。五是在推进策略上,主要是示范引领和点上突破,即以示范性高中和有基础的学校为主体,强调这些学校在办学模式、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并搭建平台发挥其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整个高中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学校的主要类型

       学校类型的多样化是试验省、市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区域层面的主要抓手,各省、市都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创新高中。这类学校将“宽厚基础”和“全面而有个性”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评价改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明确的思路举措和综合性的办学特色,在区域发挥显著的引领作用。二是特色(学科)高中。这类学校的特色主要是学科优势和特色,即学校在人文、数理、科技、外语、体育和艺术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逐渐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且有系统、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培养的学生在相应学科具有明显的兴趣或特长。三是综合高中。这类学校融通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生活教育,依托打通多种教育类型边界的、可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开放灵活的教学管理以及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有多样化的选择。四是国际高中。这类学校通过引入或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注重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融通,满足学生国际化教育需求。试验中部分省、市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高中学校类型,如黑龙江省提出建设九种类型的高中,包括综合高中、高二分流类、人文特色类、理科特色类、外语特色类、科技教育特色类、艺体特色类、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类以及其他类;南京市提出建设综合发展高中、特长发展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和国际高中;福州市重点建设综合改革高中和学科特色高中;辽宁省提出2015年全省将建成50所科技、艺术、外语、体育、数理和人文等特色高中。

       (三)基础性的配套措施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省、市在试验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是在政策支持方面,主要是扩大试验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人事管理、考试评价、招生录取、合作办学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源特点、师资状况及资源优势来自主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在机制创新方面,在办学机制上,鼓励学校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源,探索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育人模式上,探索导师制、走班制、弹性学分和学分互认等教学管理制度;在学校建设上,聚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课程设置、考试评价、师资配备和招生录取等方面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松绑”。三是在队伍建设方面,试验区域和学校建设骨干教师梯队,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整合区域特色教师资源,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重视校长办学治校经验交流,为校长队伍水平提升搭建平台。四是在评价引导方面,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彰显导向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试验周期、课程门类及名教师数量等评价指标,完善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五是在经费保障方面,试验省、市、区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给予经费支持,如北京市设立专项经费、安徽等省“以奖代拨”,用于添置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所需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对高中阶段教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有待深入。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和特有的价值和功能是体现在“大学预科”、“基础性+选择性”和“基础+预备”上,还是体现在合格公民基础教育完成阶段具有的发展价值上,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准确把握,从而明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次,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识的片面性。从试验省市学校的申报材料看,不少学校将创新人才培养、举办特色实验班、校本课程建设和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容,试验限于局部散点且是少数人受益。二是试验的同质化。在申报学校看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始终存在矛盾,考试背景下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有限,即使申报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项目,学校之间趋同和针对同一主题“一拥而上”的现象并不少见。三是为做而做。部分学校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实质缺乏准确深入的理解,而将目光聚焦在参与该试验以获得多方面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上,试验名不副实、刻意标新立异的情况也存在。四是认为“多样化”等于“特色化”。多样化与特色化二者虽辩证统一,但就学校发展而言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试验中部分学校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真正意图及内涵认识比较模糊,申报文本中概念混用,导致推进规划和实施路径不明晰。

       (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不够清晰

       首先,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的性质和目标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试验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行动,还是高中教育发展战略转型的前期尝试?其目标是要探索高中教育发展新模式,还是实质性地建成多种类型的普通高中,或办出一批具有学科优势的特色学校,或以此带动整个高中教育的综合改革?这些问题在试点项目的顶层设计中并不清晰。目前,试验区域和学校更多地将此项工作作为阶段性完成的工作或未来高中发展方向来看待,试验主要限于试验周期内区域和学校的自主探索,而对试点的发展前景、主要着力点和影响因素等缺乏深入研究。其次,缺乏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持续推进的周密规划。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虽是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但除试验省、市、区外的更多的地区和学校还停留在积极倡导和自主创新上,已有试验的后续发展以及试验持续推进的范围、时间节点、成果要求和配套措施等也缺乏明确规划。

       (三)重点及难点问题的聚焦和有效突破不够

       不同地域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思路、策略等虽存在差异,但试验还尚未聚焦形成核心的共性问题和找到突破的着力点,特别是学校的具体发展路径还不明晰,制约因素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贪大求全,试点内容较多,主题和主线不突出,试验缺乏具体目标和内容;有的学校特色创建着眼点小、受益面窄,持续、深入、有效的推进难以真正实现;有的学校改革创新虽有多个主题,但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对发展方向、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质的深入研究和重点突破;有的学校过于依赖现有做法和优势,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突破不足,试验预期难以实现;有的学校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虽有清晰的认识,但认识和行动脱节,实践推进难于承载预期的发展价值。在当前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实施路径应当如何?为此,区域和学校还需进一步聚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突破考试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形成认识,以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实质性地推动高中教育的战略转型。

       (四)推进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条件有待健全和完善

       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高中教育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多样化、个性化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的必然选择。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积累的实践过程,目前只有少部分优质高中发展到转型期,而更多的学校和直接参与者、相关者和社会人士仍然将升学考试作为普通高中的核心任务,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较为表面,内在需求不足;对区域内的多样化和区域特色、校内多样化和学校特色的基本定位和着力点等核心问题思考不够,行动路径不甚明晰。同时,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顺利实施需要经费、配套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持续跟进,但目前试验地区更多地是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和鼓励倡导,实质性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有待进一步到位。

       三、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认识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目标定位

       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既是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中教育由普及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在经历了精英教育、普及教育并向高质量的大众教育发展的过程后,高中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学段的基本属性、价值功能和发展方向需要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准确定位。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在学校层面,要突出丰硕的育人成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育人特色,满足每一位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在区域层面,力图突破“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瓶颈,形成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格局。总之,区域和学校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等应进行准确定位,形成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实践推进层面的共识和合力。

       (二)聚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试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引领,并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具体而言,在区域层面,应围绕政策倾斜、评价引导、资源支持和环境优化等重点,在教育资源配置包括招生、师资和社会资源引入等方面,考试评价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有新的思路和举措,切实为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创造条件;在学校层面,需围绕共性和个性的育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课程改革、探索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和加强资源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既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更注重挖掘或借助校内外资源优势,为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基础。在因时、因地、因校、因人制宜的持续创新中,真正以育人为核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实现校内选择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彰显学校特色。

       (三)区域制定工作规划并完善制度机制及保障条件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既是区域高中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手段。区域在清晰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目标定位和重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应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包括明确的阶段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机制等,同时明确责任人,落实工作职责。而且,要结合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推进中突出以政策引导、制度安排和提供保障条件为抓手,一方面坚持政府统筹与学校自主发展相结合,既做好顶层设计又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坚持改革试点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既跟踪借鉴国内外有效做法,又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挥前期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区域内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四)学校立足基础和特点制定灵活推进策略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但是高中教育的自然属性,而且是社会政策和教育制度安排的结果,因此学校要争取发展路径选择的主动权。具体而言,首先,厘清学校教育哲学,包括明晰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方略。其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探索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取向和突破口。重点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明晰培养目标中学生能力素质结构,结合传统与优势确定课程构建主线,逐步建立基础性、选择性及开放性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重视课程实施中教师、学科和学生优势及风格的形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系统的创生和保障,增强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最后,在前期发展基础上制定灵活推进的策略,及时调整发展取向和重点,逐步扩大学校实验范围、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度,持续积累发展经验进而积淀为发展特色。

标签:;  

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