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储备现状及对策_煤炭储量论文

我国资源储备现状及对策_煤炭储量论文

我国资源储备的现状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资源储备的必要性

在普通经济学的范畴中,资源这个概念,一般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两部分,前者包括劳动、人口和资本等,这里所说的资源储备是指后者,即自然资源的储备。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可更新自然资源与不可更新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淡水和森林等资源,其特点是可以更新,可以持续利用;不可更新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恢复,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它也叫枯竭资源。资源储备既包括不可更新资源的储存,又包含可更新资源的储备。资源储备有以下三方面的必要性:

(一)战略储备的需要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本国的安全和利益,各国都建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并储备一定的军用物质和战备物质,以备紧急时使用。作为战略储备的资源大多是战略物质,有很高的机密性,并且主要由国家来实施,其储备的期限可能很长。

(二)安全保障储备的需要

安全保障储备为保障平时经济发展、防止资源供应中断、确保经济稳定、消除大幅度波动而进行的储备。例如,由于各种灾害、事故以及国际上因封锁、禁运和有条件的输出等情况出现都可能引起资源物质短缺和不足,造成供给中断,进而影响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储备。

(三)市场储备的需要

由于季节不同、供求变化以及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中断、生产停滞等引起供应紧张,国家为保证供给、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储备,也叫商业储备。市场储备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储备和国际市场储备两种。前者是为保证国内市场需求进行的物质储备,如我国的专项粮食储备主要就是对内为目的;后者则是为对外贸易、履行合同等而进行的资源物质储备。国际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国家集团和个人为了牟取暴利,垄断市场,囤积居奇,人为地制造紧缺而进行某些物质储备,这也属于市场储备。

二、我国资源储备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资源储备的现状

1.可更新资源的储备

可更新资源包括土地、淡水和森林等地上资源,总的情况是有一定数量和潜力,但数量不多,质量较差,其中大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满足国家需要还有困难。

(1)土地资源储备。土地资源储备即后备土地资源,也就是可以供农林牧等利用土地,其中主要是荒地资源。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我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的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另外,我国还有可供围垦的滩涂约150万km[2,],可以发展海水人工养殖的浅海水域1300万hm[2,],以及各种毁损废弃地700万hm[2,]。在现有条件下开发这些土地和水域,可增加耕地面积1300万hm[2,],林草地各2000万hm[2,]。由此看来,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还有一定潜力,但从人均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来看,储备非常有限。

(2)淡水资源储备。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m[3,],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m[3,],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600m[3,],为世界人均值1/4;亩均约1800m[3,],为世界亩均值3/4。到1990年,我国已建水库8万余座,总蓄水量4500亿m[3,],年耗水5000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8%。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是:①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5;②我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冬少夏多,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并且多水年和少水年连续出现,因此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淡水资源不足,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它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3)森林资源储备。森林资源储备即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包括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2.不可更新资源的储备

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包括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等资源。

(1)能源资源储备。我国的能源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的来看,这些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将有一定的困难。

①煤炭。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可以满足国家长期需要。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t,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煤炭的资源量还大于此。根据预测,埋深1000m以内的资源量在2万亿t以上,2000m以内的资源量更多,可见,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很大。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我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二是勘探程度不高,已探明储量中还有45%以上储量需要进一步精查,方可建井开发。

②石油。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最新资料预测,我国石油资源量在800亿t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t,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t,按年产1亿t水平计算,如果不增加新的探明储量,这些储量的可采期为30年。

应该指出自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以后,又相继发现了大港、胜利等一批油田,我国“贫油”的帽子甩掉了,石油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经过近30年开发,这些当年的主力油田已经进入稳产后期,油层进水,产量下降,这些剩余储量大都是老少边薄油储,储量不稳,开发难度加大,可供开发的优厚储量已经不多。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石油及其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国外进口已呈必然,并且进口数量不断增多,到1992年,进口量已超过出口量,我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国。最近新疆会战和近海找油捷报频传,新疆累计发现500亿t地质储量,但我们决不可盲目乐观。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看,我国石油资源并不多。

③天然气。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m[3,]左右。最近我国油气勘探有重大进展,在内陆大型盆地和东部近海都发现有良好的油气远景。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m[3,],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很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2)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我国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根据其资源优劣、储量多少、以及人均占有量和保证程度等可大体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①A类。资源丰富,储量大,其资源储量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领先地位,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大优势,如钨、锡、锑、钼、汞、钒、钛和稀土等金属,以及石墨、滑石、萤石、菱镁矿、重晶石、大理石、花岗石和玻璃硅质原料等非金属共20多种矿产。这一类矿产不仅能自给,保证国民经济需要,还可部分出口。例如钨矿,其储量和产量分别为世界的80%和90%,每年出口量及钨产品生产和出口量均为世界首位。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②B类。资源也比较丰富,其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或者资源潜力比较大,能够满足国民经济一定时期内需要。如铁、锰、铜、铅、锌、铝、镍、金、银等金属和磷、硫、云母、耐火粘土、高岭土等大部分非金属矿产。B类矿产从资源储量来看,能够满足国民经济中短期需要,如到2000年,大部分资源可以保证需要。其中有些矿产资源潜力很大,在探明储量增加以后还可满足较长时期国民经济需要,但也有些矿产虽然探明储量不少,可质量不高,又存在开发利用上的不利条件,其中有的矿产又是国民经济中大宗使用的矿产。如铁、铜、铅、锌和磷、高岭土等矿产,由于产量不高,因而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进口弥补。比如铁矿,我国已探明储量达500亿t,居世界第5位,储量不少,但98%为贫矿,并多是共生矿和中小矿床,加之采选冶技术复杂,产量有限,满足不了国家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国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富铁矿砂。

③C类。资源不足或短缺,如铬、钴、铂族金属、金刚石、钾盐、优质高岭土、天然碱、硼和高档宝石等矿产。C类矿产不能满足需要,要进口解决。如钾盐,我国已发现的钾盐基本上是液态钾,并且94%产于青海。虽然最近四川发现数量可观的液态钾,但也不能保证需要。

(二)我国资源储备面临的问题

1.客观储备不足,难以保证长期需要

从资源的客观储备来看,我国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其中有一部分资源的储备较多,具有一定的优势,还可以满足国家较长期的需要。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大部分资源储备不足,后备资源有限,其中有不少资源本身就是属于贫乏或短缺之列,不能满足需要。从人均占有量看,人均资源储备和后备资源则更少,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很多资源人均值在世界上排名在几十位,甚至百位以后。以矿产资源为例,在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铁、铜、金、银、铀等10种以上矿产的探明储量不足;铬铁矿、金刚石、天然碱等在内的6种矿产探明储量很少或短缺,不能满足中短期需要。据有关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矿产资源有一半不能满足需要;到2020年,大部分矿产资源的储量没有保证。

造成客观储备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口多,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地质工作不够等所致。如矿产资源,除了部分资源属于稀少或短缺之列外,绝大部分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例如煤炭和石油,其探明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几分之一,潜力还很大;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仅占其预测资源量的4%;至于非金属矿产的资源潜力就更大。因此,对矿产资源来说,今后有必要加强勘探工作。

2.资源储备制度尚未建立,资源储备工作开展的不够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其中有些资源部门对资源储备的必要性缺乏了解,资源储备意识淡薄,工作不力;有些资源部门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不规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因而工作成效很差。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领导部门和决策机关对资源储备的必要性认识不够,还没有形成资源储备的共识和决策,没有把资源储备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并纳入工作中,付诸实施。

三、我国资源储备的对策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大。为了预防不测,应付各种事变,保证经济顺利发展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国家应该有所储备。对于我国来说,资源储备更为重要,有其现实和长远的意义。现在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实力还不雄厚,国家还不富强,全国至今还有7000多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需要我们扶助。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是很丰富的,但是,由于我们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就少,使我国许多资源都感到贫乏和不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为保证经济顺利发展对各种资源需求会更大。

鉴于人们对资源储备制度了解不够,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教育,以形成共识,引起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储备制度的管理机构和运行体制。

(1)要在国务院下成立自然资源统管机构,使其拥有资源储备的管理职能或委以某一资源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资源储备职能,统一管理全国的资源储备工作。该机构在国务院授权下,根据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和建议等,具体研究我国的资源储备方针、政策,制定全国的资源储备计划,确定各种资源的储备规模和目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全国的资源储备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

(2)各省市和各专业部委也要有相应人员和编制,根据上级指令和要求,负责管理和调控本地区本部门的资源储备工作等。

(3)各地县和大的工矿企业或其它有资源储备任务的单位要按照计划和要求,具体负责执行资源储备工作,保质保量地入储各种资源物质,保护储备物质的安全,并根据指令调拨动用储备资源物质。

标签:;  ;  ;  

我国资源储备现状及对策_煤炭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