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化学高考的特点及复习策略_高考论文

新课标下的化学高考特点与复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策略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浙江省首次进入新课标下的高考。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复习?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试题会有哪些特点?为此,我们研究新课标、新高考,提出复习新对策。

研究各实验区的高考化学试题和浙江省高考样卷,虽然各实验区高考模式有所不同,但新课程标准相同,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试题有一些共同特点。

一、新课标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1.平稳过渡,强化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平稳过渡,有利于中学化学的教学。试题继续强化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这一点比较好地继承了原有高考试题的优点。主干知识集中体现在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中。以往的一些热点主干知识继续受到重视,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推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量、离子的共存与鉴别、溶液浓度及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无机单质及化合物、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等在试题中所占分量较多。

2.引领课改,体现新课标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中“新课程理念”的第一个要求。整体看主要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为主;对新课标中要求的“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在高考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选择性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以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所以实验区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均出现了“必考”与“选考”的划分,高考模式有所差异。如浙江省高考模式是分层考试:“3+小综合+自选模块”,内容:语、数、外+文综或理综+“18选6”。化学高考内容:必考模块是《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选考模块是《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

(2)关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学生学习潜能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学生“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高考试题表现形式主要是信息题、数据分析对比归纳题,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统摄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实验区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数据,信息题明显增多。

(3)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新课标要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化学时代特色,以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科学、生活,关注化学学科最新发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向考生传递了化学的最新科技动态、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

如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样卷中第27题以降低大气中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来命题;2008年宁夏卷第26题以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等离子的废水处理与利用来命题;2008年广东卷第23题以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来命题;2008年山东卷第29题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来命题等等。

(4)强化实验考查,渗透科学探究

由于新课标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设计方案、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是对大面积和选拔性考试中的“科学探究”考查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如将科学探究的不同步骤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新课标实验区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新课标实验区高考试题强化实验考查,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色,对新课程教学进行正确的导向。如2008年广东卷第21题是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该题设计成一个问题探究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是评价“一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其次是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包括四个部分:①提出假设;②设计实验方案;③进行实验;④实验现象和结论。2008年宁夏卷第27题是“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让考生对两种方案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准确”,也可以是“不准确”,还可以是“不一定准确”,关键是理由是否合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5)贴近真实,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

新课程强调“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实验区的试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摒弃过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虚拟的、不真实的无机或有机物间的网络转化框图试题。在Ⅱ卷的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都代之以工艺流程、操作流程、生产有用产品问题、有机实际合成路线或实际反应等流程提问或情境设问。试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引导师生关注生产生活实际,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设问的优点是:①素材来源广泛,工业流程、最新科技成果信手拈来;②流程中超纲的可以不设问,提问灵活,不受素材限制,有些问题的答案设计为开放或半开放也很方便;③流程图只提供一个素材背景,即使其中某些物质推不出也不影响后面要回答的问题,减少了“连带丢分”;④降低了猜题押题的风险。这些题型可综合考查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表达交流等能力,可信度和区分度都很好,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2008年江苏化学试卷第15题是有关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第17题是有关工业上制备的工艺;第18题是有关控制和治理解决温室效应的途径;第19题是有关消炎镇痛药物——布噁布洛芬的工业合成路线。2008年山东化学试卷必做题的第28题,2008年广东化学试卷第22题都是以工业上利用黄铜矿制取铜为情景来设问,使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观念。

二、浙江省理科综合样卷化学试题的特点

1.遵循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控制在《浙江省考试说明》范围内,侧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

2.试题的稳定性较好,难度控制在往年全国理科综合化学科的水平,命题形式稳定为学科内综合。

3.题型比例较稳定,选择题7道,非选择题4道。处理题量与覆盖面的关系的办法是在一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增多,同时也加强考查思维的广阔性和联想、迁移、综合能力(发展性试题)。

4.非选择题中,传统的无机、有机、实验、计算的题型界限不再严格区分,趋于融合。

5.题目情境注意联系社会关注和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这类试题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结合STS等内容进行命题。如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样卷中第11题“奥运会”严禁的兴奋剂,第26题第(4)问汽车尾气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第27题解决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问题等内容有所涉及。

6.注重实验探究性能力的考查。实验比重明显增大,约占23%,体现浙江省选学《实验化学》模块的特点。

7.重视考查学生学习潜能,试卷中图表、数据明显增多,11个化学试题中图表有12张,有利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能力。

8.突出新教材增加内容的考查。如摩尔盐晶体制备、食醋总酸含量、熵变、化学平衡常数、绿色化学等,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三、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是“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录取人才,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正确理解“既要平衡过渡,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下的化学高考特点和《浙江省考试说明》,使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观念,提出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为一线化学教师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1.研究《浙江省考试说明》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提高复习针对性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准则和依据。《浙江省考试说明》中化学部分对知识要求比较抽象,较笼统,《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对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明确和具体。而《浙江省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各知识点的考查不超出《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化学)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三化学复习时,要注意研究《浙江省考试说明》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搞清考试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找出化学命题的走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在复习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化学知识为载体,构建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是知识点的深难度的挖掘,而是通过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落实知识目标,而现在强调要达到“三维目标”,同一知识点教学以前可能要深挖、迁移和拓展,而现在侧重点在于学习知识过程。因此同样的内容从知识层面上讲难度要比以前降低。

2.研究考题,把握方向,夯实基础,加强落实

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和浙江省理科综合样卷化学科试题题目多数来自于教材的知识和平时练习,没有偏题和特别难的题,题目多以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其难度定位在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引导学生特别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以《浙江省考试说明》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为准,在复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新课程实施模块教学,很多知识系统性较差,显得很零散。如果按照教材顺序复习,不进行前后联系和整合,学生感到杂乱无章,没有整体思路;若按照知识规律归类复习,注重前后联系和整合,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则效果大不一样。如复习有机物的性质时,按照课本顺序复习烷烃、烯烃、炔烃、醇、酚、羧酸……这样,学生只能对课本知识简单回忆,解题时还是用不上。而从碳碳双键、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酯基等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进行复习,给他们提供一条复习的主线,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和掌握。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系统地阅读教材,对有关概念和原理进行再认识,从不同角度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牢固掌握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基础上,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铺垫,才能形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要利用好历届高考题目,尤其是近几年的上海和实验区的高考化学试题,将这些试题根据相关内容分散到各部分复习中去,以它们为典型例题来讲解,借题发挥进行变换,提高其示范性,或作为习题来精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这样完全可以放弃“题海战术”和过难过繁的旧题,更好的起到训练的目的。

3.研究“以能力立意”命题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高考试题大多数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查了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是高考能力考核的最高要求,这里的综合应用不仅仅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科能力的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学科思想的综合应用。在复习时,要创设情境,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时,我采取“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

如: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

写出符合题意的尽可能多的化学方程式。

我引导学生讨论,根据置换反应规律,从多角度思考:①金属置换金属;②非金属置换非金属;③金属置换非金属;④非金属置换金属,最后学生们写出了二十多个不同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大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解答高考题(2006年全国卷):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②6种单质的元素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结果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地答对了,感到高考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进而对高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理综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提高化学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我省又把《实验化学》作为IA模块,是高考化学必考模块,进一步强化了化学实验在高考中地位。从今年的样卷试题来看,实验题的比重明显增大,不仅注重了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更注重的是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查。浙江省理科综合样卷第27题来自于教材《实验化学》摩尔盐晶体制备,但测试结果,第27题中“(3)制得的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用蒸馏水,理由是______”得分率最低。因此,在复习中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还是要落实到基础上来,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要让学生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将其进行改进、转换和重组。注重对取得实验结果过程的分析,对各种实验方案能明确其优缺点,并能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要理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样做?该实验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物质?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要充分重视对实验操作的复习,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须到实验室重做,力争达到“做一个实验,会一类实验,通一类实验”。

要注意以实验为载体把化学实验与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结合的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化学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能力的训练。充分认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实验化学》为载体,根据专题复习,举一反三,从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注重表达四个方面巩固深化。如“设计方案、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由于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过程的探究性、知识的综合性、思维的敏捷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答案不唯一)等特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因此,开放性实验试题已在实验区高考题材中多次出现,如2008宁夏高考第27题、2008广东高考第21题等,所以,应予以高度关注。

5.突出学科的时代性和应用性,重视化学与STS的结合

要重视扩大备考的视野,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大气资源、生态环境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领域,是进行复习和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要善于将这些内容与所有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复习时,要注意收集上述有关素材及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环保事件、药品食品问题、诺贝尔化学奖等,设计问题情景,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实际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三化学统测试题)某报曾刊出下列新闻:

某日凌晨,一辆载有27吨浓硫酸的罐车在某境内侧翻。从车内流出来的硫酸漫延到山下,山下一段300多米长、2米多宽的土路路面杂草等被腐蚀成黑色,上面泛起黑色的泡沫;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事发后,消防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清理,由于罐车里还残留有五六吨浓硫酸,工作人员事先向硫酸罐里充了氮气(以免硫酸罐里进入氧气后,发生爆炸),然后用焊枪将硫酸罐顶部割开两个口子,将残留的一部分硫酸抽到另外一辆车上运走。消防战士又向罐车投放了250公斤左右固体碱和500公斤左右的石灰粉。中和时,形成的白色烟雾从罐切割口和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场面惊心动魄。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山下一段300多米长、2米多宽的路面杂草被腐蚀成黑色”其原因是______。

(2)浓硫酸为不挥发性强酸,为什么说“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______。

(3)该运载硫酸的车罐可能是用______制造的。为什么说硫酸罐里进入氧气后可能发生爆炸?______。

(4)中和时为什么“形成白色烟雾从罐切割口和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______。

6.重视新增内容的复习

特别关注《浙江省考试说明》与原考试大纲的不同之处。即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内容不要再深究,原来没有而现在有的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过程和方法、STS内容等。根据《浙江省考试说明》与往年考试大纲的比较,新增的内容有:

①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个因素;

②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③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④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⑤常见金属元素Cu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⑥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⑦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考纲中弱化的内容有:

①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聚溶和制备不作要求);

②晶体结构不作要求;

③了解化学键的定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极性、非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不作要求。

④删去常见非金属磷及化合物的性质。

7.重视非智力因素,强化规范化训练

认真审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平时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中档题为主,穿插对高考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解决学生的审题不仔细、表达不完整不准确、化学用语不规范、答题不合要求等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规范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养成用规范的化学术语、化学逻辑描述化学事实、陈述化学原理的习惯,做到“能意会、能言传、能书写”。从简答题的规范答法上下工夫,不仅我们随时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还要时刻让学生口述,板练,抽查学生书写,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以便让学生知错、改错,力争做到“会做不失分”。

标签:;  ;  ;  ;  ;  ;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高考的特点及复习策略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