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论文_谭祁衡

郴州市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MRI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对照组行MSCT扫描,研究组行肺动脉MRI检查。基于临床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高于对照组80%(16/20)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研究组的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上肺动脉MRI技术具有比MSCT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与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动脉MRI技术;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中老年常见病,这种心血管类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其发病率正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对于此病,确诊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基础与前提,而MSCT与MRI正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用于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手段,临床价值均较为显著。本文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其采取MSCT与MRI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2组,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3岁~67岁,平均(55.52±13.24)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4岁~66岁,平均(55.59±13.21)岁。将患者年龄分布状况、性别构成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与《内科学》(第七版)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无消化系统反应、无呼吸系统炎症反应;③近三个月内未接受过急性肺动脉栓塞相关治疗;④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不反对此次研究[1]。

排除标准:①存在不适合进行MS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原因,如对造影剂过敏等;②6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③合并有心脑血管严重病变;④因精神疾病等原因而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2]。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MSCT检查,为患者取仰卧体位,以胸廓为起点进行螺旋扫描,直至肋膈角水平位置。增强剂为非离子对比剂,医护人员以4mL/s的速率将300mg/mL对比剂经肘部高压静脉注射给患者,随后设置参数:①管电流:200mA;②管电压:120kV;③扫描时间5s;④旋转时间:0.6s;⑤螺距:2.0;⑥阈值:95~100Hu;⑦扫描方法:智能触发。设置完毕后为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重建图像。

研究组采取MRI检查,选择快速扫描序列、横轴位HASTE黑血序列、TrueFISP亮血序列以及T2脂肪抑制序列,以智能触发方式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同对照组,扫描所获得的图像经工作站计算机处理,最终形成MRI图像。

影像科安排2名以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阅片,若医师结论相同即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基于临床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诊断准确率以及总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需正确录入至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软件可检验卡方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高于对照组80%(16/20)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研究组的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起病急、发展迅速,在发生后具有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并无特异性,早期难以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患者容易因为误诊或漏诊而面临危险,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也会使患者后期治疗具有更高的难度[3]。若要使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则需要借助MSCT或MRI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本文便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取了这两种影像学方法,而从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对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的诊断还是总诊断效果,研究组采用的MRI技术均要优于对照组采用的MSCT(100%vs80%),事实上,二者在间接征象上也有所不同,本文中研究组有4例有马赛克征,对照组有8例有胸腔或心包积液,3例有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而导致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MSCT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增强成像质量,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亚段以及垂直方向段的肺动脉栓塞都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可以避免因扫描时患者较长时间屏气使呼吸运动与心率降低而带来的伪影,还能降低部分血管存在的容积效应。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在扫描期间屏气欠佳,图像重建时容易出现阶梯状伪影,导致部分病灶为漏诊;还有一些患者的对比剂注射时间错误,扫描时间过早或过晚,使得对比剂未能在肺动脉中充分充盈,使得栓子检出率降低[4-5]。而MR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其可以清晰反映出肺段以上存在的栓子,适用于不适合接受MSCT检查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其在临床价值上要优于MSCT[6]。

结语:

多层螺旋CT与MRI肺动脉造影均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上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MRI肺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因此临床应优选这种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远涛.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09):56-58.

[2]刘国权,孟丽娜,王开福.多层螺旋CT与MR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比较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2):456-457+460.

[3]张延军,张俊艳,张延红,等.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48-50.

[4]王建辉,刘有云.多层螺旋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6):61-64.

[5]湛满佳.多层螺旋CT与MR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12):36-37.

[6]王俊锋,王会轩,高朝前.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6):1055-1057.

论文作者:谭祁衡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对比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论文_谭祁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