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_社会网络论文

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_社会网络论文

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社会文化论文,价值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学术界对网络的热情、关注与研究与日俱增,人们或是分析网络技术、网络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或是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网络的意义和因网络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本文试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对网络价值的认识,提出笔者对网络社会文化价值的思考。

一、站在网络时代认识网络的价值

面对风云而起的网站,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及网上书店、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网上银行,人们在议论和分析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的发明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相比,可以和电的发明相比,认为网络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网络化正在导致计算机理性的无限蔓延,人文精神的丧失,因此要人们离开网络,更多地进行“面对面”交往。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网络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此我们要科学地认识网络的价值。

我认为,把握网络对人类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最本质的是以网络时代为立足点,确立正确的尺度和方法。

1.认识网络价值的立足点

认识网络价值的根本立足点是:站在网络时代认识网络的价值。我们讲人类已开始进入网络时代,但是网络时代并不等于网络社会。在农业时代整个社会只有一种架构,即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呈现出两种社会形态,一种形态仍是农业社会,一种形态则是工业社会,也就是说,即使在工业时代中,仍然有人选择过农业社会生活。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网络时代,即进入网络时代后,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一起迈进网络社会,这个时代将呈现三种基本社会形态:农业社会形态,工业社会形态和网络社会形态。

站在网络时代认识网络的意义和价值,就要防止以工业时代、工业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看待网络的消极一面。网络时代的新思维具有如下特征:(1)思维的全球性、人类性。网上进行的跨文化交流,其思维的取向、触角必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人类性的文化,而人类共性的东西又蕴涵于民族性之中,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没有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交流,就不会有世界文化。(2)思维的技术性。在开展网上交流、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思维运作不是“纯理性”的,而是理性思维与操作计算机、运用网络工具分析研究各种信息资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3)思维的融通性。进行网上写作、网页设计和制作、收听网上音乐、进行网上作画时,思维不仅借助文字,还要善于运用图画、声音、色彩、映像等,欲出色完成一件声情并茂、图文齐全、形神兼备的作品,制作者非有较强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技术思维贯通融合的能力不可。正因为网络时代主体的思维具有工业时代所不具有的新特征,所以,我们主张在进入网络时代后,不能用工业时代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去评价网络的跨时代意义和价值。

站在网络时代,认识网络的价值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网络是否有利于人类交往方式的提升。网络不仅拓宽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空范围,而且使人们的交往实现了即时性、开放性、广域性,在网上一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发送上千、上万封E-mail,与几十人、上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游戏、交往,这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网络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网络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产物;网络的诞生、网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网络欺诈、网上信息垃圾、网络信息垄断等不文明行为,并不影响人类整体的文明进程。立足于人类整体文明水平的提高、文明的发展来认识网络,就不会因网络的负面效应而反对网络,担心网络对人性的扼杀。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必重视解决网络的负面效应问题,但这是另外要讨论的问题。

2.网络价值的评价尺度

网络是什么?是技术,还是工具?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从三个层面去理解:(1)网络的支撑与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基础设施、网络通讯、网络软件等),正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才带来了全球互联网的春天,才使网络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才有网络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是网络的技术价值。(2)网络一旦诞生,就成为人们展现个性、互相交流、发布信息,或在网上购物、游戏与娱乐、聊天的舞台和工具,这是网络的应用价值。(3)网络的本质是对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的革命性变革。人们通过网络对社会资源(注意力、财富、权力等)进行重组,调动社会资源流向更年轻的个人、更具活力的公司,从而引发社会全局性的变革,这是网络的社会价值(具体我们将在下面展开分析)。

显然,我们对网络价值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技术或工具的层面;只有看到技术与工具的变更对经济与社会带来的革命性的影响,我们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网络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也正是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变革,才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并促进社会进步的。因此,我们主张以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尺度,来评价网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3.认识与研究网络价值的方法论

我们不反对从学科的角度切入去认识与研究网络,但学科的方法——无论是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等,都易导致以学科既有的范式、概念去认识网络,诠释网络的价值。而现实的网络其最突出的特点是:(1)网络的系统性,网络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的巨系统;(2)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变动的;(3)网络系统是人类对现实网络系统的再创造,是人类主体的摹本。因此,面对复杂的网络巨系统,企图用某一学科的方法去研究网络的价值,或急于建构什么网络社会学、网络政治学等,可能会导致对网络的偏执。我主张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研究网络,去解释网络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二、网络文化的价值意蕴

互联网——人们也常把它称作“第四媒体”——已对传统媒体、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冲击,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特定的文化类型,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价值意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

从文化作为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成果的视角来分析,网络本身便是人在信息时代的一种创造物,一种文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所导致的信息革命,实质就是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在文化领域里,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革命正在促进先进的文化信息技术系统、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的出现,正在大大推进这一趋势。构成网络的要素有许多是文化产业的产品,如交互式电视、多媒体、光盘、摄像机,乃至网上图书馆等等。它们是融物质产品与精神消费品于一炉的。当这个文化网络系统实现时,它能按照人类的习惯,提供各个感官所能接受的多种属性的信息,如通过磁带、磁盘、光盘等信息存储体,通过电话、电传、电视等信息传输设备,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等信息加工装置,向人类提供声、图、文集成一体的并能进行动态交互作用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人类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方式下,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育、文化娱乐等满意的服务。

2.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

20世纪以来,数字化的光缆通信使艺术产品以光速传播。许多外国人赞美中国的古典诗词,认为“短短几十个单词不仅能表达一个复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和环境,还无比深刻地抒发了人的感情,这真是一种奇妙的艺术”。他们问:“为什么不把它介绍到全世界去呢?”这是因为交往和理解有困难。但随着中国网上博物馆、网上音像馆、网上图书馆、网上艺术长廊的开发与建设,这种“奇妙的艺术”正在赢得不同民族的人,并在成为世界性财富。因为在网络上,人们能把抽象思维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使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从而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

可以说,网上博物馆、网上音像馆等是文化传播方式与交流的样式,而支撑这些具体的不同文化样式的则是电子——电磁波。在人类文化变迁中,如果说第一代文化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音文化,第二代文化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字文化,那么第三代文化则是以电子-电磁波为载体的电子-电磁波文化,电子-电磁波文化为人类文化样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网络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

当今,全球文化交流之所以能够全面、加速地进行,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密不可分的。网络和数字技术使得人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更直接的、跨文化的交流。网络化、数字化这种媒体形式不仅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而且使这种文化交流提升到信息化、知识化的水平,从而使文化全球交流展现出新的境界、新的层次、新的状态,为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1)网络凸现了资源共享性。网络使人们能够通过全球性的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人们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在网络时代,人们置身于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空间,形成网上交往方式,各种文化形态互相学习、相互吸引、相互创造,这种全球知识、文化共享的过程,强化了人的活动功能,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扩展和深化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与交往。可以说,网络化为现代人提供了积极生存的时间和积极发展的空间。

(2)网络的一体化。发达的电信网络使信息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导致各种有关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全球规模的水平上。这有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是个人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生存利益只有通过全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实现才能实现。没有人类的生存,个人也不能生存。每个人都必须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这将成为每个人行为的最高尺度,使人们从个人本位向类本位转变。

(3)网络的智能性决定网络经济是一种低污染、高效能的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在这个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将消除与生命自然界的对立,恢复生命大繁荣的局面,完善生物圈生命机制,实现全球性的和谐有序的生存和发展。网络是人类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追求目标。

但是,在网络业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网络业上处于垄断地位,不发达国家则处于网络不发达状态。网络具有逻辑先在性,即它内涵了一定的逻辑程序和观念前提,采用协议规定的标准语言编写,这就使以网络为基础的这种全球文化交流的过程,带有明显的西方话语和文化、意识形态特点。所以,有人把互联网称为电子殖民主义、网络霸权主义或网络文化帝国主义。

4.网络文化语言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直接现实,尤其是作为语言时尚的各种社会流行语,更是最为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语言文化现象。计算机网络上的流行语和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社会流行语现象,就是当今中国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一种十分现实、生动的写照。

首先,是有关计算机的一些专门用语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迅速地进入社会生活,普及到十分广泛的社会层面,成为人们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流行语汇。如“上网”、“网民”、“病毒”、“千年虫”等。1994年修订完成、1997年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已将“软件”、“硬件”、“网络”等有关计算机的用语乃至由此派生出的新语义义项收录了进去。到了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流行语》一书所收录的50余条“科技流行语”中,大多是与计算机和数字化信息网络有关的新语词,如“病毒”、“电子商务”、“电子私塾”、“电脑盲”、“电脑族”、“防火墙”、“黑客”、“IP电话”、“千年虫”、“数字化犯罪”、“手提电脑”、“上网”、“网上书店”、“网民”、“网虫”、“网吧”、“因特网”、“伊妹儿”、“雅虎”、“搜狐”等等。如今,甚至有些“网虫”群体所习用的比较专门的网络流行语,如“爬网”(上网)、“贴帖子”(通过电子信息板发布信息)、“菜鸟”(初上网缺乏经验者)等也被“下载”过来,进入了当今的社会流行语行列,成为时下的一种语言时尚。

其次,就是许多有关计算机的用语很快就被赋予新鲜有趣的新的寓意,化作了一些通俗、幽默、口头禅似的各种社会流行语。例如,在计算机用语中,“奔腾”本为计算机一种运算速度较高的芯版的品牌。在现今的社会流行语中,“奔腾速度”则是形容某人的思维敏捷、思想反应灵敏。反之,则用同是计算机用语的“286速度”戏称某人反应迟钝。“超级C语言”,戏称某人的言语逻辑令人费解。“格式化”作为计算机术语,本指运用一定的程序对存储信息的软盘或硬盘进行必要的整理,在生活中则是用指语言的文明、规范。譬如欲带点幽默地说某人言语粗鲁、不文明,则可说“这人的语言没有经过格式化”,委婉而不失风趣。以“内存”或“硬盘”借指人的头脑,可用来戏称某人很笨、迟钝为“内存不够”或“硬盘不够”。其中,流行最为广泛的,当属“硬件”或“软件”这两个词了。

有关计算机的社会流行语作为一种当今强劲的语言时尚,其本身无疑也在有力地推进着数字化社会的进程。

5.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

把握网络文化的价值,要正确看待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尽管现在人们还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描述这种现代层面的网络文化,还其庐山真面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就其形式来说,它都是迥异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即“传统文化”的。

网络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数字文化。对于电脑来说,任何信息只有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它才能予以识别、理解和处理。这就决定了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转变自身,而是如何转变。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应是扬弃传统文化的产物。只有这样的网络文化,才是活生生的、有无穷创造力的新时代的全新文化。事实上,所谓的网络文化也不是全球绝对同一化的文化。网络文化是一个具体的有特殊内涵的文化概念,超民族的网络文化是不存在的。可以说,实现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型的民族或国家,其网络文化都是具体的、特殊的、丰富的,而不可能是超民族国家的抽象的一般性文化。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换言之,越是具有民族国家内涵的网络文化才越是真正的网络文化。因此,发展网络文化与实现传统文化具体形态的转型是并不矛盾的。人们看到网络化时代的文化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往往以为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彻底西化的文化,这实际上是极大的误解。任何具体的特殊的传统文化,只要它能够使自己数字化,就可以转化为网络文化。而使自己数字化,这应该是任何传统文化自身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意向性。可以断言,任何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都将在网络时代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栖身之地。

三、网络的社会意义

网络的社会价值要阐明的是网络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1.网络对人们实现跨时空交往的意义

交往是人的社会本性。但人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时空范围受到交往工具、通讯手段的制约。在古代社会,落后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使人类只能进行近距离的交往,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存与交往方式,经历史的积淀,在每一地域上都形成了严密厚重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这些宗法血缘关系网络便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基与范围。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千余年来僵化不变的农业社会交往方式的宗法血缘性受到直接冲击。今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开通,突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网络使全球性普遍交往成为可能。

(1)交往的全球性。其标志有二:一是互联网、跨国公司的发展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而带来贸易、政治、文化、教育等全球性交往。二是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Cy-berspace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可以和身处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网络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联系交往。网络交往具有了全球性、普遍性和无限性。

(2)交往的多元化。在网络社会中,交往的主体是无中心、非单一的;网上切实相遇的是另一主体,交往方式也由等级式、单向度向平等性、交互性、非中心化转变。个人实现了对其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交往实践成为网民的基本生存方式。

(3)交往的“信息共同性”。在工业社会中,实践交往的纽结主要是利益,利益的驱动使不同的个人、不同的集体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知识与信息价值的飓升,使共同体的形成更多地由知识与信息牵线。正如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池田谦一在《电子网络的社会心理》一书中所说的:“电脑通信在电子空间中能一下子飞跃时间、空间与社会的篱笆……纯粹以‘信息之缘’连接的人与人关系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形成了全球性的没有制约的中间集团,它给予人们的创造性动力的可能性是无法估量的。”显然,由“信息之缘”结成的新型共同体,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共同体”,或者叫“电子共同体”,它正在对实践交往的单一取向——“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网络社会之所以能为人们打开超时空的、全球性普遍交往的通道,最主要机理就在于它是一个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形成的信息化社会。信息通过网络在全球自由传递和流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财富就有可能为网上每个人所共享。

2.网络给我国的社会分层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角色

在信息网络社会中,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和心态是怎样的?按照其与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对网络所持的态度,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层:

(1)高层:人数不很多,但均为决策、头面人物,影响力极大。属于这一阶层的人士有:网官——为主管网络事务的政府官员、决策人物,他们决定国家网络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网主——为各类网站和网络企业的老总高参、头面人物,在我国多为新近创业、血气方刚的少壮精英。

(2)中层:这一层比较复杂,人数也较多,IT业界和非IT业界均有(但以前者为主),大多是网络的中坚力量。网士——为从事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学者、专家、智囊人物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网官、网主们提供技术和发展策略方面的解决方案、咨询意见等;网僚——为网官、网主属下从事行政管理、经营销售、系统维护、应用开发、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的白领人员;网工——为在网络企业或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其它行业中从事文秘打字及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一般员工;网媒——为专业媒体或大众媒体中从事网络方面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的编辑、记者或评论家;网客——为网站、网络企业临时邀请参加有关活动的“特邀嘉宾”,如演艺界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用以加强网站和网民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点击率”;网星——为网站、网络企业以重金长期雇用或选聘的“形象代言人”,用于提高网站或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

(3)基层:这是触网者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主要由网络的用户组成。他们的本职工作虽然各不相同,但在网上有着基本一致的利害关系;他们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当前的市场导向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网民是因为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或兴趣爱好而上网的所有人的总称。其中有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可成为以下三种特殊网民;网迷——因对网络兴趣特别浓厚而经常上网的人(因工作需要不得不经常上网者不在其列);网虫——是网迷中具有较高的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者,会编制程序或使用开发工具,通常在网上都发布了自己独立设计、制作的个人网页;网痴——是网迷中少量上瘾成癖者,其标志是上网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并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

(4)浮层:这是一个隐蔽在幕后的层次,人数不多,但通常能量很大,影响极坏。他们是:网敌——指黑客、病毒制造者和其他网络犯罪分子。他们通过非法手段进入网络系统,实施多种形式的破坏、犯罪活动,是网络社会和网民利益的共同敌人;网贼——指以非法手段为个人谋取经济利益的网络犯罪分子,他们通常从窃取其他用户的帐号、密码入手,以非法篡改程序、数据的手段,达到侵吞他人、集团或国家财产的目的。

(5)外层:这是网络以外的阶层,目前人数仍有很多,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其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这就是:网盲——指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对网络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且从不上网的人士。他们之中许多人是因为身处欠发达的偏远地区,不具备触网条件;但也不排除少数人虽有触网条件,但由于对网络抱有成见而不使用网络的情况。

3.网络虚拟组织孕育着社会组织方式的革命

在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已导致了三次大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原始社会的组织方式,农业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工业社会的组织方式。农业社会延用的是家长制的社会组织方式。一旦勇敢者投入了希望的、外部世界的信息之光,专制的瓦解和奔向“新的家园”就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阻挡的了。工业社会采用的是一种打破了封建的家长制,渗透着民主、平等、公正思想的社会组织方式。但在企业组织中,从工业时代早期的小业主制度中脱胎而出的等级制、等级体系、等级管理仍以不同形式在运行。尽管历史上的等级制度取得了它的成功,但由于自身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它必然被新的组织方式所代替。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开通,网络组织(如虚拟企业、虚拟社团、虚拟社区等)的兴起,对现实组织的等级制、等级体系、等级管理形成了巨大冲击。

一是组织结构的网络化。过去组织常被视为一个可以按一套简单的指令拆成部分然后再组装起来的东西。由于网络组织信息流通的社会化,由于网络的结构可以比任何其他现有的组织以速度更快、更富有情感、更节省能源的方式沟通信息并使网络中的一切东西趋于平衡,从而使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失去了效力,进而将对社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产生影响。表现为(1)社会中各组织的自组织系统功能完善、相对独立;(2)组织之间的开放性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将大量增加;(3)组织之间的互动以及组织受外在环境影响使组织的变动更频繁。独立、开放、互动、变化使整个社会组织呈现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可以说互联网将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重叠的虚拟与真实的网络世界中,它不只是一个网络组织星座,而且由网络组织星座组成的整个银河系。

二是组织纽结联系的广泛化。网上多数虚拟组织是万维网上的一个纽结、一个节点,但这一纽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与其他组织互通信息,使彼此实现更深层次地交往:另一方面,它使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同时与几百个、几千个组织沟通,扩展组织的广泛联系,丰富组织的内容。网上任何一个虚拟组织,它将既保留组织自身的特点与个性、具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时又通过其联系广泛的触角,在万维网中汲取其他组织新的思想、文化与经验。

三是组织管理的扁平化。在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中,信息源不可能是高度集中与唯一的,而是分散的、众多的。多层少点的金字塔结构演变成层少点多的扁平结构。组织的扁平化意味着组织管理的范围扩大了,管理所有的下属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尤其是对于一个虚拟企业、虚拟社区而言。

以上关于网络价值的思考与辨析,着重于对网络时代价值的分析和对网络社会文化价值的宏观探讨,有些观点还可进一步讨论,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促进我国的现代化。

标签:;  ;  

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