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论文_包文昱

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论文_包文昱

包文昱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二小(兰炼二小) 730060

摘 要:我们的教育教学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展现学生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自尊又有自信、自立且个性特长鲜明的学生。小学美术教学只有把有效的组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充满活力 兴趣 学生个性

美术教学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浅显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的教学目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从前我们小学美术教学很多时候都是给学生布置作业,教科书上的作品让学生临摹,下课的时候学生作业一交,一节美术课就上完了。给学生讲解或者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美术课比较单调,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调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欢声笑语。

二、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是一支娇嫩的花朵,它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精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了它们,生命之花就会凋谢。”《青花盘》一课体现了美术课程浓郁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或者实物欣赏,让学生掌握青花盘的色彩和形式上的特点,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入信息的交流。在这种情境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式、美术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贡献,更要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这种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法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兴致迅速升温。

三、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四、积极进行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创新的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美术课变得更加精彩,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力,开心度过每一节美术课。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从知识论和教学论视角解读情境教育的依据和意义[J].基础教育课程,2009,(2)。

[2]李吉林 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2)。

[3]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包文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论文_包文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