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藏文学术期刊论文数据统计分析-以《中国藏学文摘》藏文版为中心论文

国内藏文学术期刊论文数据统计分析
——以《中国藏学文摘》藏文版为中心

利格吉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 文章以2012-2017年《中国藏学文摘》藏文版的数据为统计指标,主要从藏文期刊的分布地区,学术论文的数量、专业结构、作者情况及转载率等方面,对我国当前藏学类藏文学术论文进行总体分析,总结该领域办刊特点及成果发展趋势,为藏学藏文期刊的办刊、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提供基础数据,进一步推动藏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藏学;藏文;期刊论文;评价体系

藏学学术论文,是我国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对藏学研究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藏学研究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期刊作为藏学研究重要学术资源,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以藏学研究为主要特色的《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综合性学术刊物在西藏及其他地区相继创刊。据统计,目前国内各语种涉藏期刊约有50多家,其中藏文刊物39家,藏文学术期刊19家。这些刊物的创办为我国用藏文撰写论文的学者们搭建了重要的学术平台,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发表成果的园地,为我国藏学研究培养了人才,壮大了研究队伍,也为人们了解西藏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情况打开了一扇窗户。因此,藏文类期刊是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推进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2012-2017年藏学藏文期刊论文数据为统计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涉藏期刊在办刊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藏学藏文学术期刊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提供参考,以促进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一、全国藏文期刊及其专业分布情况

(一)全国藏文期刊概况

藏学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客观上必然具有连带学术成果评价和引导学科发展的功能。目前,藏学藏文学术期刊大多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主办。但是,由于主办方的学术层级和资金投入不同,各期刊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学界对藏学藏文期刊的统计数据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为了保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笔者将根据“中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网站上注册发布的藏文期刊数据为依据,并把长期以ISBN号(指以书代刊型,在此计入3家,见下表备注栏)发行,并在藏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年刊计入其中,以此作为统计数据的基础。据该网站统计,现公开出版发行的藏文期刊共有39家,这些藏文期刊主要分布在北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具体情况如下(见表1)。

根据统计,西藏自治区创办的藏文期刊最多,占藏文期刊的41%;其次为青海省,占23%;甘肃、四川各占13%;北京占10%。在这些藏文期刊中,科研院所主办的刊物和各大高校主办的学报有17家,占藏文期刊总数的44%,内容涉及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这17种藏学学术期刊中,2家为双月刊、12家为季刊、2家为半年刊、3家为年刊(均为以书代刊型)。在专业分布方面,除了藏医药研究和教育研究有专刊外,其余均为综合性刊物,且综合性刊物占藏文学术期刊的67%,这些藏学藏文学术期刊,标志着藏民族的文化艺术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崭新的文化模式”[2],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气、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对西藏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争取藏学学术话语权及学术走出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上述反思下,中国借鉴自身处理台湾问题的经验,希望通过“南海核心利益说”方式逆转南海局势以维护中国利益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回想当初面对台湾问题的不利趋势,中国基本不考虑自身所处国内国际环境,坚持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一个中国”前提,最终彻底扭转国际社会对于“两个中国”常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代表之前,国际社会的现实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当局均视为中国)的认知,实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两岸关系的根本好转。由此来看,中国完全有可能比照台湾问题方式推出“南海核心利益说”。

但是,目前的藏学藏文学术期刊多数为综合性学术刊物,这些刊物普遍存在栏目设置单调、雷同,结构和内容大同小异的问题,“趋同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各期刊应凝练自身的办刊特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使涉藏期刊形成一种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分类传播、层次清晰的学术平台。”[3]各编辑部在办刊过程中,应加强策划,使刊物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提升刊物的品质和形象。另外,要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办体现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的栏目,形成栏目优势和影响,强化品牌优势,提高期刊的竞争力,加大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度。此外,现在各个编辑部普遍存在稿件多,但高质量稿件少的情况。对此,编辑应提高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坐等稿件的观念,主动走出去约稿,以此来提升刊文质量,使藏学期刊不断向精品化、数字化发展。

表1全国藏文期刊分布情况统计表

(二)藏文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对藏学藏文期刊论文中各学科论文发表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及热度。2016年,《中国藏学文摘》(以下简称《文摘》)藏文版共统计了在全国公开发表的1236篇藏学藏文论文,笔者以此为分析对象,对藏文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2018年4月公布的最新学科目录,笔者把1236篇藏学藏文论文按学科进行分类。因涉及自然科学中的多种分支学科及美术、建筑等工科类论文极少。“医学/历算”学科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占论文总篇数的22%,其主要原因是17家藏学藏文学术期刊中,藏医类专业期刊就有3家,且均为季刊,它们分别为西藏自治区门子康主办的《雪域藏药》、西藏藏医学院主办的《藏药教育与研究》和青海省藏医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其他综合性刊物也设有该学科相关的栏目,也会零星刊登与其相关的学术论文,因此,该学科学术论文占藏学藏文学术刊物论文总数的1/6。同时,这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传统医学备受瞩目、藏医保健不断升温等社会现象也有一定关系。

从以往发表的论文来看,藏学藏文论文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传统学科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的引领、藏学研究人员规模的不断壮大、作者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藏学类藏文学术论文的研究领域也紧跟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突破固有的研究视角,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开始关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民生问题,其相关成果陆续见刊,且每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逐渐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该学科应有的贡献,这无疑将推动藏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中国藏学文摘》概况

(一)创刊缘起

中国作为藏学的故乡,藏学研究源远流长。古代藏族学者纪录、研究本地区、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藏文古籍卷帙浩繁,在中国各民族文字古文献中,其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目前,现代藏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在藏学研究队伍中,很多学者都掌握多种语言,且都能用藏文之外的其他文种来完成藏学研究工作。但在传统藏学研究领域,近一半的学者还是通过藏文来撰稿或参与学术活动,当下这一特殊群体的学术成果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不仅制约着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学术成果评定、职称晋升等。

一般来说,某一期刊的论文被转载的数量越多,说明该期刊在学术研究前沿及学术论文的信息交流中越活跃,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越重要,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鉴定核心期刊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见图3)。

学术评价体系是一种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特殊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学术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西藏大学创办《文摘》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文摘》的出版,力争做到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建立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的工作机制,为构建合理的藏学藏文期刊论文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二是每年按学科分类统计藏学藏文学术论文,以此了解我国藏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我国藏学藏文期刊发文情况;三是通过栏目设置,考察藏文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因子,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藏学藏文期刊的发展步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提供依据。

(二)选稿流程

《文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住底线,开拓进取。《文摘》创刊之初,编辑部曾就《文摘》的专业划分、栏目设置、办刊方式等方面,多次征求了丹珠昂奔等国内藏学专家。在《文摘》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精炼文摘内容,提高办刊质量:以学科分类处理、同类比较的原则上遴选论文;以同行评议为主,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目前,《文摘》设有摘编论文、论点摘录、年度藏文期刊学术论文总目录等3个栏目。每期有20篇摘编论文;80篇优秀论文的论点摘录;上一年度全国公开发表的所有藏学藏文期刊学术论文总目录,其中,20篇摘编论文是核心内容。

对论文的筛选,严格按照“《中国藏学文摘》选稿细则”执行。首先,从上一年公开发表的藏学藏文论文中完成约100篇优秀论文初选工作,这部分论文篇数占藏学藏文论文年发表总量的8%;其次,组织专家委员会,从100篇初选论文中遴选60篇论文;再次,将60篇论文按学科进行分类会后,组织全国15名藏学研究专家,按照3名同行专家评审1篇论文的原则,根据专家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对以上60篇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并做出排序;第四,根据专家的层层评审结果,最终确定20篇摘编论文,这部分约占藏学藏文论文年发表总量的1.7%,其余40篇论文作为“论点摘录”栏目的内容,由《文摘》编辑人员进行摘录,该项内容约占藏学藏文论文年发表总量的3%。截止目前,《文摘》已先后出版6期(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版)。具体选稿流程如下(见图2)。

图2《文摘》选稿流程图

实验监测巷道围岩不同位置处应力和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巷道围岩不同位置之间发生位移速度的关系,寻找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在时间和空间位置的演化规律。

从以上两项数据统计来看,藏学藏文学术期刊核心区的划分体现了“二八定律”,即20%的期刊登载了80%的重要学术论文。在各种评价体系中,一般体现这种特性的期刊可视为核心期刊。

(三)编辑队伍

目前,藏文藏学论文尚未建立数据齐全、更新及时的评价数据库,所以我们很难对这个领域的整体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因此,我们只能借助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主要对《文摘》6年转载的120篇论文(每期20篇)作者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虽然这些论文在6年来的藏文藏学论文总数中的占比甚少,得出的数据也颇显零散,但仍可帮助我们了解这一领域作者的基本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见表3)。

经过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选稿、编辑、出版经验。同时,也与全国各大涉藏期刊编辑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对进一步推动《文摘》工作向纵深发展,为今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藏学藏文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国内知名的学术文摘类刊物相比,《文摘》在办刊质量、学术水平、数字化程度、编辑队伍素质等方面有较大差距。首先,“以书代刊”的出版周期长,无法保障刊物的发行时间,导致所刊载的信息过时,严重影响该类刊物应有的时效性和传播率;其次,编辑队伍不稳定,导致《文摘》出版发行工作运行不畅。

返校的时候,妈妈塞给我一个饭盒,我推辞道: “你吃吧,学校有食堂。”结果,她还是悄悄地把饭盒塞进我包里。就在那天,下班很晚,外面街市上人山人海,食堂里又只剩下残汤剩饭,我失落地回到宿舍,突然想起包里还有一盒饭,顿时打起精神来!

表2《文摘》(2012-2017)转载论文的期刊源统计

鉴于上述原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高校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电子期刊或集刊(年刊),努力建立本学术领域最高水平的成果发表园地”[4]的要求,把藏学研究与上述存在的问题相结合,积极推动以藏文撰写的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建设,并于2012年9月创办了集学术信息、学术动态、学术评价为一体的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刊物《中国藏学文摘》,分汉文版和藏文版。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文摘》编辑部还成立了由国家民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西藏社科院、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研究单位和高校的49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

图3《文摘》(2012-2017)转载论文的期刊比例(%)

三、基于《中国藏学文摘》的数据分析

(一)转载论文的期刊源

《文摘》转载论文的条件有以下三个:一是刊物具有CN号或ISBN号(指以书代刊型);二是必须是藏文期刊;三是非出自索引、论文集、文摘等二次文献。根据上述转载条件,从2012-2017年之间被《文摘》转载的文摘论文期刊源来看,基本涵盖了所有藏文学术期刊,其中按摘录论文的篇数排在前7位的期刊统计数据如下(见表2)。

文摘类期刊经营“二手论文”的性质决定了选稿的重要性。《文摘》尽管只是转载转摘藏学藏文学术论文,但是,编辑部本着对藏学研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中国藏学文摘》选稿细则”对二次文献再作进一步甄别,因此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如何在大量的已刊论文中大海捞“真”,选出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的论文,实属不易。这里“选”是前提,更是关键,它对编辑人员的学术眼界与业务素养要求非常高;“编”是技巧,也是艺术,体现着编辑的深厚功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文摘》的办刊质量和认可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摘》的学术评价影响力,今后应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不断提升办刊质量。首先,要结合工作实际,选派编校人员到内地高校接受短期培训或参加每年一届的“全国涉藏期刊研讨会”,学习藏学界核心刊物的办刊理念,加强与各有关期刊编辑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其次,要鼓励编辑人员进行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把握最新的前沿理论等方式,以提升学术修养和编辑水平;再次,利用每年一届的“全国涉藏期刊学术研讨会”等机会,积极参加期刊界的各项活动,利用现有的影响力,扩大发行范围和交流渠道,以此来提升《文摘》在藏学界的影响力;最后,继续加大与专业学术平台之间的合作,加强数字化与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其学术评价功能。

如图3所示,根据6年的数据来看,转载论文篇数较高的期刊分别为:《中国藏学》,占转载论文总数的22%;《西藏大学学报》,占转载论文总数的19%;《西藏研究》,占转载论文总数的17%;《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占转载论文总数的10%;其他期刊占转载论文总数的32%。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稿多投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二线刊物上。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线期刊,其投稿、用稿制度比较规范,基本不存在此类现象。

(二)论点摘录数据统计

在过去6年的办刊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办刊思路和方法,提高办刊质量,把精选精编每个栏目的内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版中该栏目摘录论文100篇,约占总论文篇数的10%;2017年版中摘录40篇,占总论文篇数的3%。其中,2014版中没有设置该栏目。在过去五年中,《文摘》共摘录论文359篇,其中,63篇摘自《中国藏学》,占论点摘录论文总数的18%;《西藏研究》62篇,占17%;《西藏大学学报》56篇,占16%;《青海民族大学学报》33篇,占9%;其他期刊145篇,占40%。这些数据为进一步认定和划分藏学藏文学术核心期刊提供了依据(见图4)。

图4《文摘》(2012-2017)论点摘录中主要期刊所占比例(%)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中,对学术评价制度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术评价机构应遵循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的评价程序,采用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建立评价结果、意见公示制度。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对不当评价、虚假评价等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对评审专家名单和评议过程负有保密义务”。[5]在选稿工作中,主要在各藏文期刊编辑部的推荐及《文摘》编辑部选稿的基础上,采取匿名送审的方式,在选稿的过程中基本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文摘》转载论文的作者情况统计

办刊的关键在于刊物的内容和质量,而内容与质量的根本又在于作者,因此,作者是刊物质量的关键。为此,编辑部应及时掌握作者群的结构特征,这不仅有利于作者队伍的建设,而且能更好地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

1.2.5 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以“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调节”“植物类中药”“植物药”“Intestinal microecology”“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lant medicine”等 为 检 索 词 ,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与之相关的综述及临床研究,排除基础研究。共检索到肠道微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英文文献62篇,其中有效文献17篇;相关中文文献76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

《文摘》现有编辑6人,并设有主编1名,副主编2名。这支编辑队伍均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涵盖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图书管理等学科领域,为顺利开展《文摘》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表3可以看出,被转载论文的作者,主要以25--50岁的中青年教师或研究人员为主,约占81%;从职称来看,主要以正高级及副高级职称为主,占作者总数的77%,初级和中级职称其次,这一部分作者主要集中于在读博士中;在学位结构上,主要以硕士为主,占50%;其次为博士,占21%,这一数据随着博士数目的增加,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作者的地域分布较广,但不均衡,主要就职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由于从事藏学藏文学术研究的作者群比较固定且数量有限,在某一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核心作者更是屈指可数。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要基金项目的实施和资助力度的加大,藏学研究的藏文论文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不断扩大,基金载文量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带动了跨学科之间的广泛合作。“社会科学工作者摒弃以往那种把自己锁在书斋中‘闭门造车’的理论研究,纷纷走向应用,面向社会发展实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大批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政策、对策研究和开发研究,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对大型社会问题的研究,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6]

由于电气设备在实际的运营当中,受到温度及湿度的影响较大。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当中,所产生的热量将难以散发出去,这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使用的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安装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设备散热功能的考虑,做好相关的保障措施,促使电气自动化设备热量及时被散发出去,降低设备运行时温度,充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

学科合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合作论文。同样,我们在统计中也发现藏文论文中合作论文的数量有逐年增多趋势,这推动了藏学研究领域交叉学科研究。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已经展现了其强大的学习能力,目前提高卷积神经网络性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网络的深度,以提升网络对数据的表征能力。但网络深度的增加意味着参数的增加,这使得扩大后的网络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参数较多的高层卷积层,采用一种多尺度卷积模块(Inception)[11]替代高层卷积层,在保证网络深度的同时,减少了网络参数数量。多尺度卷积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

水稻幼苗期易出现立枯病,其主要症状是稻苗发黄并弯曲,生长迟缓,抵抗力在较大程度上会有一定的降低,若出现其他病菌,会大大降低水稻成活率。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温,立枯病易在低温中生存,这就需要在进行抗病防治时从温度入手,水稻幼苗期需要控制生长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幼苗受低温侵袭。水稻在出苗期至三叶期,一般情况下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证水稻的抵抗力,三叶期后将水稻进行有效实时通风,以此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锻炼尤其抗旱能力,以此降低立枯病发病率。

表3《文摘》(2012-2017)作者年龄、职称及学位情况统计表

结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藏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藏学藏文学术论文尚未建立起一内容齐全、更新及时的数据库,故而本文中体现的数据均以人工搜集、统计、分析所得,所以会存在一些误差。当今世界是以互联网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互联网”正在推进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藏学藏文研究成果也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更加公开透明、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健全藏学藏文优秀成果评价的推广机制,加大对优秀成果的推送力度,这对整个藏学研究领域而言,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本文旨在从宏观上为构建藏学藏文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提供可资参考的基础数据,但在微观层面上,因为目前信息化程度所限,还难以对个性化的学术研究结果,尤其对论文引文分析和传播效应等其他影响力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全方位评价。当前,全国与藏学相关的各科研院所对“藏学藏文核心学术期刊”认定及学术评价体系建立的呼声较高,《文摘》作为构建这种学术评价体系的初步尝试,希望能为建立健全我国藏学藏文期刊学术评价体系、机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期刊/期刊类查询)[EB/OL].http://www.sapprft.gov.cn/zongshu/magazine.shtml/2013-12/20.

[2]孔繁秀,李子.从国内藏学文献出版现状谈图书馆藏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8):13-18.

[3]周晓艳,拉巴次仁,韩连启.涉藏学术期刊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9-146.

[4]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EB/O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s://www.sinoss.net/2008/0918/324.html/2008-09/18.

[5]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408/t20040816_80540.htm/2008-04/25.

[6]钟旭,黄晖.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学报,2000(2):280-28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pers in Domestic Tibetan Academic Journals-Data Analysis is Based on Chinese Tibetology Digest

Li-Geji

(Institute of Tibetan studies,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ibetan edition of Chinese Tibetology Digest from 2012 to 2017,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Tibetan periodicals,the number of academic papers,professional structure,authors'situation and reprinting rate.This article makes a general analysis with the current Tibetan academic papers,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ation,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It provides basic data fo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ibetan journal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s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studies.

Key words: Tibetan studies;Tibetan;journal articles;evaluation system

DOI: 10.16249/j.cnki.1005-5738.2019.02.020

中图分类号 G3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738(2019)02-139-007

收稿日期: 2019-04-28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萨迦班智达语言学学术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XMZ016

作者简介: 利格吉,女,藏族,青海海南州人,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藏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石达顿珠]

标签:;  ;  ;  ;  ;  

国内藏文学术期刊论文数据统计分析-以《中国藏学文摘》藏文版为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